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2 21:1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


部编版八上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导入新课:
这首歌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红军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送红军》是流传于江西革命根据地的众多民歌之一。这首歌曲反映了红军要离开根据地,即将踏上长征路,广大群众对红军依依不舍的心情。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
1、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重点路线。
2、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3、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部编版八上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探究长征之因
战略转移
探究长征之因
战略转移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伴随着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国民党采取了什么行动?
“围剿”
国民党的 “围剿” 国民党人数 中央红军人数 红军 指挥者 结果
第一次 10万 4万 毛泽东
红军
胜利
第二次 20万 3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50万 7万 朱德、周恩来 第五次 50万 8万 博古、李德 失败
探究长征之因
战略转移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思,德回人1932年到上海,后到苏区担任军事顾问。他名义上是军事顾问。实际上独揽了红军的指挥权。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李德等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进攻敌人守备坚固的据点。在红军边到重大损失后,又提出“不让敌人侵占寸土”“胜利或者死亡”等口号。调集红军主力与优势敌军决战。敌人分路向中央苏区首都瑞金进攻后。他又分兵御敌。使红军处处被动挨打。




博古
李德
根据相关史事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
军事上冒险,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陷入空想、盲动、冒险的倾向

“图”走长征路
长征路线与经过
“图”走长征路
长征路线
结合课本文字,在课本82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上重走长征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只要说出红军长征途中重要的地点和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即可,不必太细)
瑞金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血战湘江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10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1936.10红一、二、四三军会宁会师
激战腊子口
(1)“红飘带”指的是什么?
(2)右图的纪念碑又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会宁会师碑
“图”走长征路
长征路线
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
——魏巍《地球上的红飘带》




“图”走长征路
长征路线
①飞夺泸定桥
②吴起镇会师
③爬雪山
④会宁会师
⑤长征第一渡
⑥遵义会议
请根据长征路线图给这些图片重新排序
“图”走长征路
长征路线
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动手绘制红军长征路线,并收集长征途中发生的小故事,加深对长征的了解。
“图”走长征路
长征路线
数字长征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修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6.8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中共党史研究室




“图”走长征路
长征路线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然环境恶劣;
物资的匮乏;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结合数字长征与诗歌,说说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

看重大转折
遵义会议
看重大转折
遵义会议
观看视频,归纳遵义会议的概况。
时间:
内容:
意义: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全力纠正……
肯定了……曾选……
取消了……
材料一 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会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几个胜仗,使部队得以稍事休整。……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刘伯承《回顾长征》
看重大转折
遵义会议
结合材料,说说遵义会议的意义。




材料二 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
——邓小平
(1)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论长征之果
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论长征之果
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三 (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刻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兹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长征精神
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
结合材料和前面学习,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坚定信念,无私奉献;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同甘共苦,团结奋进;
团队协作,艰苦创业
……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左”倾错误指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开始:1936.10,从瑞金出发,血战湘江,强渡乌江
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
原因
意义
课堂小结:知识归纳
经过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精神
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内容、意义)
事件:
吴起镇会师
爬雪山、过草地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四渡赤水河
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打乱追剿)
(突围)
激战腊子口
1935年10月
中考真题链接
1.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它引领我们民族走向复兴。以下是在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遵义会议 ②飞夺泸定桥 ③巧渡金沙江 ④过草地
⑤翻雪山 ⑥会宁会师 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 B.①⑦②④⑤⑥③
C.①⑦②④⑤⑥③ D.①⑦③②⑤④⑥
【D】
2.红军长征中的“三大主力军,西北高原胜利会合了。欢呼三个方面军,百战百胜英雄弟兄。”材料中的“三大主力军”会合的地点是
A.甘肃腊子口 B.陕西吴起镇
C.甘肃会宁 D.陕西延安
3.伍修权在某次会议期间特作《七律·历史转折》一诗,表达他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这次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中考真题链接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