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一12月份联合考试
化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1 35.5 K 39 Mn 55 Fe 56 Cu 64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铜
B.“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C.赵孟頫诗句“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灿烂美丽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试验,属于化学变化
D.《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其中体现氧化性
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铁与硫加热生成硫化铁
B.铁与稀硫酸常温下生成硫酸亚铁
C.铁与氧气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铁与氯化铁溶液常温下生成氯化亚铁
3.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的现象是:先沉淀,后沉淀溶解
B.将饱和溶液滴加到稀NaOH溶液中加热煮沸可制得胶体
C.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D.可用过滤法分离溶液和胶体
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为碱性氧化物
B.氯水、氨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C.、、都为可溶性碱
D.蛋白质溶液、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铁胶体均属于分散系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B.含有大量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C.某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
D.取少量某溶液,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该溶液中含有
6.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4 g 和CO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目为
B.7.8g所含离子数为
C.2.3 g Na与足量反应生成,转移电子数为
D.常温常压下,2.24L CO和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小于
7.能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
B.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
C.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
D.“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稀盐酸)混合:
8.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可通过电解NaCl溶液制备金属钠
B.向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恢复到原温度,溶液中数目增多
C.等物质的量的纯碱和小苏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的物质的量一样多
D.将足量投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最终呈蓝色
9.目前新一轮疫情再次袭来,医院,疫源地等公共场所可用一定浓度的水溶液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水也可用于杀菌消毒,其中起杀菌作用的是
B.与水反应的产物只有HCl
C.“84”消毒液漂白原理为
D.实验室用含4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反应,制得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小于22.4L
10.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装置①可以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
B.装置②可以除去中的HCl气体
C.装置③中生成棕黄色的烟,加少量水溶解,得到棕黄色溶液
D.装置④中若气球明显膨胀,证明与NaOH溶液反应
11.铁元素是人体重要微量元素,参与人体血红蛋白的形成,人体内的铁大部分是+2价的铁,易被人体吸收,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缺铁性贫血症可以服用维生素C将难吸收的氧化为,促进铁元素的吸收
B.向溶液中通入,然后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C.FeO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迅速被氧化成
D.溶液滴在淀粉 KI试纸上,试纸变蓝
12.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颜色不变 该食盐是无碘盐
B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再通入 有白色沉淀产生 白色沉淀是
C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1~2滴石蕊溶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说明新制氯水中有和HClO存在
D 将NaOH溶液滴入盛有溶液的烧杯中 产生白色沉淀 最终产物是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体积的、、溶液分别与足量的溶液反应,若生成沉淀的质量相等,则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1:1:1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
C.1 mol/L 溶液中离子总数约为
D.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必相等
14.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工业上采用向KOH溶液中通氯气,然后再加入溶液的方法制备,发生如下反应:①(未配平)、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反应①中有标准状况下11.2 L 参加反应,则消耗1mol KOH
B.若反应①中,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C.氧化性:
D.反应②中每消耗1mol 转移6 mol电子
15.实验室用和钠反应制备氢化钠的装置如下图所示(粒中含有少量杂质),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中依次盛有浓NaOH溶液、浓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收集③处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是否纯净
C.装置Q也可以用作实验室制氯气的发生装置
D.取出瓷舟内的固体,投入适量水中,若有气体产生,不能证明制得了氢化钠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5分)回答下列问题:
