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冷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冷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1 22:1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冷战
1.“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材料旨在表明 (  )
A.冷战的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
B.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
C.反法西斯联盟在战后迅速解体
D.美苏对抗促成了欧洲的联合
2.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对立的营垒。杜鲁门把世界分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的标准是 (  )
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相同
3.1945年,杜鲁门在一份文件中提道:“尽快让英国人明白,对于他们所要求的财政援助……如果我们在贸易和商业政策上获得某种满意的安排,英国将获得某种形式的信贷。”1947年,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时却说:“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美国政府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  )
A.国际形势的变化 B.联合国的决议
C.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D.民间势力施压
4.有人称马歇尔计划是一个“一箭双雕”的计划。这里“双雕”的含义是 (  )
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B.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C.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D.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5.观察下面的地图,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了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6.二战后,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形容当时的世界:“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美、苏两国“暂时不会兵戎相见”的原因是 (  )
A.德、意、日法西斯的溃败 B.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对立消失
C.双方势均力敌 D.北约、华约的相继成立
7.[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1年,好莱坞拍摄了一组歌颂苏联的电影,如《俄罗斯之歌》《莫斯科任务》《北极星》等。可是后来,这些电影的主创人员却受到调查,他们被认为从事反美宣传。美国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在1952年正式传讯了《北极星》的编剧赫尔曼,审讯她与苏联共产党的联系。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要攻打苏联 B.美、苏两国由战时同盟走向战后对峙
C.二战后美、苏两国在文化上的利益之争 D.美、苏两国军事争霸的结果
8.美苏冷战时期,双方大搞军备竞赛。据推测,美苏两国拥有的核弹头足以摧毁世界好几遍。下面是冷战时期苏联的宣传漫画,名为《华盛顿的“和平鸽”》,该漫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的情景。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
A.美苏之间爆发了直接的战争冲突 B.苏联为稳定局势而走向妥协
C.美苏冷战背景下的矛盾突出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9.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的越来越大,有人说,“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结合知识链接,对比两者,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
知识链接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该计划客观上对西欧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作用,实质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A.参与国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但设计的道路完全不同
B.都超越了社会制度的差异,但参与国家的范围不同
C.都削弱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诞生的背景不同
D.都能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根本目的不同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能够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①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②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③加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美国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七十七国集团 D.独立国家联合体
12.1948年,意大利举行选举,共产党可望获得51%的选票。对此,美国明确提出,凡投票赞成共产党的国家均不能获得马歇尔计划的授助。最终,意大利共产党只获得30%的选票。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
A.推进了冷战政策的实施 B.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C.消除了共产主义的影响 D.阻碍了意大利经济恢复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联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的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组织 成立时间 性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 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 1955年 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材料三 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都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这标志着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并说明理由。从处理大国之间关系的角度来说明,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 (4分)
第16课 冷战
1.B
2.D [解析] 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D符合题意。
3.A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从1945年到1947年,美国对于援助欧洲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即二战后美苏两国由战时的伙伴变成了战后的对手,两国展开了冷战。根据冷战的需要,美国企图通过援助欧洲来加强对欧洲的控制,共同对抗苏联。故选A。
4.B [解析]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表现。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的作用,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稳固,同时在经济上遏制了苏联。故选B。
5.A [解析] 地图反映的是德国的分裂。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西德,在苏联占领区成立了东德,德国一分为二。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和对抗的结果。故选A。
6.C 7.B 8.C
9.D [解析]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具有霸权主义色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不是为了推行霸权主义。“一带一路”倡议和马歇尔计划都能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但其根本目的不同。故选D。
10.D 11.B 12.A
13.(1)变化: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
(2)新发展: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对立阵营。变化: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3)原因:战略核力量的均势,使双方谁也不敢首先挑起战争;世界人民反对战争;等等。影响:大规模地扩充军备,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使苏联经济负担沉重,经济发展面临停滞。
(4)未达到。理由:当今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给美国的霸权主义以沉重打击,使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落空。教训:冷战加剧了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双方利益都有损害,也不利于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