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感悟朗读 焕发学生个性
——《风娃娃》课后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的教学过程是朗读与表述的有机结合,感悟与创新的发展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的个性在语言感悟训练中尽情的发挥?
一、读为主线——悟之本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即要真正贯彻“语言为主”理念,则必须做到“读书为本”。今天的学生所面对的教材,多是用现代白话文写作而成的文章。叶圣陶有言:“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深奥处教师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必罗哩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的确,只要让学生真正拥有读书的时间,教师根本无须繁琐讲析,只要审时度势,相机点拨一二,亦足以帮助学生会意明理。如《风娃娃》一课教学中,对于纤夫拉纤的动作词该怎样读,我是这样点拨的:
生:老师,纤夫是做什么的?
生:我知道,纤夫就是拉船的。
师:请大家看图(出示一张纤夫弯腰拉纤的图片),仔细观察纤夫拉纤时的动作,反复读这一句,体会一下其中的味道,再来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反复读书、品味、研讨后,教师组织交流)
生:纤夫拉纤的时候非常辛苦,身子都快要弯到地上去了,应该读出他们的辛苦来(师:请读一读。)范读。
生:我觉得如果把“弯着腰”的“弯”,“流着汗”的“流”,还有“喊着号子”的“喊”读得重一些,慢一些就更辛苦了。(在老师的鼓励下范读)。
师:读得不错,体会得很好。那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纤夫拉得这么辛苦,船却走得很慢,我觉得“很慢”也要读得慢。
师:说得太好了。现在,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把这一句读好?
(由于有充分的感悟、咀嚼和交流时间,学生再读时入情入境,非常到位。)
“唯有多读书,才有真感受”。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
二、心灵对话——悟之源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地流淌,学生就产生了与文本对话的内在需要,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师生对话就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
(一)指导学生“入情入境”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但是,如何克服学生与作者及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差距,促使学生与作者或文中人物走到一起,想到一起,以产生心灵共振,情感共鸣。我想,活化形象能促使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深层次对话。
抓住课文中那些生动形象的词语,以此为感悟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借助形象显化语文,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如《风娃娃》里有一句话:“他急忙跑过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我是这样引导的:“深深的吸气”是怎样吸的?“使劲吹”又是怎样吹的?你们做做看。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们有的深深吸气,肚子挺得高高的,有的鼓着腮帮,使劲朝前吹气。当学生对“深深吸气”“使劲吹”有了具体、鲜明的形象以后,老师深入引导:风娃娃为什么会“急忙”跑过去?为什么要这样使劲吹呢?以活化的形象为铺垫,促成学生与文中形象深层沟通,风娃娃热心帮助人们做好事的心情跃然心中。
(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要以自己的“标准答案”去套学生,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朗读,让朗读者对语言材料充分理解、感悟、直至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有语感经验而自觉表露出来的,如果教师抛弃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是在朗读的外在表现形式——朗读技巧上作文章,虽然学生读得绘声绘色,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和一台朗读机器有何区别?例如《风娃娃》一课中“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一句,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读法,有的认为秧苗喝足了水,很快乐,很舒服,应该读得快一点。有的孩子觉得应该把重音放在“笑着”上,因为这样才能读出秧苗的高兴。有的孩子认为要把“不住地”读得重一点,因为这样就能读出秧苗的满足,还有秧苗对风娃娃的感谢。这些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可以成立的,有什么比独特的情感体验更宝贵的呢!
