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2 17:5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 导读设计
【教材内容】
统编版教材四下第二单元为说明文单元,收入《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四篇课文。交流平台中的学习内容是“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给出了三条策略: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该单元“快乐读书吧”首先推荐前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告诉学生:它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但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内容丰富,语言也非常生动。同时推荐《爷爷的爷爷在哪里》、《森林报》、《穿过地平线》、《细菌世界历险记》、《地球的故事》。泡泡中有两点阅读提示:1、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技术语。这时候要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2、读完后还可以想一想,这本书讲得有道理吗?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活动目的】
1.指导学生欣赏《十万个为什么》精彩片段。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尝试运用“联系生活经验”、“请教他人”、“查阅资料”等策略,阅读科普类书籍。
3.经历“阅读-提问-阅读-再提问”,对提问和解疑充满乐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开场:同学们好!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指导和大家见面啦!今天要推荐大家阅读的是《十万个为什么》
2.那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这可是一次特别的旅行呢(出示)屋内旅行。
屋内,怎么旅行?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人,瞧,就是他,前苏联作家——米·伊林。他在家里走了20多步,就写了一本小书,然后告诉我们,这是一本导游书,是写给那些愿意在家里作一次旅行的人的。
那么,你愿意在家做一次旅行吗?好,我们一起开始吧。
二、封面
1.看,就是这本书,(出示封面)它的名字就叫做——《十万个为什么》。
可别小瞧它,这个书名也是有来历的,取自获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卢·吉卜林的一句话:“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我想,伊林之所以用十万个来命名,并不是真的有这么多问题,而是他的一份美好的愿望,他希望你们读了他的书后,能够像他一样,会发现,勤思考,有探究。
就这样,一个不像书名的书名诞生了。
诶,疑问来了,这跟我家的《十万个为什么》不一样。确实,现在有很多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其实,这些都是它的孩子,他们都是根据米·伊林的书衍变而来,可见,这本书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了。
2.同学们,在封面上你还看到了什么呢?
作者
当然少不了作者,米·伊林,我们来看看他的一段介绍。(出示作者介绍)
米·伊林,是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可以说是“十万个为什么”的鼻祖,他的科普作品深受我国读者喜爱。他的科普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几点了》《白纸黑字》《桌上的太阳》《原子世界旅行记》和《在你周围的事物》等。 
米·伊林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用文艺的笔调、生动的比喻、典型的事例、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作品活泼而又逻辑严谨。我国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报》上用“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这样16个字来概括米·伊林作品的写作特点。
译者
因为是外国的作品,所以肯定会有翻译它的人,李继勇。他也不简单呢,出版了许多儿童科普类的书籍。比如《恐龙百科全书》《海洋百科全书》《地理百科全书》等等(出示书籍)他可是儿童科普类书籍的专家呢。感谢他的精彩翻译。
你还有哪些发现?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家推荐:
是的,其实这也是这本书封底的内容(出示封底)有这么多作家的推荐,肯定有他的精彩之处,看,这是目录。
三、目录
1.出示目录:同学们,在作家短短的20多步里,他到底去了哪些地方呢?自己看一看吧!
很出乎你的意料吧,居然是:自来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炉灶、厨房和锅架、碗柜、衣柜(标出)
2.根据他的旅行地点,我们可以画一画旅行路线图,是不是也很有趣呢!
看,这是我画的,怎么样,不错吧!(出示路线图)欢迎大家设计出自己的路线图。
3.在目录里,你还有什么发现?
是的,你很会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它跟我们平时看的书是不一样的,不是故事型,而是采用了一问一答的方式。看,就是这样提出问题,解答。
4.同学们,《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科学的道理,很特别吧。
四、片段赏析
1.读了目录,你对哪个“旅行站点”感兴趣?猜猜伊林在这个站点可能会写些什么。现在,暂停视频,赶紧想一想吧!也可以把你想到的说给身边的人听。
2.好,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内容吧。
出示: 你们家里每天总有人生炉子,煮马铃薯。也许你自己就很会生炉子或者煮马铃薯。可是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炉子里的柴会毕剥毕剥作响?为什么烟会从烟筒出去,而不是向屋里冒?煤油燃烧的时候,从哪里来的烟?为什么烘烤的马铃薯有一层硬皮,煮的却没有?恐怕你不能解释明白吧。或者问你:水为什么能灭火?我的一个熟人回答说:“水能灭火,因为它又湿又冷。”可是煤油也又湿又冷,你倒试试用煤油来灭火吧!不,你还是不试为好,一试就得报火警了。你看,问题很简单,可是要回答它却不那么容易。我再给你猜十二个关于最简单事物的谜,你愿意不愿意?
