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红楼梦》导读详细版 课件(1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下册《红楼梦》导读详细版 课件(1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2 22:4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8张PPT)
《红楼梦》
导读
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于延伸至现当代小说。有一座珠穆朗玛峰。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
又称
《石头记》
《情僧录》
《金玉缘》
《金陵十二钗》
《风月宝鉴》
《红楼梦》是他“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笔。后40回则传为清人高鹗所续。前八十回在曹雪芹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于世。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哭成此书”。
开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王蒙点说:“《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红楼梦》与宇宙相通 ……
《红楼梦》导读
作者其人
走进红楼
红楼主题
红楼人物
艺术成就
曹雪芹——寂寞的天才
曹雪芹(1715---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溪、芹圊。
他性格 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
他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
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
曹雪芹其人
不过。他最大贡献还在于小说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
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家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雪芹曾祖曹玺曾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做过康熙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极受康熙宠信。其父也先后继任江宁织造。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煊赫的家世——三代世袭江宁织造
曾祖母还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被选为王妃。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曹寅的江宁织造署内。曹寅实际上是康熙在江南的耳目。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他就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
曹寅是当时的大藏书家。自己能写诗填词谱曲。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对曹雪芹深厚的文学修养影响很大。
厚实的家学渊源 ——成长的摇篮
雍正初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先后遭遇了革职、抄家、下狱。一年有余。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曹家变故——由盛而衰
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卖画度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入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这年除夕。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自身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的经历。为他的创作准备了良好的基础。
他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镜”——在此镜中。我中华之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的真实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慧眼。是何神力!真令人不可想像。不可思议!
——资深红学家 周汝昌
要读懂红楼梦。必须从前五回入手。记住两张表。一个是贾府的地图。看的过程中可以按图索骥;一个是人物关系图;前五回里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包括人物的命运。写书的缘起。贾府的政治经济学等等。
《红楼梦》的读法
《红楼梦》的前五回构成了序幕。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女娲补天”、“木石前盟”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美玉。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讲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便是林黛玉。因为这段缘分。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像在哪里见过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曾见过的。至于“还泪”之说。正与 “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
贾演-贾代化
贾 敷
贾 敬
贾珍——贾蓉
(尤氏)
贾惜春
(秦可卿)
贾源-贾代善
(贾母)
贾 赦
(邢夫人)
贾琏
(王熙凤)
巧 姐
贾迎春
贾 政
(王夫人)
贾珠
(李纨)
贾 兰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贾 敏
(林如海)
林黛玉
宁国公
荣国公
贾演-贾代化
贾 敷
贾 敬
贾 珍
贾惜春
秦可卿
贾源-贾代善
史太君(贾 母)
贾 赦
邢夫人
贾 琏
王熙凤
巧 姐
贾迎春
贾 政
王夫人
贾 珠
李 纨
贾 兰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赵姨娘生)
贾 敏
林如海
林黛玉
宁国公
荣国公
贾 蓉
贾雨村 冷子兴
贾代儒 妙 玉
尤 氏
尤二姐 尤三姐
秦 业 秦 钟
贾母(史太君)
贾赦
贾政
贾敏
林如海
林黛玉
贾琏
王熙凤
贾迎春
贾珠(李纨)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护官符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画册
判词
歌词
交代《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
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史湘云 李纨
王熙凤 巧姐
秦可卿 妙玉
金陵十二钗副册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红楼三纲
《红楼》文化之“三纲”:一曰玉。二曰红。三曰情。常言:提纲挈领。若能把握上列“三纲”。庶几可以读懂雪芹的真《红楼梦》了。
——资深红学家 周汝昌
“玉”纲
雪芹之书。原本定名为《石头记》。这块石头。经女娲炼后。通了灵性。此一灵石。后又幻化为玉。此玉投胎入世。衔玉而生——故名之曰“宝玉”。宝玉才是一部《石头记》的真主角。
“红”纲
“红”。是美丽、欢乐、喜庆、兴隆的境界气氛的代表色。它还代表鲜花。代表少女。于是。“红妆”、“红袖”、“红裙”、“红颜”、“红粉”……都是对女性的代词与赞词。
《石头记》第五回。宝玉神游幻境。饮“千红一窟”茶。喝“万艳同杯”酒。聆《红楼梦曲》十二支——全书一大关目。故尔《石头记》又名《红楼梦》。在此书中。主人公宝玉所居名曰“怡红院”。他平生有个“爱红的毛病”。而雪芹撰写此书。所居之处也名为“悼红轩”。
“情”纲
雪芹在开卷不久。即大书一名:“此书大旨谈情。” 《红楼梦曲》引子的劈头一句就是“开辟鸿濛。谁为情种?”百年前刘鹗作《老残游记》。在自序中早已解明: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
题石头记: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历来对《红楼梦》的阐释之众说纷纭。蔚为大观:有的看见了政治。有的看见了史传。有的看见了家庭与社会。有的看见了明末遗民。有的看见了晋朝名士。有的看见了恋爱婚姻。有的看见了明心见性。有的看见了谶纬奇书。有的看见了金丹大道……这种洋洋大观。也曾引起不少高明人士的讥讽。或仅以为谈资。或大笑其无聊。
对于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了易。道学家看见了淫。才子看见了缠绵。革命家看见了排满。流言家看见了宫闱秘事。(鲁迅语)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一、《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封建社会末期的全景图画。反映了封建社会各个方面。预示了封建社会不可挽回的衰败命运。
二、《红楼梦》通过以贾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猛烈地抨击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腐朽。热情歌颂了新生的、不可抗拒的叛逆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社会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这是全书的一条主线。标志着《红楼梦》思想达到的新高度。
三、《红楼梦》的悲剧意蕴。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人生悲剧:贾宝玉连同一群身份、地位、性格不同的少女的下场。展示了他们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毁灭。
社会悲剧: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损与共。封建政治的腐败。穷奢极欲的生活。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规律。
道德文化悲剧:更多的悲剧是“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己”。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性格悲剧。
?
