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基础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基础训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13 12: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一、选择题(共16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红酒中的二氧化硫,主要作用是增加酸性
B.游泳池中定期加入的漂白粉,主要作用是漂白
C.月饼包装中的铁粉,主要作用是除氧,防止月饼变质
D.用饱和硅酸钠溶液浸泡木材,主要作用是杀虫
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水玻璃能作为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B.二氧化硫可用来漂白食品
C.氧化铁可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D.硅酸钠溶液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3.下列关于漂白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加热可使溶液再次变红
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
D.葡萄酒里含有,从红葡萄酒的颜色判断,其中的没有漂白性
4.下列各项操作中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
A.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B.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入过量稀H2SO4
C.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过量SO2
D.向CaCl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5.下列物质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向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
C.向某溶液中加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溶液中有CO
D.向某深黄色溶液中,加入CCl4溶液后分层且下层为紫色,可确定有I2存在
6.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铁粉、炭粉和氯化钠组成食品保鲜剂 炭粉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
B 光导纤维不能埋在碱性土壤中 硅能与碱性物质反应
C 常用SO2漂白秸秆的编织物品 SO2具有还原性
D 用灼烧法可鉴别黄金和黄铜(锌铜合金)首饰 灼烧时黄铜变黑色
A.A B.B C.C D.D
7.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B.标准状况下2NA个SO3的体积为44.8L
C.常温下,4.8g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原子数为0.3NA
D.0.1mol·L-1Na2CO3溶液中Na+数为0.2NA
8.MnSO4·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微红色斜方晶体,实验室用SO2还原MnO2制备MnSO4。某同学设计下列装置制备硫酸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B中试剂为饱和NaHSO3溶液,其作用是吸收HCl
B.装置C是防倒吸的安全瓶
C.向含有1molNa2S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最多消耗1.5molSO2
D.三颈烧瓶中黑色粉末完全消失时可停止通入SO2
9.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B C D
制取少量CO2,可随开随制,随关随停 收集氧气 制备氢气并检验其可燃性 浓硫酸稀释
A.A B.B C.C D.D
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气体通入稀硫酸酸化的溶液中 溶液的颜色褪去 具有还原性
B 用洁净的铜丝蘸取某溶液灼烧 火焰呈绿色 溶液中含有
C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01和2mL0.02的溶液,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0.02溶液,分别记录两支试管中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第二支试管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更短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D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
A.A B.B C.C D.D
11.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①闻气体气味 ②干燥氯气 ③稀释浓硫酸 ④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
B.向某溶液中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一定有SO
C.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其有漂白性
D.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因为 SO2 的还原性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大
B.在烧碱溶液中滴加少量AlCl3溶液制备Al(OH)3
C.硅橡胶和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D.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14.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某工业脱硫过程如图所示(CuS极难溶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发生复分解反应,由强酸反应得到弱酸
B.过程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过程③中,每有11.2L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
D.脱硫过程总反应为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酵粉中的碳酸氢钠,可以中和碱同时又能产生气体使食物蓬松
B.工业炼铁时,加入石灰石目的是除脉石
C.金属铝制成容器可盛装、运输浓硫酸,是因为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D.在硫酸工业的沸腾炉中,采用热交换装置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16.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A.氯水 B.Na2O C.浓硫酸 D.NaOH
二、综合题(共4题)
17.近期发现,是继、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 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 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 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分别为和
D. 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2)与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2S(g)+CO2(g)COS(g)+H2O(g)。在610K时,将0.1mol与充入2.5L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
①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反应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620K重复实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的转化率______,该反应的______0。(填“”“”或“”)
