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反思
基于问题的学习,就是要在学习中有提问、有设问,以提出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因此在设计“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时候,整一节课我都围绕了问题的设置来进行,有学生课前预习的提问,也有教师课堂上的设问。
在上课前我给每一个学生发了一张“学生提疑·提问卡”,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本课的内容进行提问。学生提的问题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基础知识性的提问,例如南昌起义的内容,历史意义等;一类是发散性思维的提问,例如秋收起义后毛泽东为什么要选择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假如没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国的革命又会如何发展等等。第二类的提问里,有一些是我或是教学参考上从来没有涉及到的。因为有课前的预习,我有一些时间去准备学生的提问,还可以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加工整理,拓展课堂的内容。
本身涉及的内容不是特别多,一节课下来有很多需要展开的地方作补充。很多老师在讲这一课时都感到内容少,其实这一课的很多内容是需要展开的,通过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也可以让这节课的内容更充实。而且学生课前的提问也帮助教师预先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疑点所在,对拓展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内容,其实从深层挖掘,就是中国共产党放弃走攻打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改为走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这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开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保留实力并到农村发展力量的做法,对中国革命有深远的影响。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联系。虽然课堂讨论中围绕毛泽东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开展讨论,但由于初二的学生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革命发展史是缺乏联系的认识,因此一时间不能理解走农村包围城市这一决定的重要性。
基于问题的提出来进行学习,最大好处在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由始至终的贯穿,但最大的缺点是一节课下来主要解决问题,每个问题都讲一讲的话,重点就难以突出。会给人一种流水帐的感觉。
在上这节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让我始料不及的地方,就是课本上的一首红军歌谣,在学生朗读了这一歌谣之后我提问这首歌谣里反映了红军战士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生活情况,学生的回答竟是红军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生活很舒适,吃得好穿的暖。明明歌谣讲的是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经学生这么一讲,倒成了去农村就是为了这个。看来我们的学生真的很缺乏对艰苦革命生活的了解,才会在课堂上闹出这么大的笑话。
我自己在这一节课下来,最大的不足就是时间的把握,解决问题时间拖的太长,导致后面没有时间做准备好的练习。大概是因为上课讲的习惯没有改过来,对学生的回答总是要加上两句,而且时间确实没把握好。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我教学上弱点,看来以后一定要在这方面加强锻炼才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掌握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结果等。
②掌握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③了解毛泽东、朱德井冈山会师,以及工农红军的建立。
④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中国敌人的主要力量分布在城市,故而攻打大城市这条路走不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⑤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中国共产党早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教师课前安排学生填写“自学探究”,就本课内容提出问题。课堂上教师将学生的提问整理分类,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过程进行学习。
②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资料用投影清晰地展示给学生看。
③教师课前制作历史视频,直观地再现当年起义情景。
④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把部队引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想结合的光辉典范。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第3课时。本课内容应围绕毛泽东的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主线来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到独立领导武装起义,从走城市武装起义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这一和过程。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俄国革命的道路——城市武装起义,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武装起义失败后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从而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是一个将中国革命同国情实际相结合,并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的重要过程。可见这一课也是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①教材的编排特点:本课在编排上按历史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起义,在探索中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开辟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革命道路。内容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②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领导武装起义的最初尝试。
③教学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城市武装起义已有一定的成果,为什么还要到农村去呢?而且这与俄国的革命经验不一致,毛泽东凭什么放弃城市选择农村呢?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对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及封建统治斗争的艰巨性有一定认识。学生对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八一建军节和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但是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探索并不了解,不知道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之间的联系。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课前要按教师布置的要求来自学,课堂上要把握自主学习的权利,积极思考问题,做好课堂笔记,参与课堂和小组讨论,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用情景导入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以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为主,体现新课标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第一部分安排学生自学预习,对课程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第二部分,教师一边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一边扩充知识。在讲解中插入视频,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更直观,学习兴趣更浓。分组讨论,活跃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讨论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多方位思考的素养,同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
教学流程图:
2、教学方法:
图象法、提问讲解法、故事穿插法、讨论法,诗词辅助法
3、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PPT、录像、录音
