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概念阐释:工业革命
既是技术领域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领域的革命。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英国工业革命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于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必然爆发!
材料一 英国非常早的成了民族国家,封建制的很多经济和政治特点也消失了。资本主义组织迅速蔓延,受到的阻力微乎其微。经济发展也异乎寻常的快;很明显,这些变化多数是进步的。因此,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毫无疑义的。 ——里格利(英)《延续、偶然与变迁:英国工业革命的特质》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革命开始大张旗鼓推进。随着人口的增长,实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由此,中小地主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领主圈地,议会以立法形式颁布了一系列的国地法案。 圈地运动促进了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土地的收益,英国涌现出一大批农业改革家,如汤森德勋爵推广了四圃轮作制;苏格兰人安德鲁米克尔发明了一款可以使用多种动力的脱拉机,解放了人力。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琼斯所指出的:“在18世纪的英国 ,如果没有农业变革,没有农业产出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便不可能实现。” ——自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
材料三 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殖民掠夺的总值为10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四 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五 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自然原理》问世,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保障
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技术: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
人才: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政治保障: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充足资源: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提供充裕的农产品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获得大量廉价的原材料
丰富技术:
英国手工工场水平较高,为技术改革机器发明提供条件
17C中期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广阔市场: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提供了国内市场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自由劳动力: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迅速(或圈地运动)
资本积累: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英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供不应求
飞梭
手摇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提高纺纱速度但细而易断
提高纺纱速度,但粗而结实
提高纺纱速度,且细而结实
水力织布机
提高织布效率40倍
技术革新上在动力上有何进步之处?
动力:由人力到利用自然力(水力)
这种革新上有何不足之处?
易受自然环境限制,交通不便,不利于机器的普及
纺织业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近代工厂的开端。
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手工工场
开始标志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应用于纺织业
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性的国际发明——恩格斯
动力
变革:
1782年,瓦特用新科学知识试制复动式蒸汽机
富尔顿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汽船
动力技术的革新,加快了工业化的速度,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
英国早期的铁路运输
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这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逐渐深入内陆。
领域 时间 发明者 国别 发明成就
1733年 凯伊 英国 飞梭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英国 珍妮纺纱机
1769年 阿克莱特 英国 水力纺纱机
1779年 克隆普顿 英国 骡机
1785年 卡特莱特 英国 水力织布机
1793年 伊莱·惠特尼 美国 轧棉机
1690年 巴本 法国 活塞
1696年 塞维利 英国 蒸汽抽水机
1705年 纽可门 英国 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1769年 瓦特 英国 单动式蒸汽机
1782年 瓦特 英国 联动式蒸汽机
1807年 富尔顿 美国 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车
棉纺
织业
动力
交通
运输
万能蒸汽机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标志性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1)背景: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成果:
a.电的发明与使用:
b.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
c.化学工业的建立:
d.传统工业的进步:
e.新的通讯工具发明:
德国工程师西门子研制大功率发电机,电力成为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研制成功。新式快速交通工具诞生。
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
方法制造塑料、炸药等新材料;石油化工
利用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
电话、电报等。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
开始于轻工业部门
发明机器的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中心缓慢向周边地区扩展
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其次,德意日俄尚未完成
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主要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在一些后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不是
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令人绝望的春天,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英国)狄更斯《双城记》
1.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
(1)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2)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3.社会阶级结构
(1)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2)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1836年—1848年,英国工人发起宪章运动
4.社会生活大变化
(1)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3)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4)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人口增加明显。
17世纪中—19世纪中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较
伯明翰地区就出现了第一所专为女工开设的夜校 课程有阅读、 写作、算术、缝纫等。女工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教育 , 而且学费低廉 , 每季度为13先令 , 她们大多都付得起 。
——旺德·F.内夫:《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作妇女》
1816— 1838年报纸增长了33%,1836-1856年又增长了70%,而1856-1882年的增长率高达600%
5.社会问题凸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
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
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
的燃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
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
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地大象地头。
——英 狄更斯《艰难时世》
6.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5C末16C初)
早期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得到拓展(16C初——19C)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C中后期——19C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C中期——19C末20C初)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 的影响?
整体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文明史观
交通、通讯发明,世界联系加强
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城市化;思想:科学化;社会生活:文明化。
社会问题(无产阶级贫困化、童工);城市化问题(人口剧增、集群性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残疾)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
自然环境恶化、资源过度消耗、影响可持续发展。
生态史观
延伸: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
经济:
思想:
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①目的:早期是为了掠夺财富,积累资本;
工业革命后是为了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②方式:早期是以赤裸裸的掠夺为主;
工业革命后是经济侵略和军事侵略相结合;
人类对财富和生活便利过度的需求导致的
合理的需求是前进的动力,过度的需求害人害己
坚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