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流动沙丘是分布在干旱地区的一种常见风力地貌。下图为某流动沙丘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类沙丘的形态特点为( )
A.迎风坡坡形微凹而平缓 B.沙丘呈同心圆状
C.背风坡坡形下凹且坡陡 D.两翼延伸指向上风向
2.该流动沙丘向( )
A.西南方向移动 B.西北方向移动 C.东北方向移动 D.东南方向移动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4.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 D.风力作用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回答下列小题。
5.下列可能参与①作用过程的岩石是( )
A.流纹岩 B.玄武岩 C.页岩 D.大理岩
6.图中表示相同地质作用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⑤⑦ C.②③⑦ D.④⑦
图为我国某地貌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地貌( )
①迎风坡坡度陡 ②背风坡坡度陡 ③为风成地貌 ④为流水地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若图中A坡朝向西北方向,则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黄土高原拥有世界70%的黄土分布,这里处在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交界处,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据此完成问题。
9.形成黄土高原黄土层和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风化作用
10.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条件下,可能造成下列何种自然灾害( )
A.滑坡、泥石流 B.地震 C.台风 D.火山活动
11.下面两幅图分别为广东丹霞山景区图和敦煌雅丹魔鬼城景区图,图中两种地貌类型及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侵蚀地貌风力作用 B.①侵蚀地貌流水作用
C.②堆积地貌风力作用 D.②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两个透明可封闭的玻璃容器中分别放置坡度和大小相近的土堆。取两个侧边底部开有孔洞的器皿置于土堆上,将两块大小和外形相近的冰块放置其中。将一组装置(实验组①)放置于室内遮阴处,实验时室温约为30℃,另一组装置(实验组②)放置于室外烈日下,2小时后(冰块未融尽)实验观察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堆积体模拟的地貌是(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冰斗
13.该实验能观察到( )
A.堆积体甲比乙大 B.堆积体颗粒物甲比乙粗
C.甲沟比乙沟宽 D.乙沟比甲沟深
植金石(下图),因其具备轻质、多孔的优良特性,被称为“ 会呼吸”的兰花石。‘种植兰花配土时配入65%左右的植金石,能很好地养护好兰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根据材料推测,形成植金石最有可能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 B.岩浆侵人地壳,缓慢冷却
C.高温高压条件,发生变质 D.外力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15.种植兰花配土时配入65%左右植金石的主要目的是( )
A.添加土壤的矿物养分 B.加大土壤的昼夜温差
C.提高土壤排水透气性, D.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关洲岛位于长江中游的关洲河段,其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到上呈现细-粗-细的变化。颗粒粗细不同的三个地层分别对应关洲岛形成的三个阶段(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关洲岛形成过程中,该河段流速( )
A.逐渐变快 B.逐渐变慢 C.快-慢-快 D.慢-快-慢
17.未来关洲岛可能会( )
A.与南岸相连 B.与北岸相连 C.堵塞车阳河 D.向西扩展
塌陷天坑是由地下河强烈的作用导致岩层的不断崩塌并达到地表而成。其发展经历地下河洞道、地下崩塌大厅、地表天坑几个主要阶段。下图示意重庆小寨天坑发育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小寨天坑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溶蚀 D.火山喷发
19.塌陷天坑形成过程中,地下大厅的主要发育方向为( )
A.由地表到地下 B.由地下到地表 C.由上游向下游 D.由四周向中心
下图为某游客于福建霞浦南岐村拍摄的一张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下列地貌名称与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海蚀崖 海浪侵蚀 B.甲—海蚀崖 海浪堆积
C.乙—海岸沙滩 海浪侵蚀 D.乙—海蚀平台 海浪堆积
21.海岸泥沙的主要来源是( )
①海底 ②山体岩石 ③河流 ④西北沙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如下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①示意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断层形成后地壳一直抬升 B.②形成前,该地遭受过侵蚀
C.③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D.④处具有良好的储水构造
河流阶地作为河流系统变迁保留下来的阶梯状地貌,记录了区域的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水文演化等诸多信息,通过研究河流阶地,可以较好地测定河流下切速度变化与下切起始时间。图示意我国西南某河流阶地。据此完成问题。
24.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 )
A.T1、T2、T3 B.T1、T3、T2
C.T2、T1、T3 D.T3、T2、T1
25.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推测,正确的是( )
A.T1可能被洪水侵蚀 B.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稳定
C.T3未来厚度会不断增加 D.所在区域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
