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检测试卷 含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4分)
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矿泉水 C.白醋 D.蒸馏水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
C.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D.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3.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喝下汽水时,感觉有气体冲到鼻腔里
C打开啤酒瓶盖时,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午后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
5.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发液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用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6.能证明20℃时某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
A.保持溶液温度不变,继续加不同溶质,观察能否继续溶解
B.温度不变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C.取少量该溶液蒸发水分有少量固体析出
D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有少量固体析出
7.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曝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假设用醋酸的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生产5085.4%的优级醋,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则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 )
A.500g B.400g C.200g D.100g
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配制2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
9.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溶液甲,蒸发5g水后无晶体析出,得到溶液乙;溶液乙,蒸发5g水析出2g晶体,得到溶液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溶液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溶液丙若再蒸发5g水析出的晶体可能小于2g
10.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 )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11.将80g10%的NaOH溶液与20g15%的NaOH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3% B.12% C.11% D.16%
12.室温下,称取氯化钠和碳酸钠各30g放入同一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二者的混合溶液。请参照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表判断,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B.20℃时,未溶解固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C.30℃时,溶液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相同
D.30℃时,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
1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I一定是降温
B.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40g
B.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80g甲
C.将t1℃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将t2℃甲的溶液降温一定能析出晶体
二、填空题(15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15.请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溶液
(1)溶质是固体,溶剂是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质是液体,溶剂是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颜色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质由离子构成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洗洁精是家庭必备的清洁用品,可迅速分解油腻、去污、除菌,有味道淡雅、洁净温和、泡沫柔细、低残留的优点。洗洁精的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还含有泡沫剂、香精、水、色素等多种成分。请回答:
(1)洗洁精去除油污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现有下列方法: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加水D加硝酸钾E蒸发水
(1)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图中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在t℃时甲与乙的溶解度________
(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把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应采用的结晶方法________________
19.实验室欲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有:①计算;②溶解;③称量和量取;④将配好的溶液装瓶,贴标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2)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
(3)进行溶解操作时所需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20.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4个烧杯中加入20g、15g、10g、5g的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题。(填序号)
(1)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__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在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溶
解,A中固体是否也全溶 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10分)
21.(2分)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用以下三种方法洗涤沾有油污的餐具,哪种方法洗得更干净 原因是什么
①用冷水浸洗②用热水浸洗③用加洗涤剂的热水洗
22.(3分)欲配制50g50%的氯化钠溶液。
(1)写出配制过程的主要步骤。
(2)实验中,若氯化钠未经干燥就直接配制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选填“偏低”“偏高”或“不变”),分析说明理由。
23.(2分)向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把试管固定在盛有饱和石灰水(25℃)的烧杯中,再向试管中滴入约5mL稀盐酸,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有:
①剧烈反应,有气泡产生;
②镁条逐渐溶解;
③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产生上述现象③的原因。
24.(3分)下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1)写出两条从表中数据可获得的信息。
(2)把80℃时NaOH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1回答问题
(1)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_______(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图2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B
4.C
5.A
6.B
7.B
8.B
9.C
10.C
11.C
12.B
13.D
14.A
15.(1)蔗糖溶液 (2)酒精 (3)硫酸铜溶液 (4)氯化钠溶液(不唯一)
16.(1)表面活性剂 (2)乳化作用
17.(1)B、D、E (2)B
18.(1)相等 (2)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19.(1)①③②④ (2)1 (3)烧杯和玻璃棒
20.(1)A、BCD (2)不全溶
21.③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乳化作用越明显
22(1)计算、称量、溶解 (2)偏低氯化钠中含有水分,造成溶质质量偏小。溶液总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23.(1)饱和石灰水变浑浊 (2)镁片和稀盐酸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24.(1)相同温度时,NaOH溶解度大于Ca(OH)2溶解度Ca(OH)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25.(1)t (2)乙 (3)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4)①B ②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