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4 14:11:34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禁锢(gù) 怂(sǒnɡ)恿 迷惘(máng)
B. 长喙(huì) 凝 (níng)视 羽翮(hé)
C. 感喟(kuì) 屋脊(jí) 倏(shū)地
D. 伫(zhù)立 嗔(chēn)怪 干瘪(biē)
【答案】 B
【考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A. 惘:应读 wǎng。 B.正确。C. 脊 :应读 jǐ D. 瘪:应读 biě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虐待 禁锢 忍俊不禁 迫不及待 B. 蜷伏 煞白 通霄达旦 眈眈相向
C. 闲瑕 怅然 妄下断语 怪诞不经 D. 怂恿 蹒跚 神采弈弈 恋恋不舍
【答案】 A
【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音近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B项,霄——宵;C项,瑕——暇;D项,弈弈——奕奕。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Z注意:霄——宵;瑕——暇;弈弈——奕奕的书写。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B. 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 “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答案】 B
【考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A选择问句,只在最后用问号,故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B正确;
C约数之间不能用顿号,删掉三、两的顿号;
D说在说话的中间时用逗号,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________________。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
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 ①⑤④②③ B. ②①⑤④③ C. ⑤③②④① D. ④⑤③①②
【答案】 C
【考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整体阅读语句及处理内容,把握中心思想。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⑤ 句承接语段提出“家风”对家庭的影响这个话题, ③ 句进一步大火对社会的影响; ② 句由“家风”说到“家教”, ① 句最后说明“家教”的作用。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5.下面材料中,其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亲爱的敏,当年同窗 , 我幸得在下的悉心照顾,二十年的友谊我怎会忘记呢,当年分别时你惠赠我一块表,我至今仍然视若珍宝。
A. 同窗 B. 在下 C. 惠赠 D. 视若珍宝
【答案】 B
【考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在下”是自谦,只能说自己,不能说别人。
故答案为:B
【点评】语言得体,除了表达委婉之外,还包括词语的感彩、谦词和敬词等等,考生平时应多读书、多积累。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数学作业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道题没算出答案来。(把“都”改为“几乎”)
B. 商店里排满了毛巾、肥皂、饼干、牙刷等日常用品。(删掉“饼干”)
C. 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删掉“通过”)
D. 落后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高,职责不清,体制不顺,投资不足造成的。(“职责不清”和“体制不顺”互换位置)
【答案】 D
【考点】成分残缺,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前后矛盾
【解析】【分析】D项中句子在于句意杂糅。可将“造成的”删掉。
故答案为:D
【点评】病句类型很多,考生再归纳病因的同时,还要结合具体例题进行练习,及时总结积累。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雁这种团队性强的动物,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①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雁飞翔
②雁阵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
③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它们掉队
④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⑤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 ①⑤④③② B. ①②④③⑤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④③⑤
【答案】 C
【考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②承接首句,又领起供排列的句子;①⑤③具体介绍了雁阵的队伍安排特点,其中⑤③承接①;④概括了这样安排队伍的好处。故②①⑤③④为最恰当的排序。
故答案为:C
【点评】排序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8.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场足球赛下来,运动员________了大量体力。
②在店员的________下,冲动的他购买了超出预算的电子产品。
③知道所误杀的是珍稀动物后,他们并没有________,而是选择了自首。
A. 消耗 鼓励 落荒而逃 B. 消耗 怂恿 畏罪潜逃
C. 消费 鼓励 畏罪潜逃 D. 消费 怂恿 落荒而逃
【答案】 B
【考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①消耗:(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使消耗。消费: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或接受有偿服务等。“体力”与“消耗”搭配恰当。
②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鼓励:激发;勉励。根据语境应用“怂恿”。
③落荒而逃:形容战败后仓皇逃命、泛指在战争中狼狈败退。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根据语境应用“畏罪潜逃”。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二、语言表达
9.结合课堂学习及下列四则材料,谈谈你对狼的认识及感悟。
材料一:狼,犬科,耳竖立,尾下垂,性凶残,往往结群伤害禽畜。
材料二:在许多情况下,狼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者饥饿、生病,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
材料三:1907年美国开巴高原一片葱茏,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可常常被贪婪的狼暗算。当地人恨透了狼,用了25年的时间,消灭了狼和一切鹿的天敌,开巴高原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大量繁殖。不久,鹿吃光了所有能吃的绿色植物。整个高原,绿色消退,枯黄蔓延……后来美国很多地区开始了“请回狼先生”的工程。