《红楼梦》以 为背景。以 为主线。着重描写 由盛到衰的过程。表现了 的
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 的
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
境。作品还歌颂了 和 。
体现出 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
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宝黛爱情悲剧
贾家荣、宁二府
封建婚姻、道德、文化、教育
贵族平民及奴隶出身的女子
贵族的叛逆者
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
追求个性自由
《红楼梦》其书
众说纷纭话主题
脂砚斋:抒写积郁。也就是悲愁和苦闷。
护花主人(王希廉):感叹家世的盛衰。
太平闲人:讽刺家庭教育的失败。
索隐派:写的是顺治皇帝和董小宛的故事;还有认为是明珠家世说。
蔡元培:批判满清王朝的。
众说纷纭话主题
考证派:《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自传 (胡适、俞平伯等)
王国维:展示人生的痛苦与精神解脱。
冯其庸:1、宣扬自由人生的道路 2、提出了婚姻自主。婚姻自由、恋爱自由这样一个思想 3、包含着男女平等的思想 4、透露出一种平等的待人友爱的思想
王熙凤
林黛玉
薛宝钗
判词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出于《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故事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正在织布。知道乐羊子回家的缘故后。拿起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绢割断。以此来比喻学业中断将前功尽弃。规劝乐羊子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咏絮才:出自《世说新语》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拟?”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叹。
人物背景:扬州盐政林如海之女。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不幸孤女。体弱多病。深得外祖母贾母喜爱。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外貌:风流袅娜
黛玉葬花
黛玉夜访宝玉。丫环拒不开门。黛玉疑是宝玉故意不见。含泪而归.次日乃祭饯花神之日。黛玉见园中落花无主。又勾起伤春愁思。乃荷锄葬花。不由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一面哽咽。一面低吟“葬花词”。以遣愁思……
钗黛互吐剖心语
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宝钗的百般体贴让黛玉感激不已。黛玉向她说了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奸,后来因宝钗没有当着众人说她读《西厢记》《牡丹亭》而心存感激的话,并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只是略比你强一点。也算是和黛玉同病相怜。(第45回)
黛玉焚稿
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定婚的消息。一病不起。日重一日。这时黛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之中。她挣扎着狠命撕那宝玉送的旧帕和写有诗文的绢子。又叫雪雁点灯笼上火盆。黛玉将绢子撂在火上。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 (第97回)
个性体现:孤僻敏感 。抑郁内向。聪慧过人。才华出众。言谈锋利。
林黛玉是一个富有叛逆性光彩而又有悲剧性弱点的典型形象。是一个既富有封建末世时代特色而又高度概括封建女性悲剧命运的艺术典型。
人物背景
薛宝钗出身在一个豪富的皇商家庭。母亲是金陵王家的小姐。外公曾主管皇家外事贸易。舅舅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做到九省都检点。是朝中拥有军权的势要人物。薛宝钗幼年丧父。兄长薛蟠“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
第四回对宝钗的第一次描述:“生得肌骨莹润。举止闲雅”;
第八回宝钗相貌的描述:“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外貌:鲜艳妩媚
宝钗从住进荣国府。常到贾母、王夫人处“承色陪坐”。深得贾母等人好评。贾母出面替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她“总依贾母往日的喜者说了出来”。使贾母更加欢悦。以后贾母常常夸奖“宝丫头好”。说从贾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王熙凤心机乘巧。口齿伶俐。无论是恨她的爱她的。都不得不佩服。薛宝钗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了。凤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恭维得贾母乐滋滋的。不禁当场炫耀了一番。“当时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她还来得呢!”
