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是哪个成语的意思。。
杞人忧天
杞 人 忧 天
节选自《列子.天瑞》,题目是编者加的。
杞,周朝诸侯国。
指忧虑有朝一日会天坠
地崩而自己将无处存身。
题目作用:
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作品简介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
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列子》是中国道家典籍之一,又称《冲虚至德真经》,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智慧和启示。《列子》中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生字字音
身亡 所寄 亡 处亡 气
崩坠 星宿 中 伤
充塞 四虚 躇 步跐 蹈 舍 然
wú
zhuì
xiù
zhòng
sè
chú
cǐ
shì
wú
wú
朗读《杞人忧天》,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参考译文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个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探讨交流:《杞人忧天》的寓意是什么?
这篇寓言讽刺那个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的杞国人。杞人无端地担心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可去,于是寝食难安。
杞人当然是可笑的,那么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可笑的想法呢?
①杞人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他把天空看作一块大石板一样的物质,因而担心它碎裂崩塌;
②杞人忽视了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为了一件从未发生的事而操心。
经过他人的开导之后,杞人才“舍然大喜”。现在,我们常用“杞人忧天”来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我们应该看到,对一件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
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思考探究
“杞人忧天”本来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可以。《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李白《梁父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和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
我同意前一种理解。我们固然需要忧患意识,适当的忧患能催人奋进。而“杞人忧天”则无限放大了忧患意识,最终只会因为过度担忧而意志消沉,难以振作精神。
2.如何看待“杞人”这个人物形象?
思考探究
③他是一个居安思危、有超前意识的人……
①杞人是一个毫无根据地瞎担心、患得患失、大惊小怪的人;
②他是一个敢于怀疑、勤于思考的人;
内容梳理
杞人之“忧” 晓之者开导
“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奈地坏何?”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启示
不要庸人自扰
结局
“舍然大喜”
“亦舍然大喜”
巩固练习:(一)古今异义词
古 义 今 义
身亡所寄 死,逃跑。
因往晓之 天刚亮的时候;知道。
若屈伸呼吸 好像,如果。
亦不能有所中伤 污蔑别人使受损害。
告知,开导
第二人称代词,你。
伤害
无,没有。
充塞四虚 空虚
方位,处所。
其人舍然大喜
舍同“释”,接触,消除。
(二)通假字
代词,那
代词,它
(三)一词多义
其人舍然大喜
其人曰
奈何忧其坏
代词,指地
(四)文言句式
奈地坏何
固定句式:“奈……何”
译为“对……怎么办?”“把……怎么样?”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通过写杞人担忧天崩地陷,而另外一个人对他进行开导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
主题归纳
课后达标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有闻而传之者……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4.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5.奈何忧其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