材料四: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1875年南极狼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灭绝,1911年白狼在纽芬兰岛灭绝,1917年佛罗里达狼在北美灭绝,1920年新墨西哥狼灭绝,1948年袋狼在大洋洲灭绝,1950年喀斯喀特棕狼在北美灭绝……
【答案】 认识:狼凶残,食肉,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如果不是因为饥饿、生病,狼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如果没有狼,食物链必然断裂,目前许多地方的狼已经灭绝,这个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
感悟: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们,世界才会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
【考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即可作答。根据材料一可知,狼生性凶残,根据材料二可知,狼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根据材料三可知,狼可以维持生态平衡,根据材料四可知,许多地方的狼已经灭绝。
故答案为:认识:狼凶残,食肉,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如果不是因为饥饿、生病,狼一般不会主动攻 击人。如果没有狼,食物链必然断裂,目前许多地方的狼已经灭绝,这个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
感悟: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们,世界才会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
【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10.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动物是人类的老师:从蜜蜂身上我们学到了勤劳,从蚂蚁身上我们学到了团结,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水牛身上我们学到了奉献;从家犬身上我们学到了忠诚
【考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它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句子仿写要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2、句式要统一。3、修辞要相同。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阅读题干可知,补写的句子需要和原句构成排比句,所以句式应该一致,应采用的句式为“从…的身上,我们学到了…”。
故答案为:从水牛身上我们学到了奉献;从家犬身上我们学到了忠诚。
【点评】做好本题要审好题,明确需要围绕什么来写,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还要注意语言的通顺。
三、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缀行甚远________
②弛担持刀________
③目似瞑________
④狼亦黠矣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投以骨”的办法失败后,屠户产生了什么心理?之后,他又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最终结果如何?(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1)连接、紧跟;解除,卸下;闭上眼睛;狡猾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②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去攻击屠户的后面。
(3)心理: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行动: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
结果:顷刻两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跟着他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②句意为:放下担子拿着刀。弛,解除。
③句意为:眼睛好像闭上了。瞑,闭上眼睛。
④句意为:狼也是很狡猾了。黠,狡猾。
(2)①句中重点词有:并:一起; 驱:追赶;故:原来。 句意为: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句中重点词有:洞:打洞。意:打算。句意为: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去攻击屠户的后面。
(3)“屠 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是屠户的心理。“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是他的行动。“顷刻两毙“是结果。
故答案为:(1)①连接,紧跟 ②解除,卸下 ③闭上眼睛 ④狡猾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②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去攻击屠户的后面。
(3)心理:屠 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行动: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
结果:顷刻两毙。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细读文本,正确翻译后可作答。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尝日行千里/方欲行
B.询其故/温故而知新
C.遂牵而去/遂成枯落
D.驯良如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方 乘 遂 为 掀 下 连 易 数 人 皆 掀 坠
(3)结合原文,说说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答案】 (1)B
(2)方 乘/ 遂 为 掀 下/ 连 易 数 人/ 皆 掀 坠
(3)从“日行千里,不喘不吁”可以看出这是一匹能日行千里的良马;从“连易数人,皆掀坠”“比公乘之,驯良如故”可以看出这是一匹忠于旧主人的好马。
【考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A中两个“行”为行走。C中两个“遂” 为于是。D中两个“故”解释为以前。只有B中,第一个“故”解释为原因,第二个“故"解释为旧知识。
(2)句子可解释为 “刚刚骑上去,就被马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翻掉了下来。 ”根据句意,可断句为 :方 乘/ 遂 为 掀 下/ 连 易 数 人/ 皆 掀 坠
(3)根据文意,从 “日行千里,不喘不吁”可以看出这匹马日行千里,从 “连易数人,皆掀坠”“比公乘之,驯良如故”可以看出这是一匹忠于旧主人的好马。
故答案为:⑴B
⑵ 方 乘/ 遂 为 掀 下/ 连 易 数 人/ 皆 掀 坠
⑶ 从“日行千里,不喘不吁”可以看出这是一匹能日行千里的良马;从“连易数人,皆掀坠”“比公乘之,驯良如故”可以看出这是一匹忠于旧主人的好马。
【点评】⑴一词多义的考查离不开语境,考生可先将句子进行翻译,然后再进行比较辨析。
⑵句子节奏的划分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先把句子进行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断句。
⑶本题也是考查“人物”形象。需要在原文中找出关键句子、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回答时一定要结合原文。
四、现代文阅读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的?
