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

文档属性

名称 巨人的花园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29 20:40:00

文档简介

巨人的花园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语文
2年级:四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组第二节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2)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内容分析:《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讲的是一个自私、冷酷的巨人不想让孩子们在自己美丽的花园中玩耍而筑起高墙。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只有寒冷的冬天。后来,巨人在一个小孩的启发下拆除了围墙,由此,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也得到了久违的幸福。这篇童话告诉孩子们要和别人分享快乐的道理。
3、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他们喜欢读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也喜欢编童话。基于这种学情,我在第一课时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字,能正确的朗读童话、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通过回顾课文内容、结合原文理解之后,重点引导孩子们赏析童话,激发学生读童话、讲童话、写童话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读,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心理上的变化,并结合原文,让孩子们可以更加立体的了解巨人的转变。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及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一座神奇的花园,也从课文中学习了许多四字词语,谁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CAI:有孩子的花园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
没有孩子的花园北风呼啸、隆冬来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这是…… (读题)读出神奇。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课前说明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荣,加深对所学的四字词语的积累。
新授:提问激趣
教师:当孩子们在花园里玩得正欢的时候,花园里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他是谁?
学生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回答。
通过提问,对课文的主角进一步确定。
新授:阅读感知
?
教师:?1、打开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几处描写了巨人的语言?
2、请读一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3、自由练读,体会巨人的心情和动作。(要求:读出自私)
4、师引读。
1、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巨人的语言。
2、学生根据读,来感知巨人形象。
3、抓住关键词,
4、生感知后,再次奇读。
1、通过反复诵读巨人的语言,感知巨人形象。
2、通过掌握关键词,进一步感知巨人形象。
新授:
潜心品读,?
升华情感。
?
教师:巨人赶走了孩子,同时也赶走了春天。
1、CAI:课文“巨人裹着……荒凉呀?”(指名读,主要体会荒凉)
2、巨人不明白,你明白了吗?(CAI:一切都源于他的自私。)
3、他后来明白这个道理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4、你认为巨人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种感觉,再读。
5、巨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悟呢?一切都源于谁?
6、找出描写小男孩的句子。(CAI出示)
1、学生指名读,体会巨人的感觉。
2、反复读后,体会和揭示这些的缘由。
?3、学生查找课文找到答案。
4、学生通过朗读巨人感悟的心里话,体会巨人心情的转变。
5、?找出使巨人转变的关键人物——小男孩。
1、体会巨人的荒凉和冷。
2、明白自私是带来这些的原因。
?3、以提问的方式过渡到巨人的变化。
4、通过课文的句子,体会巨人心情的变化。
5、通过这一问题,引出小男孩。
拓展
补充原文内容
补充资料:1、其实,本课是根据王尔德的童话《自私的巨人》改编的,课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巨人转变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原文中是怎样写的吧。
2、CAI:小孩在花园里玩,巨人感悟。(师配乐朗读)?
3、你明白巨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了吗?你还觉得巨人有颗怎样的心呢?
4、再补充原文(CAI:巨人抱小男孩上树)通过这个片段,你还感到了怎样的巨人?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5、带着这颗善良温柔的心,再读这段文字。
1、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善良、细腻……
3、学生从片段中找出“轻轻地、悄悄地、轻轻、悄悄”表现巨人细腻、有爱心的词语。
通过原文的补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巨人变化的具体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了解了巨人转变的过程后,让我们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2、CAI出示图片,问: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1、学生齐读。
2、同桌间互诉想法,指名回答。
拓展说话
师总结
CAI:待人不要任性和冷酷,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自己才会得到快乐与幸福。
?
?
揭示道理
?
四、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新课标》中有这么一段话“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怎么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我们的课堂实践中?我重点促进师生、自我、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努力构建生命的、诗意的课堂,使我们的学生能真正在语文课中诗意地栖居,从而来享受我们的语文课。重点是生本对话——在文本中诗意栖居。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我称之为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也就是让学生与文本谈恋爱,当然,教师也是文本的恋人,我们谈的是三角恋爱。关键要找准对话的切入点,激发对话的兴趣。通过与文本四次亲密接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使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之间的有机融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是教师思想的橱窗。学生与文本的主要对话方式是读、品、悟、议、辩、入。首先是读要到位,自由读、找朋友读、演读等多种方法,真正作到以读激情。语文阅读是最富个性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最美好的心灵之旅。让我们共同创造焕发生命活力与潜力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课堂生活的“诗意栖居地”。
课件14张PPT。有孩子的花园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没有孩子的花园北风呼啸隆冬来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的花园1、“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2、“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3、“喂!你赶快滚出去!”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一切都源于他的自私。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一日清晨,巨人睁着双眼躺在床上,这时耳边传来阵阵美妙的音乐。音乐悦耳动听,他想一定是国王的乐师路经此地。原来窗外唱歌的不过是一只小红雀,只因巨人好长时间没听到鸟儿在花园中歌唱,此刻感到它妙不可言。这时,巨人头顶上的冰雹已不再狂舞,北风也停止了呼啸,缕缕芳香透过敞开的窗廓扑面而来。“我相信春天终于来到了,”巨人说着,从床上跳起来,朝窗外望去。 他看见了什么呢?   
他看见了一幕动人的景象:孩子们爬过墙上的小洞已进了花园,正坐在树枝上,每棵树上都坐着一个孩子。迎来了孩子的树木欣喜若狂,并用鲜花把自己打扮一新,还挥动手臂轻轻抚摸孩子们的头。鸟儿们在树梢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着,花朵也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这的确是一幅动人的画面。满园春色中只有一个角落仍笼罩在严冬之中,那是花园中最远的一个角落,一个小男孩正孤零零地站在那儿,因为他个头太小爬不上树,只能围着树转来转去,哭泣着不知所措。那棵可怜的树仍被霜雪裹得严严实实的,北风也对它肆意地咆哮着。“快爬上来呀,小孩子”树儿说,并尽可能地垂下枝条,可是小孩还是太矮小了。    此情此景深深地感化了巨人的心。“我真是太自私了!”他说,“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了。我要把那可怜的孩子抱上树,然后再把围墙都推倒,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游戏场所。”他真为自己过去的所做所为感到羞愧。   
巨人轻轻地走下楼,悄悄地打开前门,走到花园里。但是孩子们一看巨人,都吓得逃走了,花园再次回到了冬天里。唯有那个小男孩没有跑,因为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没有看见走过来的巨人。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树儿立即怒放出朵朵鲜花,鸟儿们也飞回枝头放声欢唱,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脖子,亲吻巨人的脸。其他孩子看见巨人不再那么凶恶,都纷纷跑了回来,春天也跟着孩子们来了。 巨人
巨人轻轻地走下楼,
打开前门,走到花园里。悄悄地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待人不要任性和冷酷,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自己才会得到快乐与幸福.
爱,就是春天。 春天隐藏在每个人的心里。你还觉得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