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0-20 07:51:16

文档简介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判断
饱和溶液:                                    。
不饱和溶液:                                    。
判断依据:                      。
二、实验探究:
温馨提示:⑴规范操作
⑵认真观察、记录现象,
⑶分析判断所得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在表格内标记
操作步骤 现象 判断饱和
1.在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一份),充分搅拌,观察
2.在上述溶液中,再逐渐加入5g硝酸钾(一份),充分搅拌,观察
3.将上述得到的液体静置后,倒取上层溶液一半于试管内,并向试管内加入少量(约半药匙)硝酸钾,充分搅拌
4.将上述试管加热,观察
5.待试管冷却后,观察
6.在第三步留下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并充分搅拌,观察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在线测试
1、已知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刚好成为饱和溶液:
⑴在此温度下,100克水中溶解33克氯化钠,得到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
⑵再加3克氯化钠,得到的溶液 是溶液。
⑶继续加3克氯化钠,得到的溶液是 溶液,溶液的质量为 克。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该溶质的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液质量增大
C.固体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加
3、若要将一杯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硝酸钾固体 B.蒸发水
C.倒出一部分溶液 D.降低温度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饱和溶液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原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还能继续溶解原溶质的溶液 ——————————————————( )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液——— ( ).
饱和
溶液
不饱和溶液(共15张PPT)
邹平县九户中学
张晓丽
难道物质在水中不能无限地溶解吗?
发现问题、做出猜想
资料1: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可溶解的量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资料2: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查阅资料
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明确概念
疑问1
疑问2
疑问1:为什么强调叫做“这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
做出猜想:
难道在溶解蔗糖得到的饱和溶液中
还能再溶解别的溶质吗?
帮小美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猜想
疑问2:为什么特别指明“一定温度”
和“一定量的溶剂” ?
交流讨论:
说说你们的
猜想及验证方法?
操作步骤 现象 判断饱和
1.在小烧杯中倒入20mL蒸馏水,加入
5g硝酸钾,充分搅拌
2.在上述溶液中,再逐渐加入5g硝酸钾
充分搅拌
3.将上述得到的液体静置后,倒取上层溶
液一半于试管内,并向试管内加入少量
(约半药匙)硝酸钾,充分振荡试管
4.将上述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5.放在试管架上待试管冷却
6.在第三步留下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
并充分搅拌
实验探究
思考1:通过哪几个探究让你体会到了溶剂的量和温度
对溶液饱和与否有影响?有什么影响?
固体溶解
部分固体
未溶解
固体未溶解
固体溶解
有固体析出
固体溶解
思考2:本实验中还采取了哪些方法实现了饱和溶液
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饱和
饱和
饱和
不饱和


1、已知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刚好成
为饱和溶液:
⑴在此温度下,100克水中溶解33克氯化钠,得到的
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
⑵再加3克氯化钠,得到的溶液 是 溶液。
⑶继续加3克氯化钠,得到的溶液是 溶液,溶
液的质量为 克。
在线测试
不饱和
饱和
136
饱和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该溶质的
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液质量增大
C.固体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加
在线测试
C
3、若要将一杯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
溶液,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硝酸钾固体 B.蒸发水
C.倒出一部分溶液 D.降低温度
在线测试
C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饱和溶液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原溶质的
溶液,不饱和溶液是还能继续溶解原溶质
的溶液 ———————( )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
不饱和溶液——————( ).
在线测试
正确
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