(2)细读文章③⑥⑦三段,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3)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 (1)是按照时间顺序说明蟋蟀的出世过程的。
(2)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3)“监视”是指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指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的特点,所以用“监视”更为准确。
(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燃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燃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考点】说明文语言分析,把握说明顺序,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⑴说明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本文中有明显的时间转眼标志“ 产卵后十五天左右 ”“ 不久 ”“ 再往后 ”,所以应该是时间顺序。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内容要找到相应的段落中能够概括的中心句即可。答案是: ③段 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 ⑥段 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 ⑦ 段 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⑶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准确性的能力。方法:一要结合词语的原意;二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三是结合文章认为的情感。“监视” 是指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指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的特点,所以用“监视”更为准确。 ⑷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仔细阅读句子,把握句子的特征。本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修辞是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燃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燃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故答案为:⑴ 是按照时间顺序说明蟋蟀的出世过程的。 ⑵ 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 ;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 3、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⑶ “监视”是指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指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的特点,所以用“监视”更为准确。 ⑷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燃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燃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在平时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点,结合文本去辨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回归文本,查找关键语句作答,或者抓关键词进行概括。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注意把握词语的原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其含义和情感。
⑷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既要点出说明方法,又要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上,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一朵正开放着的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比孩子们淡漠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没有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帮助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没有与日俱增,反而与日俱减。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地去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有删改)
(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划线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4)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1)①用柳条营救花蝴蝶;②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③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
(2)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3)“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事例: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4)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考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把握内容。第一段中记叙小男孩、小女孩用柳条营救花蝴蝶;第二段前半部分记叙孩子们帮助蝴蝶嗮太阳、汲花蜜;后半部分记叙孩子们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找到答题区域是作答的关键。⑵本题考查对人物刻画的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这一段话运用了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小女孩、小男孩的机智、善良、纯真。答题时首先点明描写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任务性格。⑶本题考查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根据句子所在的语境“ 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可知“大沙漠”指的是丧失了美好人生,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了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然后根据理解举事例即可。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解答能力。知识开放性试题,解答时需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旨,联系实际生活谈启示即可。本题结合文中小女孩、小男孩对互动的关怀,以及此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联系生活进行作答。如: 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故答案为:⑴ ①用柳条营救花蝴蝶;②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③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 ⑵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⑶ “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事例: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⑷ 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对文段内容的归纳概括,注意对关键语的把握。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描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掌握基本的描写方法,结合具体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要求考生结合语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考生个性化阅读能力。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生活进行作答,注意要切合主旨。