对于文本的理解,我们远远比学生充分得多,深刻得多,但我们又不能简单地代替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去体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充分朗读、研究,在学生对文本有了全面把握之后,运用描绘性的语言,把文本所蕴涵的情感展露出来,让情感在学生周围汩汩地流淌,将学生内心的情感资源激发出来,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中,形成文本和情感的水乳交融。
三、走向实践——悟之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到底,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把文章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生发创造新思路、新问题和新价值,将“读”进行到底。
(一)读在文本留白处
如同山水画一样,许多文本也有留白之处,引人无限遐想。遐想,是儿童最擅长的本领。在阅读教学中读在文本留白之处,从而自然引导想象,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深入文本、超越文本。
在《风娃娃》这一课中,我抓住“高兴极了”一词,引导学生朗读、想象、讨论,通过想像风娃娃的语言、动作、心理来补充文中的空白,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使抽象的文字顿时“活”了起来。又通过“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激发学生学习风娃娃做好事的情感。学生有感而发,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觉越来越深刻。在表达中感情得到升华,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二)读在语意谬解处
为了引导思辩,或者引起情感冲击,或者表达特定的含义,文本在一些细节处会设置一定的悖于逻辑思维处。如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满载而归时命令兵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就是一个典型。对于这样的点,教师如果未能引导学生读透,理解,就容易使学生对它产生误解。其次,由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不当而产生的理解上的谬误也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需要重点“读好”的内容。因为引导学生在这些容易产生谬误的地方深入地读,就能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就能引发精彩的思辩。而只有思辩才能深入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如教学《风娃娃》时,当学生已体会到了风娃娃好心办坏事的表现时,我及时引导:“你怎么教育他?”有的说:“风娃娃啊,你的力气虽然大,可是也不是每件事都能顶用啊。”有的说:“我能想象出风娃娃弄不明白的样子:他在空中飞来飞去,人们看见他就责怪他,他皱着眉头,心想:我做错了吗?我做事之前怎么就不好好想想呢?要是我做事之前先动动脑筋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了。”(学生哄堂大笑)。有的说:“我明白了做事情前要先想一想怎样做才是对别人有用的。”这时,我正想说点什么,不料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做好事也要看自己行不行,如果帮不了别人,就不要帮忙了。”面对这样的说辞,我正想引导一番,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反驳了:“如果帮不了,也得想想办法,或者找一个能帮忙的来,也不能不理他呀!”……面对孩子们的“高谈阔论”,我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并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进行朗读。(表演读、比赛读、自由读等)
感悟朗读是语文学习的精髓,学生只有感悟了语言文字的内涵,才能读出文章的韵味。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给学习自主发挥的空间,鼓动他们探究读法,积累优美词句。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只有让学生们“悟”得其神,“练”得其法,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智慧才能得到尽情展现,课堂才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课件17张PPT。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风娃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返回设计思路风娃娃吹风车 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风娃娃吹风车 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风娃娃吹风车 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风娃娃吹风车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风娃娃吹风车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风娃娃吹风车
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风娃娃吹风车
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风娃娃吹风车
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风娃娃吹风车
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风娃娃吹风车 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返回纤夫
风娃娃又来到河边,看见许多纤夫正拉着一艘船。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吹起来,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风娃娃吹帆船
风娃娃又来到河边,看见许多纤夫正拉着一艘船。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吹起来,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 学说话风娃娃来到﹙ ﹚,
看到﹙ ﹚。
他连忙﹙ ﹚。风娃娃吹帆船纤夫
《风娃娃》教学片段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风娃娃的好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利用格式“风娃娃来到( ),看到( ),他连忙( )。”练习说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难点:利用格式“风娃娃来到( ),看到( ),他连忙( )。”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风妈妈有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管他叫“风娃娃”,﹙师板书课题﹚可爱的风娃娃在妈妈的关心下,长大了。长大的风娃娃会做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七十页,自由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感悟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评议。
抓“许多事”,齐读。
风娃娃究竟做了哪些事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风娃娃吹大风车的课件。看,风车转得还真慢呢!急性子的风娃娃可等不了了,谁来读读: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
分句抓“慢慢、断断续续、深深、使劲、一下子、奔跑、笑着、高兴极了”等词语,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用多种朗读方式指导朗读。
学风娃娃的样子来吸气吹气,体会风娃娃的热心。
指导读好秧苗的表现。
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风娃娃吹帆船的课件。风娃娃又是怎样帮助纤夫们的?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纤夫”图片,理解“纤夫”这个词。
出示:风娃娃又来到河边,看见许多纤夫正拉着一艘船。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吹起来,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
你们觉得这个段落应该抓住哪些词语才能读得生动呢?
指名读。评议。抓“弯、流、喊、很慢、急忙、飞快、笑”等词语用多种方式读。
齐读第三小节。
4、其实,风娃娃还会帮人们做很多好事呢!你知道吗?指名说。
5、让我们学着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来完成:
风娃娃来到﹙ ﹚,看到﹙ ﹚。
他连忙﹙ ﹚。
三、设置悬念
? 风娃娃及时地帮助了别人,给别人送去了快乐,所以他非常高兴。他觉得帮
助别人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真是这样的吗?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风娃娃
吹大风车
吹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