(1)1.5mol 所含氧原子数跟______ g 所含质子数相等。
(2)11 g 含有 0.2 mol,则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
(3)向50mL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后,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 盐酸溶液,所加入盐酸溶液体积与产生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通一定量后,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原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
(4)0.8mol 与0.6mol 的质量之比为______,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
17.(12分)实验室中需0.5 mol/L 溶液950mL,下图为配制该溶液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中,错误的是______。
A.使用容量瓶之前,检查其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定容
D.定容时,将蒸馏水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直至与刻度线齐平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2)配制时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的质量是______ g。
(3)配制该溶液所需容量瓶规格为______。
(4)上图②和③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
(5)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步骤①称量的失去部分结晶水:______;
B.在步骤③中不慎有少量液体流到容量瓶外:______;
C.没有进行步骤④和⑤:______;
D.某同学在步骤⑧观察液面时仰视:______;
E.溶解后溶液未冷却,立即进行移液:______。
18.(14分)某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并用以下装置制备次氯酸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Ⅰ、25℃时,1体积的水可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氯气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中;
Ⅱ、常温常压下,为棕黄色气体,沸点为3.8℃,42℃以上会分解生成和,高浓度的易爆炸;
Ⅲ、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按体积比1:3混合通入潮湿的碳酸钠中发生反应: ,可制得,易溶于水,用水吸收(不含)制得次氯酸溶液。
(1)f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2)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
(3)装置B中多孔球泡和搅拌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装置B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4)装置C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5)装置D中通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6)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和杀菌消毒,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19.(14分)用废旧铁壳无汞碱性锌锰电池为原料,制备一种新型材料——,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碱性锌锰电池的工作原理为,其中的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难溶于水。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1)区分外观相似的锌片与铁片的简便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渣”工序中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可将全部还原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铁”工序的目的是调整滤液中铁离子的总浓度,使其中金属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与产品的化学式式相符合。
①写出“调铁”工序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某硫酸盐溶液里阳离子只含有,,确定含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氧化”工序中,加入溶液的目的是把氧化为,生产过程中发现实际消耗溶液的量大于理论值,其可能的原因除温度的影响外,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可用强氧化剂将钢件表面氧化成致密、光滑的氧化膜。铁与高温水蒸气就可以生成这种氧化膜中的主要成分,其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解析】A为碱式碳酸铜;B“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是用来描写宋瓷的颜色,氧化铁为红棕色;C焰色试验为物理变化;D黑火药反应原理:,中N元素降价,作氧化剂。
2.A【解析】A,硫的氧化性弱,应生成硫化亚铁;其他均可转化。
3.A【解析】A,加入盐酸,先发生聚沉,氢氧化铁沉淀又溶于盐酸;B,饱和溶液滴加到煮沸的蒸馏水中才能制备胶体;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划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D,溶液和胶体均可通过滤纸,分离溶液和胶体需要半透膜。
4.B【解析】B,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5.C【解析】A,酸性溶液中会生成弱电解质醋酸;B,和不能共存,生成和水;C,是棕黄色,但是透明,各离子均不反应,可以共存;D,可能含有银离子。
6.D【解析】A应为;B中过氧根是一个阴离子,应为;D中条件为常温常压,数值大于22.4L/mol,碳原子物质的量小于0.1mol。
7.D【解析】A,要符合化合物配比守恒,应为;B,铁粉过量,会和生成的三价铁离子继续反应生成亚铁离子;C,四氧化三铁溶于盐酸,既有三价铁离子又有亚铁离子;D,“84”消毒液(有效成分次氯酸钠)和洁厕灵(主要成分浓盐酸)混合使用生成氯气,,正确。
8.C【解析】A,工业上可通过电解熔融NaCl制备金属钠;B,温度不变,饱和溶液溶解度不变,钠离子浓度不变,消耗水,钠离子数目略有减小;C,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原子物质的量相等,碳原子守恒,生成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也相等;D,足量投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钠,遇石蕊呈蓝色,中间有过氧化氢产生,具有漂白性,最终使石蕊褪色。
