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14页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2.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14页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12 22:22: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1)教学设计
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2) 单元 八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2. 熟知常见金属活动顺序及其理解3.对常见金属活动顺序应用
重点 熟知常见金属活动顺序及其理解
难点 对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复习金属化学性质,金属还有哪些化学性质?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师生问答思考导入齐读目标 问答,引学生思考。明确目标
讲授新课 二、教学过程第一学程: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学习任务主问题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归纳,总结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理解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阅读课本11--12页,圈画重点,标记问题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约分的方法。(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2)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主问题1设计意图通过相互学习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的能力主问题1预设答案 按照学程学习任务,通过自学--互学--展学,三个环节,自主解决问题,学生小组参与研讨并展示成果,同学补充,教师点拨评价并归纳。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参与学习。
第二学程: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学习任务主问题2.课本13页第5、6、7第一步自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约分的方法。(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2)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主问题2设计意图经历自学、互学、展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合作意识。经历练习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主问题2预设答案第三学程: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的练习 学习任务主问题3.1、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 X>Y>Z B. X>Z>Y C. Z>X>Y D. Y>Z>X2.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的是 ( )A.铜和硫酸钠溶液 B.铁和稀盐酸C.锌和氯化钾溶液 D.银和稀硫酸3.在CuCl2和Zn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的物质是( )A.Cu B.Fe C.Cu、Fe D.Cu、Fe、Zn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学生先独立完成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组长主持,组内对改纠错,把无法解决的问题反馈给老师。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重点展示疑难问题,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主问题3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相互评价,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主问题3预设答案
课堂小结 1.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4、今天的优胜小组是第 组,优秀个人是 学生回顾知识点,梳理要点。 及时巩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4张PPT)
课前检测
1. 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
2. 为什么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背会,会写反应的方程式)
3.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各任选一个)
(1)Mg、Zn、Fe与稀盐酸反应
(2)Mg、Zn、Fe与稀硫酸反应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金属活动顺序(背会)
2.理解金属活动顺序的三点应用(会说出)
3. 能用金属活动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会判断)
第一学程: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
阅读课本11-12页内容
1、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2、归纳,总结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理解
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现象:铁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实验操作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 不反应
铝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Al+3CuSO4=
Al2(SO4)3+3Cu
Cu+2AgNO3=
Cu(NO3)2+2Ag
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2Al+3CuSO4=Al2(SO4)3+3Cu
Cu+2AgNO3=Cu(NO3)2+2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铜>银
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的应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
拓展学习
1.与金属反应的酸通常指稀盐酸或稀硫酸,金属与硝酸或浓硫酸反应时不生成氢气
2.钾、钙、钠太活泼,与酸反应不发生置换,不生成氢气
3.铁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读“亚铁”
课堂小结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学程: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学习任务主问题2.
课本13页第5、6、7
例1.
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
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
将Y、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X>Y>Z B. X>Z>Y
C. Z>X>Y D. Y>Z>X
判断:X、Y 、Z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A
X>Y>银>Z
第三学程: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的练习
例2.
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的是 ( )
A.铜和硫酸钠溶液 B.铁和稀盐酸
C.锌和氯化钾溶液 D.银和稀硫酸
例3.
在CuCl2和Zn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的物质是( )
A.Cu B.Fe C.Cu、Fe D.Cu、Fe、Zn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