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作业 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作业 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15 11:4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作业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一、单选题
1.手持透明薄膜,通过薄膜上面的水滴向下看距离几毫米的字,会看到(  )
A.变大的字 B.不变的字 C.变小的字 D.都有可能
2.如图所示,小明将一只铅笔放在注水的玻璃杯后,且铅笔尖朝左,并将铅笔从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开始慢慢向远处移动,对于可能看到的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铅笔靠玻璃杯很近时,看到的铅笔会变长,且笔尖朝左
B.铅笔稍远离玻璃杯时后,看到的铅笔会变粗,且笔尖朝右
C.铅笔再远离些玻璃杯时后,看到的铅笔会变短,且笔尖朝右,
D.笔尖朝右的是铅笔的实像,笔尖朝左的是铅笔的虚像
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
B.将凸透镜向左移动,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C.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4.2020 年疫情突然来袭,有人奋战一线救死扶伤,有人街头小巷巡逻站岗,作为平凡的我们, 除了做好居家隔离外,我们的一线就是空中课堂。关于这一场景的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图像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近视的小齐佩戴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
C.电视的遥控器是通过红外线遥控电视的
D.小丽听到的电视讲课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5.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平面镜成像
D.近视眼矫正
6.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
7.如图是天文望远镜成像示意图,来自远处的光经过物镜与目镜时,发生的光学现象是(  )
A.物镜处反射,目镜处反射 B.物镜处折射,目镜处折射
C.物镜处反射,目镜折射 D.物镜处折射,目镜处反射
8.如图是张敏同学拍摄的南湖大酒店风景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想使大楼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大楼靠近些,再拍摄
B.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9.如图所示,小军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小敏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他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小敏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敏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B.小敏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C.小敏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D.小敏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10.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
11.如图所示的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用它来观察很远的物体,看到的是( )
A.正立的虚像 B.正立的实像 C.倒立的虚像 D.倒立的实像
12.图所示的是眼睛的结构图,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和角膜所成的像是虚像
C.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D.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13.图示为用焦距相同的照相机两次拍摄的同一只猫的照片,则对于两次拍摄时的物距、像距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的物距大于乙的物距、甲的像距大于乙的像距
B.甲的物距大于乙的物距、甲的像距小于乙的像距
C.甲的物距小于乙的物距、甲的像距大于乙的像距
D.甲的物距小于乙的物距、甲的像距小于乙的像距
14.如今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 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 24 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 F 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b 点
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a 点
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c 点
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b 点
15.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S,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  )
A.d一定小于f
B.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
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一定大于2f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是小明的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其镜头对光线有___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用这架相机拍照时,若拍完远景再拍近景,镜头需要向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胶片的方向移动;胶片上所成的像与显微镜的目镜所成的像,它们的性质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17.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_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工作的光学仪器是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8.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甲乙丙丁四个图示中,是近视眼原理图的是______图,能矫正近视眼的原理图是______图。
19.“自拍神器”给旅行拍照爱好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 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____物距,___________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 或“减小”)
20.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如果图中h=4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___________cm。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图像超出了屏幕范围,则应将投影仪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屏幕,并将镜头适当往___________调(填“上”或“下”)。
21.目前,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_______的实像。
22.2021年5月15日,中国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屈原在《天问》诗句中所表达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如图甲,“祝融号“火星车驶离平台的过程中,其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乙、丙、丁3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 ______透镜,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步 ______(向外伸/向内缩)。观看三张照片感觉平台是运动的,这是以 ______为参照物。
三、作图题
23.补全下列光路图。要求:甲图画出光线SB 的反射光线;乙图画出从空气射向水面的光线; 丙图画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图中箭头表示实物)。
四、实验题
24.赵虎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烛焰、凸透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适当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 或”等大”)的实像;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将蜡烛继续向左移动,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度数合适的眼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她放置的应该是______视眼镜;
(3)赵虎实验时对图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贴上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其中的一个优点______;
(4)赵虎把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的某一位置, 左右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出现了一个大小始终不变的圆形光斑(不是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
(5)另一实验小组更换相关器材后顺利完成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线段MN为凸透镜成像的像距倒数(1/v)和物距倒数(1/u)的对应关系。根据图像信息可知该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5.小亮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经历了以下过程.
(1)在阳光下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________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3)在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B
4.B
5.D
6.D
7.B
9.B
10.C
11.C
12.C
13.B
14.D
15.B
16.会聚 远离 不同
17.放大 投影仪
18.甲 乙
19.增大 减小
20.改变光路 20 靠近 上
21.凸透 人脸 倒立
22.凸 向内缩 相机镜头
23.
24.缩小 左 近 实验现象更明显(或便于观察、或减少污染等) 蜡烛在焦点上 12.5
25.会聚 12 凸透镜 缩小 照相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