4、板书设计: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目的 1、秋收起义概况:
2、概况 2、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
3、历史意义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自学提纲:
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背景 。
2、南昌起义概况: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过程: 。
3、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会师
1、秋收起义概况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过程: 。
2、井冈山会师:
时间: ,地点: , 与 会师后,改编为 。
三、历史意义:
。
自学探究:
预习第12课内容,就本课内容提出你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1、
2、
3、
6、教学过程
教学 模块 教师主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预习,填写“自学探究”收集后整理到课件中。 学生预习,写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让学生提前对本课内容有了解。
课堂导入 在课件中展示解放军军旗,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板书课题。提问:1、哪位同学知道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2、军旗上的“八一”的来历?南昌起义是怎么一会事?这就要进入今天的新课《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欣赏、观看答:《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答:纪念南昌起义 音乐情境的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从一个比较直观的方式来了解放军与南昌起义的关系。
一、南昌起义 学生在之前的认真预习中大概了解了本课,并提出了问题,下面我们将同学们的问题分类为三大块。一、南昌起义(板书)播放南昌起义视频,帮助学生学习南昌起义的历史。问题1、南昌起义的背景是什么?(图片展示《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国民党右派的血腥屠杀并没有把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吓倒,相反共产党独立开展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问题2、南昌起义概况和历史意义是什么?请学生回答南昌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过程、历史意义。(图片展示《南昌起义中的周恩来》) 观看视频答: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换救中国革命。答: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南昌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过程:南昌起义—南下广东—受挫分兵 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进一步了解南昌起义概况。本课的设计以问题为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教学 模块 教师主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南昌起义 问题3、南昌起义成功后,起义军为什么要南下广东?问题4什么是“八七会议”?根据八七会议的决定,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转入第二部分) 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答:敌人围攻,南下重建革命根据地。答:“八七”会议——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这次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板书)播放秋收起义视频,帮助学生学习秋收起义的历史。问题1、为什么要选在秋收后发动起义?问题2、秋收起义的的概况怎样?(板书)学生从时间、地点、领导人、过程、结果(板书)五点来回答。 观看视频答:因为对农民的生活来说,依靠庄稼的收成,秋收后起义可以让农民放下心理上包袱,积极参加起义。答:时间:1927年9月地点:湘赣边界领导人:毛泽东 在设计中学生自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此老师是一个组织者,也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把握课堂节奏。
教学 模块 教师主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问题3、三湾改编的目的是什么?问题4、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板书)(展示井冈山图片)问题5、你认为毛泽东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下到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总结:1、城市敌强我弱;2、中国是农业国,农民力量大。农村里面远离大城市,敌人力量薄弱,可以保存力量;群众基础好;可以继续发展革命力量以便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目的井冈山上,红军战士的生活怎样?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5页的“红军歌谣”,从中能得出什么认识?或有什么启示? 过程:从修水、铜鼓、安源进攻→文家市会合→三湾改编→井冈山结果:放弃长沙改向井冈山答: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答: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位置偏僻,地势险要,群众基础好。小组讨论,分组反馈讨论成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发言。答:农村和城市相比,条件是艰苦的,可是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下却充满了革命的乐观精神。 学生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这一问题的理解,老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讨论情况,也要引导他们的讨论。这首歌谣的设置为的是让学生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希望学生在对比自己的生活,从而学生珍惜生活。
教学 模块 教师主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问题6、如果没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国的革命会如何发展?问题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星星之火指的是什么?根据地创始人中央革命根据地朱德毛泽东鄂豫皖根据地徐向前等闽浙赣根据地方志敏洪湖湘鄂边根据地贺龙等左右江根据地邓小平等海陆丰根据地彭湃 学生发言:观点一,即使没有这两次起义,中国共产党也在其它地方发动起义。观点二,如果中国共产党真的不独立发动起义运动的话,中国的革命前途将会是一片黑暗。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中学生思维多样化。
知识梳理 1 、朗读歌谣,找出本课的内容: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通过歌谣来帮助学生整理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学习更有条理更清晰。
结束 2、练习(后续)3、小结 巩固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馈(课堂练习)
(1)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B)
A 中央根据地 B 井冈山根据地
C 左右江根据地 D 海陆丰根据地
(2)下列谁没有参加井冈山会师(D)
A 毛泽东 B 朱德 C 陈毅 D 贺龙
(3)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是在(B)
A 南昌起义 B 三湾改编
C 秋收起义 D 北伐战争
(4)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D)
A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B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
C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D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教训是(B)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 必须把工作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C 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6) 1927年 8月 1 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 南昌 举行武装起义。
(7)1927年, 毛泽东 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 秋收起义 。
(8)井冈山会师时毛泽东和朱德相见的地方是 龙江书院 。
四、创设情境 共同探究
一、创设情境
五、知识梳理
二、学生自主探究
三、师生共识
六、练习反馈 应用所学
七、课堂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2张PPT)
3、南昌起义成功后,起义军为什么
要南下广东?
