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颠球》教案
教学内容:
乒乓球颠球。
游戏——端球转圈游戏
教学重点:连续稳定地颠球
教学难点:动作正确。颠球稳定连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乒乓球颠球,初步掌握直拍正手颠球手法,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反应速度,提高身体协调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合作与集体意识。
指导思想:
根据《课程标准》“健康第一”,“ 激发兴趣”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等课程基本理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本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体育课的活动中体验主动参与和成功的乐趣。发扬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主线。本课选择了乒乓球的颠球和端球两项教材内容作为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的载体。在教学实施中,以游戏的方法、内容及组织形式,是教材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教材分析
乒乓球运动作为我校特色运动项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小学生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乒乓球小而轻,击球距离近,速度快、变化多,有利于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思维敏捷性及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乒乓球颠球技术虽然不是乒乓球基本技术之一,但它是乒乓球初学者熟悉球性的最主要手段,也是进一步学习挡球、发球等乒乓球基本技术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生理、心理发展都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他们的反应速度慢、协调性与平衡能力差,并且乒乓球并非该校普及性运动。因此,将本节课的技能目标定位为初步掌握直拍正手颠球手法并能较准确而平稳地连续多颠。
课的流程:
准备部分——队列(原地四面转法)
基本部分——抛接球、直拍正手颠球、花样颠球
游戏:端球转圈游戏 结束部分——放松操
器材准备
50块乒乓球拍 50只乒乓球
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
2、队列练习——原地四面转法
3、徒手体操
教师活动:
1、师生问好,检查人数、服装等,布置课堂内容。
2、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
3、明确动作要求。
4、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5、要求学生改进动作,提高动作质量。
学生活动
按老师的要求改进动作,提高质量。
动作整齐,合口令节拍。
动作准确到位。
××××××××
××××××××
××××××××
××××××××
☆
要求:1列队迅速有序,注意力集中。
2 动作整齐大方 3×4
基本部分:
1、抛接球
单手抛球双手接球 单手抛球单手接球
2、颠球
颠球: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上臂置于腹前,上臂带动前臂迎球沿台面作垂直挥动。
讲解示范正手颠球动作。
口令指挥学生单颠练习。
3、集中纠正动作。
4、引导学生分散连颠练习,巡视指导学生。
5、集中强调动作。
6、引导学生练习。
7、组织优生表演。
8、组织颠球比赛。
3、花样颠球
端球绕圈游(手平握球拍,将球置于拍面上,行进间绕圈。)
教师活动:
教师讲解示范方法
2、引领学生练习
3、演示一种花样抛接方法
4、引导学生创新练习
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教师动作。
体会颠球动作。
认真倾听
4、积极练习。
5、对照自我,完善动作。
6、积极参与。 学生认真观察
××××××××
××××××××
××××××××
××××××××
☆
散点
×××××××× ×××××××× ☆
×××××××× ×××××××× ××××××××
×××××××× ××××××××
××××××××
☆ 4+2+2 6 5 5 2 3 2 5’ 3’ 10’
结束部分:
放松 小结
归还器材 教师引导领操 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有序归还器材 认真模仿并放松 有序归还器村
四列横队散开 4’
预计效果
85%以上的学生能学会握拍及颠球方法。
练习密度为40%。
平均心率为135次/分。
课后反思
乒乓球教学是以健身育人为首要目标,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方面大有可为,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就会受到较好的效果。在本节课乒乓球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表现很直观,成功与失败对他的内心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差异性。在进行颠球练习时,我没能充分考虑到自己及学生间的言行对个别能力差的学生的影响,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准备适应期的关注,使个别学生的心理受到很大压力。其实在随后与学生的沟通中我发现,他们内心也很喜欢乒乓球,但既怕失败,又怕做得不好被大家笑话。遇到这种情形,作为教师应该适当降低练习难度与质量要求,先让他们参与,再逐渐激发他们对乒乓球爱好和兴趣,让他们建立自信,并感受打乒乓球的乐趣,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其他方面如:1 组织不够有序,练习有点乱,以后教学中应加强课堂组织。
2 分组不科学,有的学生练习较少,有点练习较多。
3 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