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7:_____即景》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7:_____即景》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1 13:1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习作7:_____即景》
教学目标
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交流观察所得,将习作题目补充完整。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在写作过程中巧用动态描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景物写具体、写生动。
3.完成习作后,有目的的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体验习作带来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在写作过程中巧用动态描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景物写具体、写生动。
三.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理解“即景”
1、常言道“四时景物皆成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给我们展现了江南的美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表达了作者出游的喜悦......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2、这节课,我们的作文题目就是_____即景(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即景”的意思。点拨:(1)即:当时,当下。即景:当时或当下所看到的景物,时间不能很长。(2)《四季之美》写得是春夏秋冬的景色,不是即景。但写春天黎明天空的变化,秋天黄昏归鸦的情景,是即景。
(二)温故知新,拟定题目
1、通过第七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好,你还记得哪些景色让你流连忘返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指名交流预设:(1)我欣赏王维的《山居秋暝》。深林之中,明月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松间的小路上......(2)《鸟的天堂》中,巴金先后两次去看大榕树,一静一动,对比明显......(3)《月迹》中,我们追随作者的脚步,满世界的去找月亮......
3、深入生活,拓展交流(1)是的,作家笔下的景色引人入胜,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是诗、是画、是美。请看大屏幕,下面的场景你见过吗?
出示图片:日出(动态图)、下雨(动态图)、山水田园、河塘湖泊(3)这些场景你都见过吗?或者说这些场景你仔细观察过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4)集体交流谁来分享一下让你心动的景色?
预设:(1)一到夜里,又高又蓝的天空稀疏地缀着宝石一样的星辰,天边时时扯着鬼睐眼似的火闪,空气里弥漫着泥土,雾露和稻子的清新气息。夏夜特有的像梦幻一样的安溢使得一切生物似乎都人睡了,虽有金铃子一类的草虫的丝丝的叫声,但声音那样的细弱、遥远,也象是在说梦话呢.(2)天已近黄昏,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层,变成了一个红红的圆球。西边天际出现了比胖娃娃的脸蛋还要红还要娇嫩的粉红色。太阳的周围最红,红得那样迷人。红色向四下蔓延着,蔓延了半个天空,一层比一层逐渐淡下去,直到变成了灰白色。天空中飘浮着柔和的、透明的、清亮的、潮乎乎的空气。夕阳似乎在金红色的彩霞中滚动,然后沉人阴暗的地平线后面。通红的火球金边闪闪,迸出两三点炽热的火星,于是远处树林暗淡的轮廓便突然浮现出连绵不断的浅蓝色线条。
明确要求,拟定题目(1)在我们生活中,日出、下雨、山水田园、河塘湖泊都是即景。今天我们的作文题目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写哪些即景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教材的第二自然段,思考第2自然段为我们提出了哪些习作要求?(2)同桌互相说一说从教材中获取的信息,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审内容、审重点、审题目预设:审内容:要求写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审重点: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动态美。按照一定顺序写,写下所得。审题目:把题目补充完整,可补充自然现象、自然景观。(3)回顾交流,我们刚才看到的四幅图片中,哪些是自然现象,哪些是自然景观?你知道自然现象还有哪一些?你知道的自然景观还有哪一些?我们回头再看教材中已经补充好的四个题目,你发现什么了?预设:雨中、落日是自然现象;田野、窗外是观察范围。(4)组织学生讨论可以补充那些题目。想一想即景前面我们都可以填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我们可以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自然景观补充到题目中,也可以把观察范围补充到题目中,但所写的必须是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
技巧点拨,构思作文
回顾课文,梳理写法(1)出示《鸟的天堂》片段: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茂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提问:作者在这里是怎么描写的?预设:静态描写作者观察了远处的榕树和近处的榕树,按照顺序描写。多方面描写。(2)按顺序写,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写?点拨: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顺序。追问:观察景物时,除了按照空间顺序写,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老师给个提示:出示片段: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预设:通过“一点儿一点儿”能看出这一段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天空的动态变化。(板书)小结:在作文写作中,我们应当和作者一样,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进行习作,使文章条理清晰。在条理清晰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将事物写活、写生动。(3)出示片段并提问: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将月亮写“活”呢?片段: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预设:通过月形变化写出动态过程(板书:形状)作者运用了“先、再、渐渐地”这种承接关系的词 “溜、爬”两个动词用得是拟人。追问:在描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抓住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出示片段: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小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预设:数量、声音、打小、颜色、动作。(板书)(4)在第七单元中,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漆黑漆黑的暗夜,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作者们花了很大的笔墨描写景物,他们是为了单纯的描写景物吗?预设:是为了表达感情,叫即景生情(板书)
学以致用,自主写作
出示写作要求(1)根据要求,检查修改课前的观察记录单。(2)根据记录单的提示,写200字左右的作文片段。(3)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如,写窗外即景,可以按空间顺序,由近及远地写一写窗外的景物。(4)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如,写日落即景,可以写一写太阳落下时形状的变化及夕照下景物色彩的变化。友情提示:写完草稿轻声读一读,问一问,画一画。景物的介绍是否有顺序?景物有动态变化吗?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我们就开始动手写作观察记录单: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的自然景观或自然现象观察顺序景物的变化。
例文引领,集体修改
出示评价标准单和例文评价标准单2、集体点评修改3.自己修改4、展示修改结果
(六)作业布置,巩固提升教师总结知识点,学生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