2、南昌起义的经过和意义是怎样的?
大家来帮忙
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背景是什么?
4、什么是“八七会议”?
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毛泽东
时间:
地点:
领导:
过程:
1927年8月1日
南昌
周恩来、贺龙、朱德
南昌起义→南下广东→受挫分兵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概况
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中的周恩来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1927年周恩来在 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思考: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A、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撤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
B、广东曾经是革命根据地,群众觉悟较高,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伐。
“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这次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你说我说
1、为什么要选在秋收后发动起义?
2、秋收起义概况怎样?
3、三湾改编的目的是什么?
5、什么是井冈山会师?会师后我党军队
发生了什么变化?
4、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
地?
6、你认为毛泽东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
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过程:
结果:
1927年9月
湘赣边界
毛泽东
放弃长沙改向井冈山
从修水、铜鼓、安源进攻→文家市会合→三湾改编→井冈山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朱德、陈毅的
南昌起义队伍和
湘南的农民武装
毛泽东的
工农革命军
会师
1928.4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你认为毛泽东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因为在城市中敌人的力量强,而农村中敌人的力量相对较弱,并且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绝大部分。因此,只有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发展革命势力,然后才能由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城市政权。
头脑风暴
-----红军歌谣
这首红军歌谣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一种什么精神?
如果没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国的革命会如何发展呢?
“星星之火” 指什么呢?
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
根据地 创始人
中央革命根据地 朱德毛泽东
鄂豫皖根据地 徐向前等
闽浙赣根据地 方志敏
洪湖湘鄂边根据地 贺龙等
左右江根据地 邓小平等
海陆丰根据地 彭湃
知识梳理: 在下面的这首歌谣里涉及了本课的
哪些内容?
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
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
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1)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
A 中央根据地 B 井冈山根据地
C 左右江根据地 D 海陆丰根据地
(2)下列谁没有参加井冈山会师( )
A 毛泽东 B 朱德 C 陈毅 D 贺龙
(3)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是在( )
A 南昌起义 B 三湾改编
C 秋收起义 D 北伐战争
B
D
B
(4)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
A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B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
C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D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教训是( )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 必须把工作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C 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D
B
(6) 年 月 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 举行武装起义。
(7)1927年, 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 。
(8)井冈山会师时毛泽东和朱德相见的地方是 。
1927
8
1
南昌
毛泽东
秋收起义
龙江书院
自从1927年8月1日清晨,南昌城头那一声清脆的枪声,普天下第一支工农群众自己的武装从此诞生在东方大地。从井岗山下的血火鏖战,到长征路上的斩关夺隘,从拯国救民的抗日烽火,到转天换地的解放战争,从保家卫国的异域战场,到东南海疆的利剑冲霄,这一支雄壮的军队已经走过了82年的光辉历程……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寄 语-----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实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填写“学生提疑”,写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收集后整理到教学课件中。
学生提疑:(课前完成,教师收集)
预习第12课内容,就本课内容提出你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1、
2、
3、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在课件中展示解放军军旗,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板书课题。提问:1、哪位同学知道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2、军旗上的“八一”的来历?