《红楼梦》中有关宝钗的片段
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还有一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怕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抱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
宝钗扑蝶
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怱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
《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个性体现:稳重温柔。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
薛宝钗堪称封建淑女的典范。她谨守封建妇德。近乎封建统治阶级眼中的完人。体现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正统的风范。
王昆仑先生曾评价说:“宝钗是在做人。黛玉是在作诗;宝钗在解决婚姻。黛玉在进行恋爱;宝钗把握着现实。黛玉沉酣于意境;宝钗有计划地适应社会法则。黛玉任自然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宝钗代表着当时一般妇女的理智。黛玉代表着当时闺阁中知识分子的情感 。
黛玉直而宝钗曲。
黛玉刚而宝钗柔。
黛玉热而宝钗冷。
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
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
贾 宝 玉
眉清目秀、英俊多情。是一个。善良多情。蔑视功名利禄。争取个性解放。具有封建叛逆精神的贵族公子。
宝玉取名抓周
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第2回)
宝玉摔玉
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 “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
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第33回、第34回)
共读西厢花纷纷
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来葬花。黛玉发现《西厢记》。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第23回)
失玉成呆任调包
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府悬赏万两寻玉。悬来假玉。贾政将外调。贾府决定给宝玉结婚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把怕黛玉承受不了此事的担忧说与贾母。凤姐决定用调包计。宝玉听说娶的是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待洞房之中得知不是黛玉。糊涂得更加厉害了。(第96回、第97回)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协理宁国府。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第13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凤姐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待其外出办事。拜访尤二姐。提出让尤二姐回到家中。并暂时安放贾珍处。自己暗地派人唆使二姐原定女婿到督察院状告贾琏国孝家孝期背旨瞒亲。又托人前往都察院。请其虚张声势。警唬贾府。然后又百般羞辱二姐。后又利用贾琏新妾秋桐。羞辱折磨。逼二姐最后吞金自杀。(第68回)
害死贾瑞
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月钱用来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债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李纨。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她出身金陵名宦。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她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不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 ”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
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又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元春省亲
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第18回)
贾迎春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 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
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贾探春。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 玫瑰花”之诨名。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贾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珍的妹妹。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贾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
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地主。
巧姐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
巧得遇恩人。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一。是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放心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湘云醉卧
一次。大家饮酒赋诗。湘云喝醉后卧于山后石凳上。发现时。已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都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落在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香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感到可笑又可爱。上前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睡语般地嘟嘟囔囔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众人笑着推她唤起。湘云这才慢起秋波。
妙玉。苏州人氏。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旧时迷信认为命中有灾难的人应该舍身出家做僧、道,有钱人家买穷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身体才好。故一直带发修行。父母已亡。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带发修行。但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她嫌脏,不要了。而给宝玉喝的茶杯却是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宝玉生日。她特地派人送去“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的字帖。后贾府败落。她被强人用迷魂香闷倒奸污。劫持而去。
妙玉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
终陷淖泥中。
晴雯之死
受王善保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玉前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自己早知今日。也不如此痴心傻意。她夺过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将贴身穿着的旧绫袄脱下。与指甲一起交与宝玉。并要宝玉把袄儿脱下给她穿。当夜晴雯死去。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第77回)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邢夫人求凤姐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拒绝。邢夫人先探鸳鸯心意。赞鸳鸯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为之道喜。说明缘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鸳鸯则一直不说话。鸳鸯对平儿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贾赦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父金彩。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第46回)
香菱学诗