五、诗歌鉴赏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2)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1)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2)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⑴考查学生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夜阑卧听风吹雨”一语双关,既指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有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⑵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梦境,说明诗人始终有一款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之心。
故答案为:⑴ 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⑵ 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点评】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在阅读古诗词的同时,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关键词语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了解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写法,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六、综合题
16.2019年春节档上映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口碑和票房大爆。影片中,人类与地球是休戚与共、命运一体的关系。电影的高潮部分,刘培强驾驶着“领航者号”空间站冲向木星,最终拯救了地球,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里“天下国家”的壮志与情怀。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七年级要举行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请你设计三个以“爱国”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拟出活动名称。
(3)从古到今,有无数像刘培强那样的中华儿女,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请举一例,简述其事迹。
【答案】 (1)讲好爱国故事,学习人物精神。
(2)①爱国人物故事会;②爱国名言展示会;③爱国主题手抄报展。
(3)略
【考点】活动设计,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 本题要求拟写宣传标语,答题时要注意: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活动主题主题。如: 讲好爱国故事,学习人物精神。
(2)拟写主题活动要紧扣活动主题,拟写的主题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如: ①爱国人物故事会;②爱国名言展示会;③爱国主题手抄报展。
(3)本题所举的事例能符合活动主题,另外叙述语言要简洁,要呈现出事件的基本要素。
故答案为:⑴ 讲好爱国故事,学习人物精神。
⑵ ①爱国人物故事会;②爱国名言展示会;③爱国主题手抄报展。
⑶ 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标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学生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紧扣主题,简洁,有号召力。可以适当使用修辞,一般宜用对偶、比喻、对比等,要注意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另外,还要有创意。
⑵本题考查对活动形式的设计能力。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展开想像,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⑶本题考查事例积累及运用能力。答题时要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根据活动主题筛选出合适的事例并简要叙述即可。
七、写作题
17.请以《带上_______上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记叙文;②请生动地叙写真实故事,抒发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③字迹工整,500字以上。
【答案】 略
【考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仔细审题,重点放在“上路”的“路”,既可以理解为“实际的路”,比如旅行之路、观光之路、回家之路等,也可以引申为求学之路、人生之路、探索之路、希望之路等。题目中的“带着”意为所带的东西应该是出发之时就放在身边的,既然要带着,意味所带的东西非常重要,是必需的,比如“带着爱上路”,因为生命之路不能缺少爱;犹如“带着勇气上路”因为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克服重重困难。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的补充和分析,从题目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禁锢(gù) 怂(sǒnɡ)恿 迷惘(máng)
B. 长喙(huì) 凝 (níng)视 羽翮(hé)
C. 感喟(kuì) 屋脊(jí) 倏(shū)地
D. 伫(zhù)立 嗔(chēn)怪 干瘪(bi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虐待 禁锢 忍俊不禁 迫不及待 B. 蜷伏 煞白 通霄达旦 眈眈相向
C. 闲瑕 怅然 妄下断语 怪诞不经 D. 怂恿 蹒跚 神采弈弈 恋恋不舍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B. 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 “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________________。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
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 ①⑤④②③ B. ②①⑤④③ C. ⑤③②④① D. ④⑤③①②
5.下面材料中,其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亲爱的敏,当年同窗 , 我幸得在下的悉心照顾,二十年的友谊我怎会忘记呢,当年分别时你惠赠我一块表,我至今仍然视若珍宝。
A. 同窗 B. 在下 C. 惠赠 D. 视若珍宝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数学作业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道题没算出答案来。(把“都”改为“几乎”)
B. 商店里排满了毛巾、肥皂、饼干、牙刷等日常用品。(删掉“饼干”)
C. 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删掉“通过”)
D. 落后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高,职责不清,体制不顺,投资不足造成的。(“职责不清”和“体制不顺”互换位置)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雁这种团队性强的动物,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①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雁飞翔
②雁阵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
③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它们掉队
④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⑤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 ①⑤④③② B. ①②④③⑤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④③⑤
8.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场足球赛下来,运动员________了大量体力。
②在店员的________下,冲动的他购买了超出预算的电子产品。
③知道所误杀的是珍稀动物后,他们并没有________,而是选择了自首。
A. 消耗 鼓励 落荒而逃 B. 消耗 怂恿 畏罪潜逃
