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同步作业 九年级化学(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同步作业 九年级化学(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12 15: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同步作业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一定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
A.硫 B.红磷 C.氢气 D.煤
2.绿满中原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多用含硫的煤 C.露天焚烧秸秆 D.大量植树造林
3.液化石油气加贴的标识应选择以下选项中的( )
A. B. C. D.
4.下列变化产生的热量来源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燃天然气做饭 B.LED灯通电发热
C.用充气筒充气时筒壁发热 D.太阳能热水器产生热水
5.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6.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別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点燃每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而X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没有水滴。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Z烧杯内没有变化,则关于X、Y、Z的判断正确的是( )
A.CH4、H2、CO B.CO、H2、CH4
C.CO、CH4、H2 D.H2、CH4、CO
7.资源、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是一种清洁高能燃料
B.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C.废旧金属、纸张、塑料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相应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地球上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6.5%,所以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8.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9.2020年10月,我国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
10.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11.液氢和液氧可以作为火箭的推进剂。下列关于推进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氧的化学式为O2
B.推进剂工作原理
C.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D.气态的氢气采用加压降温的方法可以转变为液氢
12.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关系[用化学式表示]
A.H2> CH4>CO B.CO> CH4> H2 C.CH4>CO> H2 D.CO= CH4= H2
13.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能燃烧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14.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提高通风能力 ④将矿井中的氧气除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5.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C.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D.由图b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二、填空题
16.汽车、轮船使用的燃料有_____。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_____。
17.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
(1)煤、石油和______常称为化石燃料。
(2)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潮汐能、生物能、______(填一种)等。
(3)使用电池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率,干电池是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8.天然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也是______的主要成分。
(2)甲烷易燃烧,产生______火焰,放出热量,在其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再将烧杯迅速的倒转过来,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是______,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元素。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______分子和______分子组成),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使______更严重。
19.正在利用和待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等,这些能源既能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之危,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0.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1)全球气候变暖、________、_______。
(2)煤中主要含有硫,可形成二氧化硫;石油中含有氮,可形成二氧化氮,二者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性物质,可形成_______。
(3)化石燃料燃烧时,会有不同程度的不完全燃烧的情况,所以会生成___________等。
(4)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排放到空气中形成_______。
三、实验题
21.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250mL烧杯中,注入200mL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烧杯口盖上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水的白磷,另一端放一小堆红磷(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00℃)。不一会儿,观察到: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这是因为白磷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______又与______接触。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这是因为红磷虽然与______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______。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这是因为水中白磷温度超过______,而不与______接触。
(2)若将烧杯上的铜片移走,并用一根玻璃导管对着水中的白磷吹入空气。你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2.亮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相关操作及现象如下:在一右侧开口的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用打气筒迅速压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1)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_____,在塑料筒中放点燃的蜡烛是为了_____,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实验中发生爆炸,除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_____。
(2)请你提出一条生产面粉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_____。
23.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粉末,有毒,溶于水后能生成磷酸(H3PO4)。
实验探究一:请你根据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A)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钢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
(2)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乙同学经过思考提出了问题,发现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对环境有危害,同时设计了自己的探究实验如图2(装置BCD)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3)请写出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生成磷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设计B、D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
(5)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
四、计算题
24.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煤燃烧时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弱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的值是_____。
(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
(3)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1 400t,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_____
25.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C
6.C
7.D
8.B
9.A
10.D
11.B
12.A
13.B
14.A
15.D
16.汽油(或柴油等) 可燃冰
17.
(1)天然气
(2)太阳能(合理即可)
(3)化学能
18.
(1) 甲烷 沼气
(2) 蓝色 有水珠生成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氢 氧O
(3) 甲烷(CH4) 水(H2O) 温室效应
19.太阳能 风能 地热能
20.
(1) 酸雨 大气污染
(2)酸雨
(3)一氧化碳
(4)浮尘
21.白磷的着火点 氧气 氧气 红磷的着火点 白磷的着火点 氧气 水中的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白烟
22.可燃物 引燃面粉 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有限空间内 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23.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加热 隔绝氧气 3H2O + P2O5 = 2H3PO4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
24.(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的值是2。
(2)三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3)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X=1280t
答: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1280吨。
25.
(1)根据 羟基磷灰石[Ca5(OH)(PO4)3]化学式可知,羟基磷灰石由四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可列式为;
(2)根据“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可知,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