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0-20 13:1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与环境
人类与聚落
乡村与城市
发展与保护
练习
小结
聚落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
看图分析下列问题:
1.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什么共同点?
2.说说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因素?
看四幅图,如果是你,选择什么样的环境长期居住?
聚落都选择在自然条件
优越的地区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气候湿润
自然资源丰富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在大河的冲积平原上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说说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东南亚高架屋-炎热多雨
说说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西亚村庄-干燥多大风

说说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寒冷多冰雪
说说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窑洞-干燥多黄土
说说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云南西双版纳竹楼-炎热多雨
聚落:不单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即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
猜一猜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劳动或从事什么工作?
猜一猜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劳动或从事什么工作?
乡村:人们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活动
城市: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商业等工作
描述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可从环境状况、发展程度、道路、建筑、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联系、生活水平 等方面进行分析) 。
同样是乡村,景观不同
提示:
亚洲乡村人口众多,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
欧洲和北美洲乡村人口较少,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村落中的房屋较分散;
非洲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村落。
欧洲
亚洲
非洲
乡村
城市
聚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先有乡村,后有城市
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的构造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实的院,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丰富,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
关于北京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合院的不同观点和做法,你的看法如何?
1、四合院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要完整地保护下来。
2、随着人口的增加,住房拥挤,将四合院拆掉盖楼房。
3、在四合院进行合理改造,加入新的功能,方便生活。
4、开发上把老旧的四合院拆了照样重建。
意大利水城
威尼斯
法国塞纳河岸
云南丽江古城
安徽皖南古村落
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国内所罕见。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它完整地体现了17至19世纪的历史面貌,为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澳门历史城区
世 界 遗 产 名 录
传统聚落:
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城、
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
云南的丽江古城、
安徽的皖南古村落、
澳门历史城区
大力保护传统聚落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我知道了……
练习:
1、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
A、气候湿热的平原 B、温带湿润的平原
C、干旱的沙漠 D、地势高峻的山区
2、因纽特人的房屋是( )
A、窑洞 B、竹楼
C、冰屋 D、渔船
3、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保护的文化遗产是( )
A、所有的建筑物 B、主要指自然遗产
C、山西平遥古城 D、山东泰山
B
C
C
画出你理想中的乡村或城市。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