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0-20 08:16:50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溶液的形成(一)
邹平县长山镇第一初中 韩 鹏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第一节
活动天地 :观察物质与水混合后的现象
向分别盛有食盐、泥土、植物油和品红的四支试管中,各倒入少量水,振荡,观察现象。
提示:水的量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
振荡
植物油不溶于水,能否溶于其他物质呢?
溶液的定义
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 、 稳定的混合物。
结合实验现象,你能给出溶液的定义吗?
溶液至少要含有几种物质?
均一、稳定
溶液的应用
生命活动
生产活动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一、提出问题
二、建立假设
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是否变化。
1.猜想一:温度不变。
2.猜想二:温度改变。
(1)升高(2)降低
三、收集证据(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1.实验用品的选择
(1)在溶剂是水的情况下,应选择能溶于水的物质还是选择不溶于水的物质?
(2)测量温度用什么仪器?
(3)应该是在烧杯中,还是在试管中溶解?
2.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三、收集证据(设计并进行实验)
各小组请选择用氢氧化钠、硝酸铵、食盐作为溶质,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三、收集证据(设计并进行实验)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温馨提示:
1.测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手不要握在有溶液的部位。
2.搅拌时,玻璃棒尽量不要触及烧杯壁。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四、得出结论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从微观上看,物质溶解的过程是怎样的?
物质溶解
扩散过程
水合过程
吸收热量 > 放出热量
吸收热量 ≈ 放出热量
吸收热量 < 放出热量
温度
温度基本不变
温度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五、反思与交流
盘子上的油污仅仅用水清洗,很难除去。可是滴上洗洁精后,油竟然很快除去了,甚至能和水混合的比较均匀。
你认为哪些物质也能像洗洁精一样,使油和水混合的比较均匀?若把你想到的物质加入到盛有油和水的试管中,振荡,会发生什么现象?
乳化现象
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衣物和身体上的油污。
调配化妆品,配制涂料、农药等。
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提升
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
2.溶液一定含有水吗?
3.溶液一定是液态吗?
4.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吗?
请你辨析:
课堂训练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白酒 B.洁净的自来水
C.生理盐水 D.蒸馏水
2.一杯食盐水,若上部的密度为1.1 g/cm3,则下部的密度是( )
A.大于1.1 g/cm3 B.等于1.1 g/cm3
C.小于1.1 g/cm3 D.无法判断
3.市场上有一种灌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食盐 D.熟石灰
4. 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你有几种方法?去污的原理是否相同?
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