1.默读:你发现作者是围绕什么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生炉子煮马铃薯的事)
2.生活中,生炉子煮马铃薯是件很平常的事,没什么稀奇,但引发了作者一连串的疑问,同学们,你想猜这十二个谜吗?为什么?
是的,作者的问题太有意思了。生炉子煮马铃薯都能引出这么的的问题,你看,他告诉我们(标出),可真幽默,如果我们真的用煤油灭火,真要出大事了。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呀。看来,平时我么也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啊。
3.指导阅读策略
(1)这是一部科普读物,该怎么阅读呢?看看课本上的小贴士介绍了什么方法?(出示小贴士)
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学术语。这时要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
读完后还可以查一查,书中谈到的一些科学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同学们,对于不理解的科学术语,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或者查找资料,实在不会的可以请教别人。
(2)根据你的读书经验,你认为阅读这类书籍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看问题、找答案、记知识、做实验
举例说明:牛奶为什么会变酸?(播放实验视频)
(3)写批注。一边阅读一边写批注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读文章的时候,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都可以写批注。可以圈画相应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空白处写写感受。(课件出示:写批注)
4.片段二(实践)
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就来实践一下吧。没有书的可以看屏幕,准备好了吗,开始了。
出示:
锡能够防止铁生锈,但是,它有些时候自己却会生起病来,虽然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然而,锡所生的这种病,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瘟疫。假如某一个地方出现了这种病,很快就会蔓延开来,从而传染给邻近的每一件锡器。
最近一次发生这样的瘟疫是在八十年前的圣彼得堡。存放在仓库里面的军装纽扣上会突然出现一些可疑的斑点。而且,所有的纽扣上很快就布满了这种黑色的斑点。人们都觉得很诧异,没有人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情。想要挽救这些生病的纽扣,可是却束手无策。纽扣一个接一个地变得又疏又松,直到最后成为灰色的粉末。
对于这种怪症的病因,科学家们花了很长时间也无法找出来。直到最后才弄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纽扣生病是因为受到了感染,伤风感冒了。
原来,锡有两种形态,分别是白色的和灰色的。这让我们想到了碳,碳也不止一种形态,而是有好几种形态:普通的碳、石墨和金刚石。
白色的锡能够转化成灰色的锡,灰色的锡也能够转化成白色的锡。如果想让白色的锡转变成灰色的锡,就要先传染它:只要在里面加入一丁点儿灰色的锡就可以了。然而,仅仅传染还是不够的,你还必须要让它受凉:温度不能超过二十摄氏度。
那么,仓库里面的纽扣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呢?由于某种原因,仓库里出现了灰色的锡,而且那里的温度又非常适宜——仓库里是不会生火的。只要有一点灰色的锡落到纽扣上,纽扣立刻就会呈现很多斑点,并且越来越多。从一颗纽扣传染到另一颗纽扣。最终,这种“灰锡瘟疫”便席卷了整个仓库。
大家可以暂停一下屏幕,好好的读一读,一边读一边用上刚才的方法试着圈一圈,写一写,记一记。
好,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受呢?
(1)原来,纽扣也会生病,而且还是不折不扣的瘟疫。什么是瘟疫呢?我通过上网,查找到: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别严重,对人类后代的影响巨大的有:非典、鼠疫、天花、流感等。总的来说,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一般是自然灾害后,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这就是瘟疫,真的是极其可怕呢。
(2)在这里,伊林提出了什么问题呢?