26.要测定河流平均下蚀速度,理论上需要测定( )
①河流的平均流量②河谷的垂直深度③T3处的岩石年龄④T3处的岩层厚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主要保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若尔盖高寒沼泽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泥炭主要是由湖泊沼泽化形成的。湖泊退化后,湖中大量的沼生植物在湖底大量积累。近代,部分沼泽已趋于疏干,其原因有( )
①构造运动②气候变化③人为改造④黄河凌汛⑤融雪减少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28.若尔盖湿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布。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牛轭湖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而形成的 B.牛轭湖一般形成在平原或高平原地区
C.牛轭湖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不大 D.牛轭湖多分布在河流的凹岸边
二、综合题
29.读地形及地质构造剖面图(下图),左图中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甲处地貌的形成原因。
(2)说出丙处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其对过程①会产生什么影响
(3)从内外力角度,分析右图河谷中沉积物形成的原因。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东部某盆地地貌分布。该盆地的黄土台地内侧边缘分布着多个冲(洪)积扇。一般而言,冲积平原更有利于古聚落的形成,但该地古聚落遗址并未分布于冲积平原上,而是集中分布于丘陵台地。
(1)描述该盆地内部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
(2)分析黄土台地内侧边缘分布着多个冲(洪)积扇的原因o
(3)推测该地古聚落遗址未分布于冲积平原上,却集中分布于丘陵台地的原因。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秘鲁东南的圣母河(下图)流域森林茂密,雨量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6~8月为旱季,12月到次年3月为雨量特别大的雨季。该河流因盛产沙金而远近闻名,考察发现其金粒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
(1)说明圣母河下游多牛轭湖发育的原因。
(2)说明含有大颗粒的金矿石主要沉积在甲处附近的原因。
32.下图示意北半球某河流局部平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河水流速最快的区域是( )。
A.A附近 B.B附近 C.C附近 D.D附近
(2)简述图中河段沙洲形成的过程。
(3)B岸河水下多鹅卵石,解释其原因。
3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产自云南点苍山的大理石,裁切后的石板常有独特的波纹,呈现出类似天然的山水画、水墨画的画面,如图甲“天然石画”。
材料二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1)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将岩石、矿物、矿产填入下列方框:A____,B____。
(2)根据材料一,推断大理岩形成的内力作用,并说明理由。
(3)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简述图乙中埋藏在地下的岩石c、d转变为e的过程。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D 6.C 7.C 8.D 9.B 10.A 11.B 12.C 13.D 14.A 15.C 16.D 17.B 18.C 19.B 20.A 21.B 22.C 23.B 24.D 25.A 26.C 27.A 28.C
29.
(1)甲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形成谷地。
(2)丙处是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导致①作用明显减弱(削弱)
(3)地壳运动,岩层断裂下陷,形成河谷,河流挟带泥沙堆积形成
30.
(1)地壳断裂下沉,形成洼地;河流流经此处后流速减慢,挟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2)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洪水期坡面径流发育;黄土层深厚,坡面径流泥沙含量大;黄土台地被流水切割,坡面径流流出谷口后,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冲(洪)积扇。
(3)该地位于黄土高原,丘陵台地黄土深厚,适宜居住;该地多暴雨,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洪水期容易被淹没,不宜定居。
31.
(1)圣母河下游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进入平坦区域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水河流侧蚀作用强烈,易成河曲;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促使河曲不断发育,由于流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截弯取直后,原有的河曲被废弃,最终形成牛轭湖。
(2)圣母河上中游分界点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流出山口前,落差大,流速快,携带大量含有金矿的砾石;出山口后,地势趋平,流速减慢,比重大的大颗粒岩石(砾石)首先在此沉积。
32.
(1)B
(2)河水中泥沙在河水流速较缓慢区域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沙洲。
(3)山体中土石,在外力作用下。激运到B河处;河水流速快:颗粒较小的泥沙被搬走,大颗粒的石块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鹅卵石。
33.
(1) 矿物 矿产
(2)石灰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3)埋藏在地下的岩浆岩和变质岩经构造运动的抬升出露于地表, 经表层外力作用重新形成沉积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