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填标号)。
A. B. C. D.
18.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可有效灭活病毒。回答下列问题:
(1)Cl2是最早用于饮用水消毒的物质,主要是利用Cl2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灭活病毒。Cl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氯水经光照后酸性增强,用化学方程表示其原因:_______。
(2)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既可作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环境消毒剂。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_______。工业生产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和过氧化钠均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杀菌剂、消毒剂、漂白剂和供氧剂等。7.8gNa2O2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当它与C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
(4)SO2可用于杀菌、消毒。葡萄酒里含有微量SO2,起保鲜、杀菌和抗氧化作用,其中抗氧化作用是利用了SO2的_______性。氯水和SO2都有漂白性,有人为增强漂白效果,将Cl2和SO2混合使用,结果适得其反,几乎没有漂白效果,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
19.已知海水中溴元素主要以Br-形式存在,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下:
资料:溴单质容易挥发。
(1)写出“氧化”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写出第1步“吸收”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体现了SO2的____性。
(3)得到的“含Br2溶液”通过以下不同操作,都可得到溴单质:
① 直接蒸馏得到溴单质,该操作利用的是溴的何种性质:___________;
② 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将得到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蒸馏得到溴单质。可以用四氯化碳对溴溶液进行萃取利用的是溴的何种性质:_______________。
(4)对虚线框中的流程进行整体分析,完整说明该流程中所有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工业可用Na2CO3溶液代替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吸收Br2,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Br2+___Na2CO3=___NaBrO3+____CO2+__ ______
若有480g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mol。
20.NOx、SO2是常用的化工原料,含NOx、SO2的烟气大量排放能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1)含NH3、NOx、SO2的烟气在大气中相互作用,产生的雾霾颗粒中有多种无机盐,其中无机铵盐主要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只写两种)。
(2)SO2催化氧化反应2SO2(g)+O2(g)2SO3(g)的能量与反应进程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热(填“放”或“吸”)反应。
②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能说明该 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标号)。
A.SO2的v(正)=v(逆)
B.混合气体中同时存在SO2、O2、SO3
C.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内混合气体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3)Wang c H等研究发现用Fe2O3/CeO2作催化剂,可用乙烯脱除烟气中SO2并回收单质硫。反应原理为:CH2=CH2+3SO23S+2CO2+2H2O。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该反应并检验产物中的CO2,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所需SO2可由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已知:酸性KMnO4可将CH2=CH2氧化为CO2;装置Ⅱ、Ⅲ中试剂均足量;装置(Ⅰ)的尾气中还含有未反应的SO2和CH2=CH2。检验CO2时,Ⅱ、Ⅲ、Ⅳ中盛放的试剂依次可以是_____(填标号)。
A.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B.NaOH溶液、酸性KMnO4溶液、澄清石灰水
C.Br2的H2O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D.Br2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澄清石灰水
(4)取用氨水脱除烟气中SO2得到的副产品[只含(NH4)2SO4和NH4HSO4] 3.875g,与足量NaOH混合后加热充分反应,共收集到氨气1.232L(已折合为标准状况),则该副产品中(NH4)2SO4和NH4HSO4的物质的量之比n[(NH4)2SO4]∶n(NH4HSO4)=______(写出计算结果即可)。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为了杀菌消毒,红酒中可添加适量二氧化硫,A错误;
B.游泳池中定期加入的漂白粉,是为了杀菌消毒,B错误;
C.铁粉具有还原性,可以除去月饼包装中的氧气,防止月饼被氧化而变质,C正确;
D.饱和硅酸钠浸泡木材,主要作用是使木材防火,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
A.水玻璃为硅酸钠的水溶液,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具有黏性,能作为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A正确;
B.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用来漂白食品,B错误;
C.氧化铁为红色固体物质,可以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C正确;
D.硅酸钠溶液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具有黏性,能作为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3.A
【详解】
A.与品红中的色素结合生成无色物质使其褪色,该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分解释放出,可使溶液再次变红,A正确;
B.溶于水生成弱酸性的亚硫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漂白性不能使石蕊褪色,B错误;
C.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其还原性,C错误;
D. 的漂白具有暂时性,得到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另外葡萄酒里的含量很少,不足以使红葡萄酒褪到无色,不能从红葡萄酒的颜色判断是否具有白性,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
A.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反应生碳酸氢钠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入过量稀H2SO4,先出现聚沉,再继续加由于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和水,故B不符合题意;
C.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过量SO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不符合题意;
D.向CaCl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两者不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5.D
【详解】
A.、等离子均能与Ag+形成白色沉淀,因此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Cl-,A错误;
B.若溶液中有Ag+,加入BaCl2可生成AgCl沉淀,因此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SO,B错误;
C.若溶液中有,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CO,C错误;