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师:南昌起义是怎么一会事?这就要进入今天的新课《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板书: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同学们在之前的认真预习中大概了解了本课,并提出了问。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将按照同学提出的疑问分两大板块进行学习。下面请同学以自学的成果来完成自学提纲。
【学生自学探究】
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背景 。
2、南昌起义概况: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过程: 。
3、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会师
1、秋收起义概况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过程: 。
2、井冈山会师:
时间: ,地点: , 与 会师后,改编为 。
三、历史意义:
。
自学探究:
预习第12课内容,就本课内容提出你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1、
2、
3、
【师生共识】
一、南昌起义
师:下面我们播放南昌起义视频,帮助同学们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
生:(观看视频)
师:看完视频下面进入我们的问题学习:问题1、南昌起义的背景是什么?哪位同学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板书:1、南昌起义背景)
生:1926年,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时候,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这种血腥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师:说得很好,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师:问题2、南昌起义概况和历史意义是什么?请同学们就南昌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过程、历史意义来回答。(板书:2、南昌起义概况、3、历史意义)
生: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南昌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过程:南昌起义—南下广东—受挫分兵
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师:谢谢这位同学的回答。请同学们看图片《南昌起义中的周恩来》,在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时,我们不防看看周恩来同志的一段话: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1927年周恩来在 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因此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师:预习中很多同学提问到:问题3、南昌起义成功后,起义军为什么要南下广东?哪位同学知道呢?
生:敌人援军围攻南昌,死守会有覆亡的危险。
生:广东革命基础好,南下重建革命根据地再北伐。
师:这两位同学的回答非常正确。其实南下广东的决定是南昌起义前就做好的,起义队伍只是按原计划进行。
师:有同学在预习过程中十分细心,提问了小字部分的八七会议,问题4什么是“八七会议”?
生:“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这次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师:在这次会议中,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主张,。根据八七会议的决定,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转入第二部分)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师:(板书)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播放秋收起义视频,帮助学生学习秋收起义的历史。)问题1、为什么要选在秋收后发动起义?
生:秋收时天气晴朗,对起义有利。
生:秋收后有粮草充足。
师:因为对农民的生活来说,依靠庄稼的收成,秋收后起义可以让农民放下心理上包袱,积极参加起义。
师:问题2、秋收起义的的概况怎样?(板书:1、秋收起义概况)
生:时间:1927年9月
地点:湘赣边界
领导人:毛泽东
过程:从修水、铜鼓、安源进攻→文家市会合→三湾改编→井冈山
结果:放弃长沙改向井冈山
师:有同学提出关于三湾改编的问题:问题3、三湾改编的目的是什么
生: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师:秋收起义的队伍在毛泽东的率领下到达井冈山,并在那里建立了中国第一农村革命根据地,问题4、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展示井冈山图片)(板书: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生: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位置偏僻,敌人力量薄弱。
生: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生:井冈山群众基础好。
师:结合三位同学的发言,就是毛泽东到井冈山去的原因了。
师: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走的就苏联十月革命武装夺取城市政权的道路,而毛泽东却放弃城市改向农村,问题5、你认为毛泽东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这个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革命前途的关键,下面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这个问题。(教师下到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
【创设情境,共同探究】
生:(小组讨论,分组反馈讨论成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发言。)
生:中国是农业国,农民力量大,当然要去农村
生:农村里吃唱不成问题,保证革命粮草。
生:城市敌强我弱,农村敌人力量相对弱。
生:在中国农民受的压迫最深,生活最苦,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高。
师:(教师总结)1、城市敌强我弱;2、中国是农业国,农民力量大。农村里面远离大城市,敌人力量薄弱,可以保存力量;群众基础好;可以继续发展革命力量以便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目的。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5页的“红军歌谣”,从中能得出什么认识?或有什么启示?
生:农村和城市相比,条件是艰苦的,可是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下却充满了革命的乐观精神。
师:有同学在提问中大胆假设,问题6、如果没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国的革命会如何发展?大家也大胆的说说你的“预测”吧。
生:即使没有这两次起义,中国共产党也在其它地方发动起义。
生:如果中国共产党真的不独立发动起义运动的话,中国的革命前途将会是一片黑暗。
师:历史不可能重来一次,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绝对是唯一可以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师:在同学们的提问中还有这么一个问题,问题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星星之火指的是什么?同学们在思考前请看这个表格
根据地 创始人
中央革命根据地 朱德毛泽东
鄂豫皖根据地 徐向前等
闽浙赣根据地 方志敏
洪湖湘鄂边根据地 贺龙等
左右江根据地 邓小平等
海陆丰根据地 彭湃
生: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知识梳理】
师:下面我们朗诵歌谣,小结课本的内容。(幻灯展示)
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
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
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师:学习了这一课的内容了,让我们一起来考考自己掌握的怎样?
