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单元检测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单元检测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11 22:4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三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 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C.镁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D.镁在空气、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2. “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4. 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5.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6. 化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霉变大米淘洗后就可以食用
B.为了出行方便应大力提倡私家车出行
C.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7.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水为热水
B.②中白磷燃烧
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8. 把木柴架空后燃烧,主要是为了(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方便添加木柴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D.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9. “纸火锅”(如图所示)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没有与空气充足接触,不会燃烧
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纸张的着火点降低
D.锅里的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10. 下列关于燃料的综合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
B.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等产品
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不加热就可以直接燃烧11. 11.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隔绝氧气
B.移走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12. 目前,大多数烧烤店都是用空心炭作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心炭具有可燃性
B.空心炭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要注意通风
C.向空心炭扇风能使其着火点降低
D.将炭做成空心有利于充分燃烧
13. 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对比①、②中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D.对比②中a、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14. “灭火弹”是一种新型灭火器,将其投入火灾现场,可迅速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其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二.填空题
15. 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 (一种即可)。
(2)煤燃烧时排放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天燃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它燃烧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________能。
16. 甲烷是优质气体燃料,用途广泛。
(1)炒菜时,观察到厨房里天然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大量炭黑时,应当将天然气灶的进风口调   (填“大”或“小”)。
(2)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5SH+9O24CO2+6H2O+2X,则X的化学式为   。若在厨房中闻到乙硫醇的难闻气味,表明厨房的天然气可能已泄漏,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关闭气源阀门
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在厨房内使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
(3)在加热条件下,甲烷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17. 我国发射的 “神七”载人飞船所用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的混合物。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氯酸铵发生如下反应
2NH4ClO4高温N2↑+2O2↑+Cl2↑+4X↑
①X的化学式为      。
②混合燃料中高氯酸铵的作用是                  。
③铝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碳市,初步形成了碳市场激励减排机制。我们从中可了解一些与碳有关的专业词汇如碳市、碳汇、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温室效应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是____。“碳汇”(见图一)可理解为绿色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绿色植物通过_____作用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2)2015年“地球一小时”中国区的主题为“能见蔚蓝”(见图二),我国将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主流化应用。对于:①水力发电;②风力发电;③天然气和燃煤发电;④太阳能发电;⑤垃圾焚烧发电等5种发电方式,你认为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______(填序号)。
(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产出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填序号)
A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 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建筑
B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D 焚烧废弃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
(4)目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其状态介于气态与液态之间)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已成为一种趋势,则这种做法对保护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至少一点)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9. 下面是两个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1向C中加入少量白磷,再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浸入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打开K1,将A中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__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①_______________;
②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
③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
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20. 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装置气密性良好)。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Ⅰ:点燃蜡烛,立即伸入瓶中并塞进瓶塞。
步骤Ⅱ:一段时间后,待蜡烛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水,立即关闭活塞,观察到铝盒中的白磷燃烧。
(1)对比步骤Ⅰ中蜡烛点燃前后的现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2)步骤Ⅱ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分析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蜡烛熄灭
B.蜡烛燃烧后瓶内还有少量氧气,但氧气浓度过低导致蜡烛熄灭
C.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提供热量,并利用生成物吸收二氧化碳
四.计算题
21. 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列出计算式即可)_____。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_____。
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