D.CCl4可以将I2萃取从水溶液中出来,I2的CCl4溶液为紫色,因此可以确定有I2存在,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A.铁粉作还原剂,除去食品袋里。炭粉还原性弱,在常温下不能除去,错误;
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与碱性物质反应,不是硅与碱性物质反应,错误;
C.漂白织物,利用与有色物质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没有表现还原性,错误;
D.灼烧时黄金不与空气中反应,黄铜在空气中灼烧变色,可以区别真假黄金,正确。
故选D。
7.C
【详解】
A.过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组成的,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3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SO3是固体,2NA个SO3的体积不是44.8L,B错误;
C.常温下,4.8g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是4.8g÷16g/mol=0.3mol,个数为0.3NA,C正确;
D.溶液体积未知,0.1mol·L-1Na2CO3溶液中Na+数不一定为0.2NA,D错误;
答案选C。
8.C
【详解】
A.浓盐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中含有杂质氯化氢,B中盛放饱和NaHSO3溶液除去二氧化硫中的氯化氯,故A正确;
B.装置C的作用是作安全瓶,防止倒吸;故B正确;
C.向含有1molNa2S 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 发生反应则最多消耗2.5mol SO2,故C错误;
D.D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硫酸锰,要获得纯净的微红色的MnSO4·H2O,应该观察到三颈烧瓶中黑色粉末完全消失时可停止通入SO2,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9.B
【详解】
A.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制取少量CO2,但是,由于碳酸钠可溶于水,故不能做到可随开随制、随关随停,A错误;
B.氧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B正确;
C.点燃可燃性气体必须先进行验纯,故制备氢气并检验其可燃性时不能产生气体就立即点燃,C错误;
D.硫酸稀释过程中必须酸入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
A.二氧化硫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可知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应选铁丝或铂丝蘸取溶液,不能选洁净的铜丝蘸取,故B错误;
C.应改变草酸的浓度不同,且高锰酸钾不足,而实验中高锰酸钾过量,不能观察褪色的时间探究浓度对速率的影响,故C错误;
D.先滴加少量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不能排除铁离子的干扰,应先加KSCN无现象,后加氯水检验,故D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
①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轻轻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所以图中操作正确,即①符合题意;
②用浓硫酸干燥氯气,氯气应该和浓硫酸接触,从长管进入溶液被干燥后,气体上升从短管出去,所以图中操作错误,即②不符合题意;
③稀释浓硫酸,是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的热量足可以使水沸腾,会溅出伤人,所以图中操作错误,即③不符合题意;
④如图,当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圆底烧瓶中的气体减少,气压降低,气球膨胀,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即④符合题意;
由上可知,①④符合题意,选项C正确;答案为C。
12.D
【详解】
A.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则浓硫酸不可用于干燥氨气,故A错误;
B.溶液中若含有银离子也能与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盐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则向某溶液中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褪色,与漂白性无关,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
A.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后,生成碳酸钠,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大,A项正确;
B.在烧碱溶液中滴加少量AlCl3溶液,因为碱过量,最后生成偏铝酸钠,不能制备Al(OH)3,B项错误;
C.硅橡胶是由二甲基二氯硅烷经过两种类型的反应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
D.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水,导致质量变大,D项错误;
答案选A。
14.D
【详解】
A.①中发生H2S+Cu2+=CuS↓+2H+,属于复分解反应,但不是由强酸反应得到弱酸,故A错误;
B.过程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S+2Fe3+=S+2Fe2++Cu2+,故B错误;
C.③中发生4Fe2++O2+4H+=4Fe3++2H2O,但未指明标准状况,则无法计算,故C错误;
D.由①H2S+Cu2+=CuS↓+2H+、②CuS+2Fe3+=S+2Fe2++Cu2+、③4Fe2++O2+4H+=4Fe3++2H2O可知,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O22H2O+2S↓,故D正确;
故选:D。
15.B
【详解】
A.发酵粉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为弱碱性不可以中和碱,但是能产生二氧化碳使食物蓬松,A错误;
B.炼铁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从而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所以使用石灰石的目的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变为炉渣,即除去脉石(SiO2),B正确;
C.金属铝制成容器可盛装、运输浓硫酸,是因为铝与浓硫酸发生钝化,致密氧化膜阻碍了继续反应,C错误;
D.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是放热反应,使用热交换装置,能节约能源,不是提高利用率,D错误;
答案选B。
16.A
【详解】
A.氯水中的HClO易分解而变质,2HClO 2HCl+O2↑,Cl由+1价降为-1价,O由-2价升为0价,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
B.Na2O在空气中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吸水变为浓溶液后与CO2反应生成Na2CO3溶液,逐渐变为Na2CO3 10H2O,最后失去结晶水变为Na2CO3,反应过程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在吸收空气中的水,变为稀硫酸,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根据B选项的分析,NaOH最终变为Na2CO3,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D 2.5 0.00285 > > B
【分析】
(1)比较酸性强弱,可根据强酸制备弱酸、测定等浓度的pH以及溶液的导电能力判断;
(2)根据三段式结合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解答该题。
【详解】
(1)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符合强酸制备弱酸的特点,可说明亚硫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故A正确;
B. 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可说明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大,则亚硫酸的酸性强,故B正确;
C.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可说明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大,酸性较强,故C正确;
D. 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不能用于比较酸性的强弱,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对于反应