【练习反馈:比一比,谁更快更准】
(1)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B )
A 中央根据地 B 井冈山根据地
C 左右江根据地 D 海陆丰根据地
(2)下列谁没有参加井冈山会师( D )
A 毛泽东 B 朱德 C 陈毅 D 贺龙
(3)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是在( B )
A 南昌起义 B 三湾改编
C 秋收起义 D 北伐战争
(4)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D )
A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B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
C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D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教训是( B )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 必须把工作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C 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6) 1927年 8月 1 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 南昌 举行武装起义。
(7)1927年, 毛泽东 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 秋收起义 。
(8)井冈山会师时毛泽东和朱德相见的地方是 龙江书院 。
【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白色恐怖猖獗,革命陷入低潮,需要以武装起义反击国民党政府的镇压。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井冈山会师壮大了红军力量,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推动了其他根据地的发展。
生:谢谢老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南昌起义的时间是 。
2、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是 、 、 。
3、革命军占领南昌后,准备南下 ,起义失败后, 、 领导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到 。
4、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 。
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
6、秋收起义的时间是 ,地点在 。领导人是 。起义的部队的名称是 。
7、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建立者 。
8、江泽民总书记曾亲笔书写“红旗升起的地方”这几个大字,这里的地方是指 。
9、毛泽东决定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是在 后。
10、井冈山会师的时间是 ,会师的队伍是 、 领导的南昌起义的队伍和 的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11、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
1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 、 、 的开始。
1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而进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发生在 。
14、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没有取得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原因是 。
15、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的是 。
16、秋收起义时,起义军公开打出的旗号是 。
17、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吸取的最深刻的教训(或宝贵经验、或启示)是 。
18、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 、 的道路。
19、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起源于 。
二、简答题
1、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我们在通过这件事要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井冈山创立的过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2、电影《秋收起义》中有这样的一个镜头,在进攻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后,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率队伍进入井冈山地区,毛泽东的举措遭到当时的党中内和前敌委员会的极力反对,认为此举是要“落草为寇”毛泽东要做“山大王”,你同意谁的观点?试简述理由?
3、国民革命(大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做了哪些努力?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或启示)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题
1、材料“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湖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请回答:(1)这段歌谣涉及到哪几个历史事件?
(2)材料中说“讲起‘八一’历史长”,请你计算一下“八一”历史至今有多长?
2、材料:阅读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红军歌谣
请回答:(1)请回答,你从上面的歌谣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2)这首诗反映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3)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这种精神?
3、材料一: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注以上。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景区内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
材料二:(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1)毛泽东当初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原因。
(2)从毛泽东领导军队进攻中心城市受挫后,进军井冈山成功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识图题
书57页《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要求能添出南昌、井冈山根据地、和长沙等地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答案
1、1927年8月1日 2、周恩来、贺龙、朱德 3、广东、朱德、陈毅、湘南4、南昌起义5、南昌起义6、1927年9月、湘赣边界、毛泽东、工农革命军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8、南昌9、秋收起义10、1928年4月、朱德、陈毅、湘南11、工农红军第四军12、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3、南昌起义14、城市里敌人力量很大,敌强我弱15、南昌起义、秋收起义16、工农革命军17、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18、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南昌起义。
二、简答题答案
1、原因:因为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情况下,加上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惟一的正确的选择。
学习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启示: 现代化建设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
2、(1)我同意毛泽东的观点。
(2)理由:1中国反动势力的力量比较的强大,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里。因而不能照搬外国“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路线。2中国的无产阶级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积蓄革命力量,而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革命基础好。是理想的场所。
由此可见,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后作出的选择,并不是所谓的“占山为王”,而是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熊熊烈火。
3、(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后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启示: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三、材料分析答案
1、(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工农红军第四军
(2)2004-1927=77年。
2、(1)我能材料中得到以下信息○1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生活条件很艰苦;○2红军在艰苦的条件下,保持着高涨的革命乐观态度;○3井冈山的物产比较的丰富。
(2)体现了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今天这种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而艰巨,需要我们有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精神。
3、(1)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比较丰富,敌人统治力量薄弱,有较好的革命基础。
(2)启示:我们要学习毛泽东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我们做事情要有长远眼光、要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要符合中国国情。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