第7课 探索宇宙
(教材P54~56)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探索宇宙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2.知道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多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科学态度目标 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通过改进技术与工具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 难点: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人类探索宇宙的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梳理和提炼。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师准备:宇宙知识相关网站、教学视频、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自从仰望星空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对我们身处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教学提示:出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登封观星台的图片。)如果把人类有意识地观测和记录天体作为探索宇宙的开端,那么到今天,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 2.提问:你们知道人类是怎样一步步探索宇宙的吗?科技的进步是如何帮助人类更好地探索宇宙的?(预设:一开始通过肉眼观测天象,到后来通过望远镜等仪器进行观察;科技发展到后期,人们通过发射火箭,离开地球进入太空观察宇宙。) 3.揭题:没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发生了改变,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人类是如何一步步探索宇宙的。(板书:探索宇宙) 【设计意图】从古老的天文台引入,让学生感受到人类观察宇宙的历史之悠久。对人类如何探索宇宙,科技怎样发挥作用进行提问,调查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生了解人类探究宇宙进程的兴趣。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1.过渡:(教学提示:出示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或提供拓展资料及相关网站。)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中,有哪些重要的时间点和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尝试对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寻找答案。 2.提问:如果按发生的时间顺序对资料进行梳理,你们能想到哪些表现方法?(预设:列表格;画时间轴。)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结合课前从不同途径收集到的资料与课本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按一定的表现方式清晰地展现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探索二:了解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 1.过渡: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对我国的太空探索成就进行梳理。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对我国的太空探索成就进行梳理。
探索 与研讨 研讨汇报
拓展 与小结 1.提问:回顾本单元我们认识的“宇宙”,你们有了哪些新的感受?(预设:宇宙是运动变化且不断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宇宙是可以被人类逐渐认识和了解的。) 2.小结:宇宙浩瀚而神秘,从古至今,人类有意识地观测天象、研究天体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不断发生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探索宇宙。 3.布置任务:观看一部有关宇宙的纪录片,如《宇宙时空之旅》《太阳系的奇迹》《旅行到宇宙边缘》或科幻片《星际迷航》等,写一篇观后感或有关宇宙的科幻小短文。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本课课前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提升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在课堂中,将教材提供的资料与学生收集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梳理和提炼,锻炼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上,激励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处理所得信息并合理地展示自己的发现。 另外,本课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宇宙是庞大而神秘的,激励着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可以通过播放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太空探索的历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生活,热爱科学。
课后 作业 三、选择题。 1.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为此建立的研究天象的场所是( )。 A.天文台 B.天星监 C.观天台 3.下列与我国主要的探月工程无关的是( )。 A.“嫦娥”系列工程 B.“玉兔”号月球车 C.“天宫”空间站 参考答案 三、1.A 3.C(共20张PPT)
探索宇宙
新教科版科学 六年级下册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登封观星台
聚 焦
你知道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吗?科技的进步是如何帮助人类更好地探索宇宙的?
探 索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第一阶段:古人用肉眼观测天体
第二阶段: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
第三阶段:航天时代
第一阶段:古人用肉眼观测天体
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比如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斗转星移等,并由此形成了日、月、年等时间概念。为了更好地观测,专门建立了观测、记录和研究天象的场所——天文台。
第二阶段: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
自从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望远镜以来,人类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对宇宙的探索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所观测的宇宙空间不断扩大。现在,人们不断地改进,发明了更多功能各异的望远镜,从而获得了越来越多来自宇宙的信息。
第三阶段:航天时代
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火箭将望远镜、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航天员等送到太空。
人类还在太空建设空间站,航天员可以在空间站进行长时间的太空实验和科学观测。
迄今为止,有500多名航天员遨游过太空,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究。但同时,也有十多位航天员在发射时以身殉职,为人类的航天事业献出了生命。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2.了解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玉兔”号月球车
“祝融”号火星车
时间 工程 意义 时间 工程 意义
2003.10 神舟五号 中国载人航天梦想实现 2011.09 天宫一号 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
中国探月工程
2005.10 神舟六号 我国首次多人多天飞行并参与空间实验 2007.10 “嫦娥”一号
2008.09 神舟七号 宇航员在太空首次出舱活动 2010.10 “嫦娥”二号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
2011.11 神舟八号 在太空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两次 2013.12 “玉兔”号月球车 驶抵月球表面,绕嫦娥三号拍照传回
2021.06 神州十二号 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 2020.11 “嫦娥”五号 12月1日在月球正面着陆,17日携带月球样品返回着陆
神舟、天宫、嫦娥、玉兔分别对应了我国的载人航天、太空空间站、探月工程。根据规划,我国还将建设新的空间站,深入探测月球和火星,未来,我国宇航员还要登月考察。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研 讨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2.在太空探索中,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3.综合实际,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天文类的实践活动?
随堂练习
三、选择题。
1.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为此建立的研究天象的场所是( )。
A.天文台 B.天星监 C.观天台
3.下列与我国主要的探月工程无关的是( )。
A.“嫦娥”系列工程
B.“玉兔”号月球车
C.“天宫”空间站
A
C
拓 展
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理解程度。
——卡尔·萨根
回顾本单元我们认识的《宇宙》,你有了哪些新的感受?
课后任务
观看选择观看一部宇宙记录片如《宇宙时空之旅》、《太阳系的奇迹》、《旅行到宇宙边缘》或科幻片《星际迷航》等,试写一篇观后感或者有关宇宙的科幻小短文。
课堂小结
点击放大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