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设计者】董淑梅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能准确朗读五言诗,运用想象和联想能力描摹诗歌画面;
3.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鉴赏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解读诗歌主旨,理解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教学难点】多角度探究诗歌主人公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同学们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设计意图:用名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二、知人论世
活动一
一、萧统与《文选》
萧统,梁武帝的长子,曾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卷二十九。
二、《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并非一人一时所作,因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编者题为“古诗”,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没有题目,一般以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歌的成熟。 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刘勰(xié)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
三、《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期一部分生活充裕、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颓废思想的悲凉心态。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如《西北有高楼》感叹知音难逢。《明月皎夜光》写朋友离我而去。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其人及其《古诗十九首》,明确其语言特色及词作思想内容。)
三、课堂活动
活动二 诵读词作
(多形式朗读,初步感悟诗歌内容及情感,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及审美能力。)
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遗读wèi 赠与,送给,如遗之千金。 读出节奏:五言诗的断句 :二三格式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顿挫 文句的舒缓轻重
学习任务:
1、自由诵读,扫除字音障碍,整体感知。
2、整体诵读,把握节奏,感知诗歌的内容。
3、点名诵读,因声求气,体悟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自行梳理生字词字音,主动关注生字词,能流利的诵读词作,体味诗歌的情感。)
活动三 诗句研读
【学习任务3】
小组交流(在总体感受的基础上,畅所欲言)
谈谈你喜欢诗中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1.诗中主人公采芙蓉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 探究学习
【学习任务4】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合理想象,创设情景)。
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五 拓展迁移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训练拓展迁移,对比阅读的能力)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备注】:此诗是高考浙江卷试题。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它,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缩影。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不改变,永不消失。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内容,梳理本课结构,感悟人间真情的美好。)
五、作业布置
1.将诗歌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百余字的散文。
2.背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本题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品诗词语言之美,并将其运用到语言表达之中。)
六、板书设计:
鹊桥仙
涉江采芙蓉
意象:芙蓉、兰泽、芳草
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
诗眼:忧伤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