是的,锡为什么会生病?(边说边划)
答案就在这里:原来,锡有两种形态,分别是白色的和灰色的。
白色的锡能够转化成灰色的锡,灰色的锡也能够转化成白色的锡。如果想让白色的锡转变成灰色的锡,就要先传染它:只要在里面加入一丁点儿灰色的锡就可以了。然而,仅仅传染还是不够的,你还必须要让它受凉:温度不能超过二十摄氏度。
相信为了揭开这个谜底,科学家们肯定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研究,真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研究出来的。大家还记得上个学期学习的课文《蝙蝠和雷达》吗?我想科学家们就是这样,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真是不容易呀。(指导批注)大家可以给科学家们写个大大的赞哦!也可以把你的猜想写下来呢。
(3)你看,伊林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生病的纽扣,还给我们举了例子。(划出句子)最近一次发生这样的瘟疫是在八十年前的圣彼得堡。存放在仓库里面的军装纽扣上会突然出现一些可疑的斑点。而且,所有的纽扣上很快就布满了这种黑色的斑点。人们都觉得很诧异,没有人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情。想要挽救这些生病的纽扣,可是却束手无策。纽扣一个接一个地变得又疏又松,直到最后成为灰色的粉末。
可见,这场瘟疫是有多么严重了。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你也可以写一写。如果有条件的也可以自己去做一做实验,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4)从一粒小小的纽扣,伊林居然就有这样多的想象,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特别的擅长讲故事,把纽扣产生斑点说成了生病,感冒,真有趣。用这样生动活泼的语言为我们送上精确的科学解释,我们怎么能不喜欢呢?他可真懂孩子的心啊。
你看,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为科学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
看,我们就是这样先看到问题,再寻找问题的答案,还可以把这个科学知识记录下来,“好记性可不如一个烂笔头”呢。还可以自己动手去试一试,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当然,如果你有其他好办法,也可以跟大家交流。
(5)由一粒纽扣引发的思考到这里结束了吗?是的。没有,纽扣如果放到现在,还会生病吗?科学家们想到解决的办法了吗?
我想,伊林看到你们读了他的书产生了更多的联想,肯定很高兴。看来他的书起作用了,他写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那么几个问题,就是希望你们通过他的书去探索更多的问题,科学就是在一个个问题中不断在进步。为你们点赞哦。那么既然有这么多想知道的,就自己好好的去找找答案吧。
五、大胆质疑。
1.其实,我也有这方面的疑惑呢,想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2.首先我请教了有经验的人
出示:
1.很柔软,用小刀就能切开它。
2.把有病的锡再熔化一次,它就会复原。
3.我还阅读了相关的书籍,让我知道了
出示:
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预防“锡疫”的物质,其中的一种就是铋。铋原子中有多余的电子可供锡的结晶点阵,使其状态稳定化,完全消除产生“锡疫”的可能性。
4.最后我联系生活实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出示:
1.锡与铋相结合,就很好的解决了锡生病的问题!
2.金属锡可以用来制成各种各样的锡器和美术品,如锡壶、锡杯、锡餐具等。
3.金属锡还可以做成锡管和锡箔,用在食品工业上,可以保证清洁无毒。如包装糖果和香烟的锡箔,既防潮又好看。
4.因为锡的特性,它的用途将越来越广泛。
我还列了表格(出示)
这就是我寻找的过程,有没有给你启发呢。你看,随着科学的进步,许多问题得到了解决,或者有了新的研究成果。毕竟,《十万个为什么》写于1927年,90多年过去了。
4.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也许今天正确的知识到了明天就变成错误的或片面的了。所以,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究,让真相变得更为真实。
六、布置任务
同学们,书我们就读到这了,现在我要布置任务了。
1.制作自己的旅行路线图:同学们,你家的屋内是什么样的?肯定跟伊林的不一样吧,我们可以学着伊林的样,制作属于自己的旅行路线图。
2.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我们还可以将想到的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过程写下来,说不定就编出属于自己的《十万个为什么》呢!
3.填写表格:对于书中的问题,你知道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你又是怎么解决的?在表格里填一填吧。
结束语:今天的经典阅读到此结束,祝大家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