C. 消费 鼓励 畏罪潜逃 D. 消费 怂恿 落荒而逃
二、语言表达
9.结合课堂学习及下列四则材料,谈谈你对狼的认识及感悟。
材料一:狼,犬科,耳竖立,尾下垂,性凶残,往往结群伤害禽畜。
材料二:在许多情况下,狼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者饥饿、生病,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
材料三:1907年美国开巴高原一片葱茏,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可常常被贪婪的狼暗算。当地人恨透了狼,用了25年的时间,消灭了狼和一切鹿的天敌,开巴高原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大量繁殖。不久,鹿吃光了所有能吃的绿色植物。整个高原,绿色消退,枯黄蔓延……后来美国很多地区开始了“请回狼先生”的工程。
材料四: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1875年南极狼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灭绝,1911年白狼在纽芬兰岛灭绝,1917年佛罗里达狼在北美灭绝,1920年新墨西哥狼灭绝,1948年袋狼在大洋洲灭绝,1950年喀斯喀特棕狼在北美灭绝……
10.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动物是人类的老师:从蜜蜂身上我们学到了勤劳,从蚂蚁身上我们学到了团结,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缀行甚远________
②弛担持刀________
③目似瞑________
④狼亦黠矣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投以骨”的办法失败后,屠户产生了什么心理?之后,他又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最终结果如何?(用原文语句回答)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尝日行千里/方欲行
B.询其故/温故而知新
C.遂牵而去/遂成枯落
D.驯良如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方 乘 遂 为 掀 下 连 易 数 人 皆 掀 坠
(3)结合原文,说说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四、现代文阅读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的?
(2)细读文章③⑥⑦三段,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3)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上,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一朵正开放着的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比孩子们淡漠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没有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帮助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没有与日俱增,反而与日俱减。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地去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有删改)
(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划线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4)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五、诗歌鉴赏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2)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六、综合题
16.2019年春节档上映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口碑和票房大爆。影片中,人类与地球是休戚与共、命运一体的关系。电影的高潮部分,刘培强驾驶着“领航者号”空间站冲向木星,最终拯救了地球,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里“天下国家”的壮志与情怀。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七年级要举行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请你设计三个以“爱国”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拟出活动名称。
(3)从古到今,有无数像刘培强那样的中华儿女,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请举一例,简述其事迹。
七、写作题
17.请以《带上_______上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记叙文;②请生动地叙写真实故事,抒发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③字迹工整,500字以上。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考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A. 惘:应读 wǎng。 B.正确。C. 脊 :应读 jǐ D. 瘪:应读 biě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答案】 A
【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音近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B项,霄——宵;C项,瑕——暇;D项,弈弈——奕奕。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Z注意:霄——宵;瑕——暇;弈弈——奕奕的书写。
3.【答案】 B
【考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A选择问句,只在最后用问号,故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B正确;
C约数之间不能用顿号,删掉三、两的顿号;
D说在说话的中间时用逗号,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4.【答案】 C
【考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整体阅读语句及处理内容,把握中心思想。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⑤ 句承接语段提出“家风”对家庭的影响这个话题, ③ 句进一步大火对社会的影响; ② 句由“家风”说到“家教”, ① 句最后说明“家教”的作用。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5.【答案】 B
【考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在下”是自谦,只能说自己,不能说别人。
故答案为:B
【点评】语言得体,除了表达委婉之外,还包括词语的感彩、谦词和敬词等等,考生平时应多读书、多积累。
6.【答案】 D
【考点】成分残缺,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前后矛盾
【解析】【分析】D项中句子在于句意杂糅。可将“造成的”删掉。
故答案为:D
【点评】病句类型很多,考生再归纳病因的同时,还要结合具体例题进行练习,及时总结积累。
7.【答案】 C
【考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②承接首句,又领起供排列的句子;①⑤③具体介绍了雁阵的队伍安排特点,其中⑤③承接①;④概括了这样安排队伍的好处。故②①⑤③④为最恰当的排序。
故答案为:C
【点评】排序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8.【答案】 B
【考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①消耗:(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使消耗。消费: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或接受有偿服务等。“体力”与“消耗”搭配恰当。
②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鼓励:激发;勉励。根据语境应用“怂恿”。
③落荒而逃:形容战败后仓皇逃命、泛指在战争中狼狈败退。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根据语境应用“畏罪潜逃”。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二、语言表达
9.【答案】 认识:狼凶残,食肉,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如果不是因为饥饿、生病,狼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如果没有狼,食物链必然断裂,目前许多地方的狼已经灭绝,这个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
