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小雨沙沙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天真、活泼的儿童歌曲。F大调,全曲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其中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完全相同,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除了句末结束音不同外,其他三个小节完全相同。歌曲每个乐句开始时的下行旋律线与紧接着同音反复的八分音符节奏进行,映衬着一种轻巧、活泼的情绪。演唱时采用中速,注意始终保持活泼的情绪,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力度可稍弱,以表现春雨润物无声的意境。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小雨沙沙沙》。
2.认识打击乐器沙槌和串铃,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3.能用沙槌和串铃为歌曲《小雨沙沙沙》伴奏。
4.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歌曲处理与表演
教学难点:用沙槌和串铃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一、 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学生随音乐跟老师做律动。
二、 基本训练
练声曲:小雨沙沙沙
基本部分:
一、揭示课题,播放录音歌曲《小雨沙沙沙》。
1、初次聆听并思考听了这首歌是心情是怎样的?
2、再次聆听范唱,同学们随着音乐拍点,感受音乐的美。
3.请学生用“噜”模唱
二、学唱歌曲
1.聆听伴奏,师生接唱第一段歌词。
2.聆听伴奏,师生接唱第二段歌词。
3.老师伴奏同学们完整演唱歌曲
4.请同学们找出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
5.边唱边想象小雨都落在了哪里?
6.请同学们背唱歌曲
7.思考: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沙沙沙的小雨落在花园里和鱼塘里?
8.边点拍边用适当的力度演唱歌曲
三.学习乐器的演奏
1、出示沙槌和串铃教师演奏,学生说说这两种打击乐器的声音特点。
2、个别幼儿尝试演奏乐器。
3、教师讲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5、男生用沙槌为女生伴奏。
6、女生用串铃为男生伴奏。
7、请个别学生演唱歌曲,其他同学用乐器为其伴奏。
四、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美丽的春天,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说再见吧。
课后反思:
在教授《小雨沙沙沙》时,我降这首歌设计成以唱歌为主要内容,与听、奏、动、创有机结合的综合课,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相互的联系较为紧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使耐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在不断变化中感觉新鲜的内容,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学中,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我也通常采用诸如反问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否定自己,或者表扬它动脑筋的习惯和举手发言的勇气,尽量避免学生产生被否定的沮丧感。而发现有独特的,有新意的说法,就热情地送以“太好了,有新意!”“你很有想象力!”等,让学生体会极其宝贵的成功的体验。音乐教育是培养和发展人们的创造力的一条有将近途径。音乐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片自由宽松的展现自己,表现音乐的天空。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对打击乐器沙槌的使用上没有作出很好的预设,导致其有“摆设”的嫌疑;在评价手段和评价语言方面个性化不足,针对性不强;缺乏对歌曲演唱时声音的要求,导致音色的统一性和美感稍显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设计教学和课堂执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