9.D【解析】A中氯水起杀菌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B中与水反应的产物若只有HCl,氯的化合价只降低,需要有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因此产物除了HCl还有其他物质;C中次氯酸酸性强于碳酸氢根离子酸性,生成物是碳酸氢钠,不应为碳酸钠;D中盐酸浓度变稀,反应不能继续进行,因此4mol盐酸不能完全反应,则产生气体体积小于22.4L。
10.B【解析】A中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液面下滴加、加铁粉、滴加硫酸产生氢气排出装置内空气等措施,可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B中装置②洗气应长管进短管出;C中铁和氯气加热产生氯化铁是棕黄色的烟,溶于水,氯化铁溶液呈棕黄色;D中向瓶内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气球膨胀,则瓶内压强减小,即消耗氯气。
11.D【解析】A中维生素C有还原性,把铁离子还原成易吸收的亚铁离子;B中先通氯气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变红,可能原溶液含有铁离子;C中FeO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迅速被氧化成;D中溶液滴在淀粉 KI试纸上,铁离子和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
12.C【解析】A中含碘盐中碘元素是碘酸钾,遇淀粉不变色;B中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再通入才会生成碳酸氢钠沉淀;C中新制氯水含有氢离子和次氯酸,可以使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中将NaOH溶液滴入盛有溶液的烧杯中,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迅速变为灰绿色,后变成红褐色,最终产物为氢氧化铁。
13.B【解析】A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1:3:3;B中生成氧气与转移电子的比例关系是1:2,生成0.1mol转移0.2mol电子;C体积未知;D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
14.A【解析】A中,参加反应①的氯原子和钾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B中氧化剂、还原剂之比应为;C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即;D中反应②中每消耗3 mol KClO转移6 mol电子。
15.C【解析】A中用浓NaOH溶液除去挥发的和氯化氢气体、用浓吸收水分,干燥气体;B,氢气加热前需验纯;C,实验室制氯气需加热,另外固体反应物溶于水,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D中,若有钠剩余,投入水中,也会产生气体。
二、非选择题
16.(15分)(1)5.4(2分)
(2)(2分)(不写单位扣1分)2(2分)
(3)NaOH、(2分,各1分)(3分)(不写单位扣1分)
(4)2:3(2分)2:3(2分)
【解析】(1)1.5mol含有氧原子3mol,一个水分子含有10个质子,即0.3mol水含有3mol质子,0.3mol水质量为5.4g。
(2)11g含有0.2mol,物质的量为0.1mol,摩尔质量为,。
(3)滴加盐酸量在0~30mL段,消耗30mL未产生气体,在30~50mL段,消耗20mL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则通一定量后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最终产物有氯化钠,钠原子和氯原子物质的量相等,盐酸物质的量为0.05mol,则氯原子等于钠原子等于0.05mol,50mL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mol/L。
(4)0.8mol的与0.6mol中,质量之比为;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17.(12分)(1)BCD(2分)(出现错误答案不得分,漏答个扣1分)
(2)143.0(2分)(写为143扣1分)
(3)1000mL(1分)
(4)搅拌(加速溶解)(1分)引流(防止液体外溅)(1分)(不答“加速溶解”或“防止液体外溅”不扣分)
(5)偏高(1分)偏低(1分)偏低(1分)偏低(1分)偏高(1分)(写“偏大”“偏小”不给分)
【解析】(1)A容量瓶使用前检查是否漏水;B容量瓶不能润洗,会造成溶质多,浓度过大;C容量瓶不能直接用于稀释;D定容需要使用胶头滴管;E是标准操作,使溶液均匀混合。
(2)实验室需要0.5mol/L溶液950ml,选1000mL容量瓶,碳酸钠物质的量是0.5mol,质量=。摩尔质量用十水碳酸钠的摩尔质量,托盘天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是143.0g。
(3)容量瓶规格为1000mL,没有所需规格,需要就近选大一规格的容量瓶。
(5)A失去部分结晶水,则碳酸钠的含量增大,浓度偏高;B移液时为浓溶液,有少量溅出,溶质减少,浓度偏低;C洗涤液中含有部分溶质,不移液到容量瓶中会造成浓度偏低;D仰视刻度线会造成水加的多,浓度偏低;E未冷却,温度高体积膨胀,水加入的少,浓度偏高。
18.(14分)(1)圆底烧瓶(2分)(答“烧瓶”不给分)
(2)A D B C(共2分)(填错任意1处均不得分)
(3)增大气体与潮湿碳酸钠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2分)(表述出增大接触面积,即可得2分,答“提高气体吸收率”也可给2分)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分解(2分)
(4)除去中的(2分)
(5)将生成的稀释,防止发生爆炸(2分)
(6)2:1(2分)
【解析】(2)根据已知材料,先制备出氯气,选A;第二步氯气和空气混合,并除去混有的氯化氢,因为氯化氢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杂质,选D;氯气和空气的混合物通入潮湿的碳酸钠中制备氧化二氯,选B;最后一步需要二氧化氯不含氯气,通入水中制次氯酸,因此本步骤需要除去氯气,根据已知选C。
(3)多孔球泡和搅拌棒都是使气体与潮湿碳酸钠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沸点为3.8℃,42℃以上会分解生成和,放在冷水中可防分解。
(4)最后一步需要二氧化氯不含氯气,通入水中制次氯酸,因此需要除去氯气,题中已知氯气易溶于四氯化碳。
(5)题中已知,高浓度氧化二氯易爆炸,因此需要稀释,防爆炸。
(6)1mol氧化二氯生成氯离子转移4mol电子;1mol氯气生成氯离子转移2mol电子。
19.(14分)(1)用磁铁(2分)(若回答其他更简便方法也可给分)
(2)(2分)
(3)①(2分)(2分)
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紫色褪去,则存在(2分)(合理即得分,不写“最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扣1分)
(4)生成的催化了的分解(2分)(不写“催化”不给分)
(5)(2分)(写“↑”不扣分).
【解析】(1)磁铁可以吸引铁片。
(2)氢氧化氧锰作氧化剂,亚铁离子为还原剂,加过量的硫酸提供酸性环境,即 。
(3)硫酸过量,剩余氢离子,上步骤中有铁离子产生,加入铁粉会发生:①,②;利用亚铁离子的还原性检验亚铁离子,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若有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4)题干中提示铁离子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5)氧化膜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铁和水蒸气高温条件下可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