感悟: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们,世界才会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
【考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即可作答。根据材料一可知,狼生性凶残,根据材料二可知,狼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根据材料三可知,狼可以维持生态平衡,根据材料四可知,许多地方的狼已经灭绝。
故答案为:认识:狼凶残,食肉,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如果不是因为饥饿、生病,狼一般不会主动攻 击人。如果没有狼,食物链必然断裂,目前许多地方的狼已经灭绝,这个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
感悟: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们,世界才会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
【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10.【答案】 从水牛身上我们学到了奉献;从家犬身上我们学到了忠诚
【考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它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句子仿写要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2、句式要统一。3、修辞要相同。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阅读题干可知,补写的句子需要和原句构成排比句,所以句式应该一致,应采用的句式为“从…的身上,我们学到了…”。
故答案为:从水牛身上我们学到了奉献;从家犬身上我们学到了忠诚。
【点评】做好本题要审好题,明确需要围绕什么来写,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还要注意语言的通顺。
三、文言文阅读
11.【答案】 (1)连接、紧跟;解除,卸下;闭上眼睛;狡猾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②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去攻击屠户的后面。
(3)心理: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行动: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
结果:顷刻两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跟着他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②句意为:放下担子拿着刀。弛,解除。
③句意为:眼睛好像闭上了。瞑,闭上眼睛。
④句意为:狼也是很狡猾了。黠,狡猾。
(2)①句中重点词有:并:一起; 驱:追赶;故:原来。 句意为: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句中重点词有:洞:打洞。意:打算。句意为: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去攻击屠户的后面。
(3)“屠 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是屠户的心理。“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是他的行动。“顷刻两毙“是结果。
故答案为:(1)①连接,紧跟 ②解除,卸下 ③闭上眼睛 ④狡猾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②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去攻击屠户的后面。
(3)心理:屠 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行动: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
结果:顷刻两毙。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细读文本,正确翻译后可作答。
12.【答案】 (1)B
(2)方 乘/ 遂 为 掀 下/ 连 易 数 人/ 皆 掀 坠
(3)从“日行千里,不喘不吁”可以看出这是一匹能日行千里的良马;从“连易数人,皆掀坠”“比公乘之,驯良如故”可以看出这是一匹忠于旧主人的好马。
【考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A中两个“行”为行走。C中两个“遂” 为于是。D中两个“故”解释为以前。只有B中,第一个“故”解释为原因,第二个“故"解释为旧知识。
(2)句子可解释为 “刚刚骑上去,就被马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翻掉了下来。 ”根据句意,可断句为 :方 乘/ 遂 为 掀 下/ 连 易 数 人/ 皆 掀 坠
(3)根据文意,从 “日行千里,不喘不吁”可以看出这匹马日行千里,从 “连易数人,皆掀坠”“比公乘之,驯良如故”可以看出这是一匹忠于旧主人的好马。
故答案为:⑴B
⑵ 方 乘/ 遂 为 掀 下/ 连 易 数 人/ 皆 掀 坠
⑶ 从“日行千里,不喘不吁”可以看出这是一匹能日行千里的良马;从“连易数人,皆掀坠”“比公乘之,驯良如故”可以看出这是一匹忠于旧主人的好马。
【点评】⑴一词多义的考查离不开语境,考生可先将句子进行翻译,然后再进行比较辨析。
⑵句子节奏的划分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先把句子进行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断句。
⑶本题也是考查“人物”形象。需要在原文中找出关键句子、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回答时一定要结合原文。
四、现代文阅读
13.【答案】 (1)是按照时间顺序说明蟋蟀的出世过程的。
(2)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3)“监视”是指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指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的特点,所以用“监视”更为准确。
(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燃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燃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考点】说明文语言分析,把握说明顺序,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⑴说明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本文中有明显的时间转眼标志“ 产卵后十五天左右 ”“ 不久 ”“ 再往后 ”,所以应该是时间顺序。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内容要找到相应的段落中能够概括的中心句即可。答案是: ③段 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 ⑥段 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 ⑦ 段 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⑶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准确性的能力。方法:一要结合词语的原意;二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三是结合文章认为的情感。“监视” 是指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指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的特点,所以用“监视”更为准确。 ⑷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仔细阅读句子,把握句子的特征。本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修辞是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燃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燃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故答案为:⑴ 是按照时间顺序说明蟋蟀的出世过程的。 ⑵ 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 ;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 3、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⑶ “监视”是指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指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的特点,所以用“监视”更为准确。 ⑷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燃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燃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在平时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点,结合文本去辨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回归文本,查找关键语句作答,或者抓关键词进行概括。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注意把握词语的原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其含义和情感。