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则x/0.5=0.02,x=0.01
①H2S的平衡转化率,体积为2.5L,则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为,,,则;
②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可知温度由610K升高到620K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水的物质的量分数由0.02变为0.03,所以H2S的转化率增大,a2>a1;根据题意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H>0。
③A. 增大H2S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加入量远远大于平衡移动转化消耗量,所以H2S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
B. 增大C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使更多的H2S反应,所以H2S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
C.COS是生成物,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H2S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
D.N2是与反应体系无关的气体,充入N2,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所以对H2S转化率无影响,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8.Cl2+H2O = H++Cl-+HClO 2HClOHCl+O2↑ 次氯酸钠 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0.1mol 0.1NA 还原性 SO2+Cl2+2H2O = 4H+++2Cl-
【分析】
次氯酸、过氧乙酸、漂白液、漂白粉、过氧化氢等都具有强氧化性,具有很强的消毒杀菌能力,而SO2可用于杀菌、消毒,与具有强氧化性的消毒杀菌剂原理不一样,而二SO2还具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为化合漂白,还具有还原性。
【详解】
(1) Cl2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Cl2+H2O = HCl+HClO,其离子方程式为Cl2+H2O = H++Cl-+HClO,氯水经光照后,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ClO2HCl+O2↑。答案为Cl2+H2O = H++Cl-+HClO,2HClO2HCl+O2↑
(2)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工业上利用氯气和石灰乳生产漂白粉,其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答案为次氯酸钠 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3) Na2O2 属于离子晶体,1molNa2O2含有2molNa+和1mol,7.8g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CO2与Na2O2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中的氧的价态为-1价,升高到0价,同时又降到-2价,1mol 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转移1mole-,0.1mol Na2O2与C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答案为0.1mol 0.1NA
(4)葡萄酒里含有微量SO2,起保鲜、杀菌和抗氧化作用,其中抗氧化作用是利用了SO2的还原性。氯水和SO2都有漂白性,有人为增强漂白效果,将Cl2和SO2混合使用,结果适得其反,几乎没有漂白效果,氯气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了硫酸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 = H2SO4+2HCl,其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 = 4H+++2Cl-
答案为还原性 SO2+Cl2+2H2O = 4H+++2Cl-
19.2Br-+Cl2===2Cl-+Br2 SO2+Br2+2H2O=4H++SO42-+2Br- 还原 沸点低,易挥发 溴更易溶于有机溶剂 空气吹出是为了将溴单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同时增大了溴单质的浓度,用二氧化硫吸收是为了将溴元素进一步富集,用氯气吸收是为了将溴元素转化为最终目标物——溴单质 3 3 1 3 5 NaBr 5
【详解】
(1)用Cl2将海水中溴离子氧化,“氧化”时的离子方程式2Br-+Cl2=2Cl-+Br2。
(2)第1步“吸收”时,用SO2来吸收挥发出来的Br2,离子方程式SO2+Br2+2H2O=4H++SO42-+2Br- ,SO2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该反应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3)得到的“含Br2溶液”通过以下不同操作,都可得到溴单质:
① 直接蒸馏得到溴单质,该操作利用的是溴的何种性质:沸点低,易挥发 ;
② 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将得到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蒸馏得到溴单质。可以用四氯化碳对溴溶液进行萃取利用的是溴的何种性质:溴更易溶于有机溶剂。
(4)对虚线框中的流程进行整体分析,完整说明该流程中所有操作的目的是空气吹出是为了将溴单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同时增大了溴单质的浓度,用二氧化硫吸收是为了将溴元素进一步富集,用氯气吸收是为了将溴元素转化为最终目标物——溴单质 。
(5)工业可用Na2CO3溶液代替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吸收Br2,溴部分化合价升高,部分化合价降低:3Br2 +3Na2CO3 =1NaBrO3 +3CO2 +5NaBr,由方程式每3molBr2反应转移5mol电子,若有480g/160g·mol-1=3mol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
20.(NH4)2SO4、NH4NO3[NH4NO2或(NH4)2SO3] 放 AD Cu +2H2SO4(浓)CuSO4+SO2↑+2H2O CD 5∶6
【详解】
(1)含NH3、NOx、SO2的烟气在大气中相互作用,产生的雾霾颗粒中有多种无机盐,根据质量守恒,由所含元素判断可知,其中无机铵盐主要是(NH4)2SO4、NH4NO3[NH4NO2或(NH4)2SO3];
(2)①根据图中能量与反应进程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A.SO2的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选项A正确;
B.反应是可逆反应,混合气体中一定同时存在SO2、O2、SO3,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选项B错误;
C.反应物均为气体,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故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选项C错误;
D.反应2SO2(g)+O2(g)2SO3(g)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容器内混合气体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气体的体积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选项D正确;
答案选AD;
(3)①实验中所需SO2可由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已知:酸性KMnO4可将CH2=CH2氧化为CO2;装置Ⅱ、Ⅲ中试剂均足量;装置(Ⅰ)的尾气中还含有未反应的SO2和CH2=CH2。检验CO2时,必须先排除SO2和CH2=CH2的干扰,再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Ⅱ、Ⅲ、Ⅳ中盛放的试剂依次可以是Br2的H2O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或Br2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澄清石灰水;
答案选CD;
(4)标准状况下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055mol,设(NH4)2SO4和NH4H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则:,解得,则该副产品中(NH4)2SO4和NH4HSO4的物质的量之比n[(NH4)2SO4]∶n(NH4HSO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