黛玉让其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香菱于是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渐渐悟出了一些道理。后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她的苦心学诗。(第48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海棠社。探春发起诗社。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秋爽居士。惜春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富贵闲人、绛洞花主……李纨出题。题目是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限韵。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第37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菊花社:湘云主邀。宝钗出题(湘云补充)。题目是《忆菊》《访菊》《种菊》《访菊》《供菊》《咏菊》等十二个。七律。不限韵。黛玉以“诗也新。立意更新”“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夺魁。探春、湘云居次。(第38回)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装疯卖傻。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第6回、第39回、第40回、第113回)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一、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
二、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
三、独具风格的语言文字
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
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万巨著。作者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写了无休无止的斗争。在这蔚为大观的历史长廊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始末。两者相互穿插交织。是支撑这座艺术大厦的栋梁。此处每一人物又几乎自成起讫的故 事线索。条条线索、错落编织 。
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
全书120回。以第五十五回为标志明显地分为前后两部。上半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间是个转折。由喜转悲。由盛转衰。由荣转枯。第五十四回是全书热闹的顶点。第五十五回便开始急转直下。
全书按贾府的衰败阶段分为四大段落:
第一部分(前5回):序幕。对于全书有着纲领性作用。它对全书的主题、主线、副线以及贾府家事、人丁、四大家庭之间的关系和十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命运都作过或明或暗的概括。
第二部分(第6-55回):是贾府的全盛时期。
第三部分(第66回-104回):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时期。
第四部分(第105回-120回):是彻底衰落时期。
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
1、按照实际生活塑造人物。描写人物不以奇取胜。而是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人物一般的日常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
2、善于在广阔的社会联系中。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最突出的是王熙凤这一形象。她的性格特征。就是她同贾府内外众多人物的联系中显现出来的。
3、善于通过对立人物的对比、相类人物的相互映衬来显示人物性格、思想的特点和差异。如林黛玉和薛宝钗、晴雯和袭人。黛玉与晴雯。宝钗与袭人。又如贾政与贾赦。邢夫人与王夫人。迎春、探春和惜春等。
4、善于通过大场面、大事件、把人物安插在冲突的漩涡之中。从人物对事件的态度来显示他们各自的思想活动和性格特征。如第33回“宝玉挨打”。对贾政、贾宝玉、贾母、王夫人、林黛玉、薛宝钗以及那些婆子们都有生动的表现。从人物的怒与哭及语言、神态均可看出他们的思想活动和性格特征。
5、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提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如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对黛玉心理活动的描写。是以直接的手法剖析人物的心理;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对黛玉含酸带妒的心理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影射的语言来表现的。
6、善于创造适合人物思想、气质、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意境来烘托人物的气质和性格。如黛玉住的潇湘馆。宝钗住的蘅芜院。探春住的秋爽斋。宝玉住的怡红院等对人物都起着烘托作用。
7、用诗词韵文来表现人物。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一大特色。《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大都符合人物的身分、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成为表现人物的重要的艺术手段。又是小说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8、《红楼梦》写人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最基本的是白描。鲁迅说《红楼梦》描写人物价值之高。“其要点在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环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独具风格的语言文字
1、质朴自然。 这是《红楼梦》语言艺术
的基本风格。如柳湘莲对贾宝玉说:“你
们东府里。除了那两全石头狮子干净。
兴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第66回)。”
2、富有哲理
哲理性的语言。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持久的生命力。如“外面架子虽未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第2回)。“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第82回)如此等等。
3、对俗谚的改造运用
运用俗谚。是话本以来的语言传统。《水浒传》、《金瓶梅》运用俗谚都比较出色。《红楼梦》则更上一层楼。它创造的改造更加贴切。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事物的本质。如“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第6回。刘姥姥语)。“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第28回宝玉语)等等。
4、富于情趣
小说中。最富于情趣的文字。以凤姐最多。其次是宝玉和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的文字。如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双敲”便是这类饶有情趣的典型文字。
5、模糊语言的运用
欲说还休。耐人寻味
一语双关。言此意彼
欲言还休。耐人寻味
在宝玉被骗与宝钗成大礼时。林黛玉却孤苦伶仃地病卧潇湘馆。当她得知宝玉与宝钗成亲的消息时。精神依托顿时全线崩溃了。然而即使在她生命弥留之际。还“痴情未断。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第98 回)
在第77 回中。作为黛玉的“影子”出现的俏丫鬓晴雯。在他被王夫人无辜迫害撵出大观园卧病在家时。面对自己可信赖的知己宝玉。她也倾诉了肺腑之音作为遗言:“……我今儿既担了虚名。况且没了远限。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 ”“说到这里。气往上咽。便说不出来。两手已经冰凉。”
贾宝玉为表达爱情。对林黛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林黛玉闻言后:
登时将脸放下……直瞪瞪的瞅了他半天。气得一声儿也说不出来。见宝玉脸上憋得紫胀。便咬着牙。用手指头狠命的在他的额颅上戳了一下。哼了一声。咬牙说道:“你这个……”。刚说了两个字。便又叹了一口气。仍拿起手帕来擦眼泪。(第30回)
一语双关。言此意彼
第8 回。写宝钗劝宝玉不要喝冷酒的故事情节。宝玉听劝后。马上令人烫了来饮。黛玉一旁听了“只管抿着嘴儿笑。”可巧黛玉的丫环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黛玉便借题发挥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一次宝玉看着宝钗的香串子时。对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动了羡慕之心。他忽然想起“金玉”一事。不觉呆了。这情景恰好被林黛玉碰见了。当宝钗问她:“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 (28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