⑷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既要点出说明方法,又要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14.【答案】 (1)①用柳条营救花蝴蝶;②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③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
(2)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3)“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事例: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4)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考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把握内容。第一段中记叙小男孩、小女孩用柳条营救花蝴蝶;第二段前半部分记叙孩子们帮助蝴蝶嗮太阳、汲花蜜;后半部分记叙孩子们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找到答题区域是作答的关键。⑵本题考查对人物刻画的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这一段话运用了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小女孩、小男孩的机智、善良、纯真。答题时首先点明描写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任务性格。⑶本题考查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根据句子所在的语境“ 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可知“大沙漠”指的是丧失了美好人生,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了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然后根据理解举事例即可。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解答能力。知识开放性试题,解答时需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旨,联系实际生活谈启示即可。本题结合文中小女孩、小男孩对互动的关怀,以及此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联系生活进行作答。如: 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故答案为:⑴ ①用柳条营救花蝴蝶;②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③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 ⑵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⑶ “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事例: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⑷ 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对文段内容的归纳概括,注意对关键语的把握。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描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掌握基本的描写方法,结合具体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要求考生结合语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考生个性化阅读能力。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生活进行作答,注意要切合主旨。
五、诗歌鉴赏
15.【答案】 (1)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2)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⑴考查学生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夜阑卧听风吹雨”一语双关,既指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有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⑵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梦境,说明诗人始终有一款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之心。
故答案为:⑴ 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⑵ 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点评】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在阅读古诗词的同时,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关键词语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了解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写法,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六、综合题
16.【答案】 (1)讲好爱国故事,学习人物精神。
(2)①爱国人物故事会;②爱国名言展示会;③爱国主题手抄报展。
(3)略
【考点】活动设计,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 本题要求拟写宣传标语,答题时要注意: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活动主题主题。如: 讲好爱国故事,学习人物精神。
(2)拟写主题活动要紧扣活动主题,拟写的主题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如: ①爱国人物故事会;②爱国名言展示会;③爱国主题手抄报展。
(3)本题所举的事例能符合活动主题,另外叙述语言要简洁,要呈现出事件的基本要素。
故答案为:⑴ 讲好爱国故事,学习人物精神。
⑵ ①爱国人物故事会;②爱国名言展示会;③爱国主题手抄报展。
⑶ 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标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学生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紧扣主题,简洁,有号召力。可以适当使用修辞,一般宜用对偶、比喻、对比等,要注意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另外,还要有创意。
⑵本题考查对活动形式的设计能力。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展开想像,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⑶本题考查事例积累及运用能力。答题时要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根据活动主题筛选出合适的事例并简要叙述即可。
七、写作题
17.【答案】 略
【考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仔细审题,重点放在“上路”的“路”,既可以理解为“实际的路”,比如旅行之路、观光之路、回家之路等,也可以引申为求学之路、人生之路、探索之路、希望之路等。题目中的“带着”意为所带的东西应该是出发之时就放在身边的,既然要带着,意味所带的东西非常重要,是必需的,比如“带着爱上路”,因为生命之路不能缺少爱;犹如“带着勇气上路”因为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克服重重困难。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的补充和分析,从题目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