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八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2 10:2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漫画中的人在做什么?漫画说明了什么?
导入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新阶级的图存——戊戌维新运动
(1898)
背景
思想基础:
经济及阶级基础:
政治条件: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维新思想的传播,康、梁二人著书立说。
甲午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公车上书”
1895年,康有为同梁启超等各省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但未送达光绪帝。
“公车上书”是“士人”首次作为政治推行的爱国运动,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公车上书失败后,1895到1897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建学会、创报刊,进一步宣传维新思想。
北京强学会遗址
《强学报》书影
维新派建学会、办报刊
《时务报》、《湘学报》、《国闻报》书影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百日维新的措施
措施
政治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
经济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办厂;改革财政;鼓励商办铁路、矿业;举办邮政
文教 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出国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
军事 按西法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
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增强国防力量
局限: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戊戌变法的结果及原因
1989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戊戌六君子”被杀。
为何失败?
变法失败
慈禧太后嗜权如命,通过“事后报告制度”“事前请示制度”,仍牢牢掌握着实权,光绪帝只是维诺听命。变法开始第四天,慈禧迫使光绪帝下令:免去翁同龢的军机大臣等一切职务,驱逐回籍……慈禧完全控制了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
——据王先明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整理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强大
失败原因
若从历史来看,康有为能成就这一番大事业也属偶然。康的团体,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多,力量应当说是很小的。
戊戌变法的失败,当然是由于慈禧太后的政变,但我仍然能够感到,根据康有为派的政治力量,按照康有为的政改方案,若慈禧太后未在八月初六发动政变,他们似乎也不可能走得很远。
——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
维新派力量弱小,缺乏强大的领导组织,与顽固派对比力量悬殊
在仅仅103天的变法运动中,光绪帝就连续发布了110件上谕,使人们颇有应接不暇之感,造成了“朝野上下,颇有民不聊生之戚”的心理恐慌。
——戴鞍钢《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
急功近利,措施失当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其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影响:政治上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经济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提倡西学,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抨击,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农民阶级的救亡——义和团运动
(1899-1900)
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
材料:甲午战争后,德国占领胶州湾,强划山东全省为其势力范围,外国教会亦在山东扩展势力,横行霸道,抢占农产。遇有民教涉讼事件,它们往往出面干预,胁迫地方官袒教抑民,作出不公正的判决,群众对教会积恨成仇,各地反教斗争接踵而起。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洋教势力猖獗,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义和团运动过程
1898年冬
开始兴起,
提出“扶清灭洋”
1899年底
清政府先抚后剿,
运动转向直隶
1900年6月
清政府招抚,
义和团控制京津
1900年8月
中外联合镇压
义和团运动渐息
结果:在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设使义和团所用武器材皆为西式枪炮,则联军必遭全军覆没之命运。”
——西摩尔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义和团揭帖》
义和团运动所展现的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义和团运动借封建迷信破坏某些先进的物质文明,具有阶级局限性、盲目性和落后性
“大帝国”的危亡——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维护和扩大其在华利益。
1900年大事记
5.28 八国联军出兵镇压义和团运动
6.10 西摩尔向北京进发,廊坊阻击战
6月中旬 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天津保卫战
6.21 慈禧宣战
7.14 天津陷落
8月中旬 北京失陷,慈禧光绪出逃
八国联军侵华
天津·被炸死的中国人
天津·被美国军队捕获的义和团民
北京·被屠杀中国人尸横城墙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列强坐上清帝龙椅
大殿上的八国联军
“东南互保”
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授意盛宣怀等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炮制了《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也参加。
中央权威式微,地方势力扩张
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东南互保”示意图
《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1.9.7签订《辛丑条约》
奕劻(右一)、李鸿章(右二)与俄、英、日、美、德、法、意、奥及荷、比、西班牙等11国公使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 影响
惩办“首祸诸臣”;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以华治华
与之前签订的条约对比,《辛丑条约》有何不同?
1.无割地,不开新商埠,赔款数额大、周期长;
2.增加了镇压中国人民反抗的条款;
3.惩办反帝官员,未涉及处置慈禧,说明外国侵略势力已经控制了清政府统治中心;
4.体现出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
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日本对外扩张,为其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维护在华利益;瓜分中国
国家 英国 英国、法国 日本 英法美俄德意日奥
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