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戊戌变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20 16:5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些?
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严重危机?
第7课
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时间、概况、意义
2.康梁宣传维新思想:办报、组织团体、
3.百日维新的背景、时间、内容
4.百日维新的失败:戊戌政变
“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 。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在这里,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遗址
维新派创办的《万国公报》报馆遗址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明定国是”诏的颁布,不仅表现了光绪帝变法的决心,也拉开了震惊中外的“百日维新”的序幕。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有利于资
产阶级参
与政权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传
播资产阶
级思想
思想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有利于
军事强大
1898.6.11-1898.9.21
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求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改革的旧制
政治
方面 改革政府机构, 任用维新人士
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经济
方面 奖励实业,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取消旗人寄生特权
文化
教育
方面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设立译书局,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
军事
方面 训练和装备新式海、陆军。 裁减旧式军队
百日维新诏令的主要内容
一场资产阶性质的改良运动
性质: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康广仁
林旭
杨深秀
戊戌六君子
刘光第
杨锐
谭嗣同
戊戌六君子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
序 幕
酝酿和开展
高 潮
公车上书
创办政治团体、报刊、学堂
戊戌变法
维 新 变 法 的 主 要 经 过
维新变法运动:
时间:
性质:
内容:
过程:兴起:公车上书
高潮:百日维新
失败:戊戌政变
1898年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1)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3)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为什么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光绪帝支持的变法会失败?
为什么慈禧要发动政变?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失败原因:
1、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2、光绪帝没有实权。
3、脱离了群众。
意义: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教训:
换我了
达 标 测 评
1.背记本课知识点
2.做1课3练题:
1 .2 .3 .4 .6 .7 .8 .9 .10.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