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齐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理)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1.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 性。 ( )
A.绝对一致 相对一致B.相对一致 差异
C.差异 整体 D.地带 非地带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某方面特点。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 )
A.平原广大 B.太阳辐射弱 C.冬季风力强D.降水少
4.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 ( )
A.地形条件 B.气候环境 C.水文环境 D.土壤特征
读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图,回答5-6题。
5.有关广东省区域空间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空间结构形式变化不大
B.交通运输没有形成网络状
C.城市形态由独立的点状发展为岛状的城市群
D.在此时期,广东的农业空间分布形态不会变化
6.在此变化过程中,广东省产业结构会出现
A.农业比重下降,农业产值减少 B.工业比重下降,工业产值增加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值增加 D.三次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产值均增加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下图,完成7~9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之比为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O D.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有关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分类正确的是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②人均国民收入 ③国内生产总值 ④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⑤人口预期寿命 ⑥教育程度
A.常用指标①②③,人文发展指标④⑤⑥ B.常用指标①③④,人文发展指标②⑤⑥
C.常用指标①②④,人文发展指标③⑤⑥ D.常用指标③⑤⑥,人文发展指标①②④
11.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12.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13.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处于区域发展阶段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A.高科技 B.劳动力 C.资源 D.能源
下表表示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读后判断14-15题。
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和劳动力资源 位置、交通及信息
① ● ●●● ●● ●●●●
② ●●●● ● ●●● ●●
③ ●●●● ● ●● ●●●
④ ● ●●● ●●● ●●●●
14.如果四个区域分别是我国的黑龙江、上海、四川和香港,下列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①黑龙江 ②上海 ③香港 ④四川 B.①四川 ②香港 ③上海 ④黑龙江
C.①上海 ②香港 ③四川 ④黑龙江 D.①香港 ②四川 ③黑龙江 ④上海
15.如果四个区域表示四个不同的国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可能是埃及 B.②与③肯定是发达国家
C.④既可能是中国,也可能是加拿大 D.①可能是新加坡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图甲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乙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 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 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17.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
A.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B.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
18.下列省级行政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D.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据此回答19~20题。
19.中、西部地带发展的优势是
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
C.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D.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
20.东部经济地带发展的优势是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 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 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的明显优势 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 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21、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① 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 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 距海远近的差异 ④ 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与合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劳动密集型工业向东部人口稠密区转移
B.应加强三个地带的联合,协调它们互补发展
C.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地带经济差距将很快消失
D.东部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对西部不利
23、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24、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
B、加工工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C、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快
D、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不平衡的增长态势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25-26题。
25、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B.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26、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27~29题。
27.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28.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9.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30.青藏高寒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二.综合题(40分)
31. 图甲和图乙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回答问题。 (12分)
(1)图甲中A、B、C分别代表的是 、 、 经济地带,图乙中与此对应的依次是 、 、 。
(2)能反映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是 和 。
(3)从图 中可知,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4)两图反映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 的不平衡。
32、读下列“某市产业结构变化表”和“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表”,回答有关问题。(16分)
表一 某市产业结构变化表
年份产业结构 1989年 2001年
第三产业(%) 29.1 42.3
第二产业(%) 53.9 50.8
第一产业(%) 17.0 7.1
表二 某市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表
(1)该市产业结构有何变化?(6分)
(2)表一中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说明了该市的 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2分)
(3)该市重工业比重的变化特点是 ;轻工业比重的变化特点是 。(4分)
(4)1978年以后,该市重工业比重逐渐下降,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可信的是:( 2分 )
该市重工业产值下降导致重工业比重下降
B、该市轻工业发展的速度较重工业快,导致重工业产值比重相对下降
C、该市缩减了重工业的工业项目,导致重工业产值比重下降
D、该市农业比重下降,使农业机械的使用量下降,进而影响重工业的发展
(5)重工业主要生产生产资料,轻工业主要生产消费资料。从表二中的该市轻重工业的变化情况可以推知,该市人民的生活水平 。(2分)
33、比较我国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差异(12分)
区域 影响因素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自然因素 地 形 以平原为主 以山地、高原为主
气 候 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
自然资源 丰富
社会因素 城市化水平
科技教育文化
对外开放程度
经济因素 发展基础
产业结构 较合理
交通运输状况 不便
石齐学校2012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理科试题(答案)
一 单选题。(60分)
二.综合题(40分)
31.(12分)
(1)西部 中部 东部 ② ③ ①
(2)出口额 外商直接投资额
(3)乙 ① ② (4)经济发展水平
32.(16分)
(1)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变化不大(6分)
(2)城市化 (2分)(3)先迅速上升,后逐渐下降 基本上呈上升趋势(4分)
(4)B(2分)(5)不断提高(2分)
33.(12分)
区域影响因素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自然因素 地 形 以平原为主 以山地、高原为主
气 候 以季风气候为主 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
自然资源 短缺 丰富
社会因素 城市化水平 较高 较低
科技教育文化 较高 较低
对外开放程度 较高 较低
经济因素 发展基础 较好 较差
产业结构 较合理 不太合理
交通运输状况 便利 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