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教学分析教材分析: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九年级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只有掌握了它们,才能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学地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本单元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展开,本单元有三个课题。课题1通过一系列探究轰动,引导学生能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课题3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教学难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方法、书写格式、计算步骤。教学思路: 1、初步尝试和掌握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方法。即通过大量事实和亲自实验,分析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注重其应用。可简单的概括为“实验—分析—应用” 2、运用对比法弄清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运用口诀法和练习法,达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中考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基本上年年出现在中考试题中,命题范围将包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预测今后中考中,结合化学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实验及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运用综合、对比、迁移等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将作为新型考查方式,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同样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今后中考命题热点将是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和有关天平问题、多学科综合计算和新情境与计算综合类试题。课时安排:课题1 2课时 课题2 1课时 课题3 2课时 复 习 2课时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章)名称、课题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划分 2 教学课时 1 总备课数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法 实验法
学法 观察分析归纳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实验器材
教 学 过 程
提出问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猜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1(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白磷) 现象: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和相等实验二: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2将几根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静置1-2分钟,注意实验现象并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现象:铁钉表面产生红色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天平平衡。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和相等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其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注意定律中的几个关键之处:(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2)“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当堂训练:课本第98页2题(2)(3)(4)课后作业: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章)名称、课题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划分 2 教学课时 1 总备课数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法 实验法
学法 观察分析归纳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实验器材
教 学 过 程
实验5-1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①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后②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试管中的盐酸和碳酸钠反应③一段时间后,把烧杯放在天平上,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现象:产生大量气泡,粉末逐渐减少,天平不平衡在实验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实验5-2镁带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取一根砂纸打磨干净的镁条和石棉网,放在天平上称量②在石棉网上方点燃镁条,③将镁条燃烧后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发生什么变化?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天平不平衡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要轻?原因: 1、坩埚钳上残留一部分氧化镁。2、实验过程中随白烟跑走一部分氧化镁。注意:凡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可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反应系统内物质与环境物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否则反应后剩余物质质量会增大或减小。但这并不是违反质量守恒定律,反而是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问题引入]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的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该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一种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板书] 二、化学方程式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叫做化学方程式。 [问题讨论] 同学们,听到”方程式”是不是会让同学们想起数学课中学过的方程式,等式左右两边是相等的,那么化学方程式是否也是如此?它表示了什么?它与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指导学生看书49页的读图。[板书]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生成的物质。各物质间原子和分子个数比。表示反应条件。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当堂训练:以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例说明意义。课后作业: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章)名称、课题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时划分 1 教学课时 1 总备课数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以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法 分析 比较 描述
学法 观察分析归纳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复习引入】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板书〕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板书〕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P+O2─P2O52.配平化学方程式 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4P+5O2─2P2O5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4P+5O22P2O54.把短线改等号。(介绍“△”’“↑”“↓”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符号的使用范围)。〔讲解〕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口诀)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好化学式,方程要配平,条件要注明,短线改等号,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是方程式的配平,并要注意其规范化。课后作业:课本习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九年级化学学科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章)名称、课题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时划分 2 教学课时 1 总备课数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法 分析 比较 描述
学法 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实验器材
教 学 过 程
[引入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板书]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例题1]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教师总结并板书]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讲解并补充]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接下来我就一些问题进行补充。(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要进行单位换算。单位必须一致才能计算。我们一起来看P100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 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 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提问]题中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反应物或者生成物) [回答]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 [讲解](1)因为此题有两问,所以一个未知数设为x,另一个未知数设为y。 (2)仍和前面例题一样,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3)不管有几个未知数,列比例式和前面例题一样。根据已知量求出一个未知量,另一个未知量可以根据已知量求出,也可以根据求出的未知量来求。如此题中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也可以这样求出: [练习]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 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2.5.6 g铁跟足量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Fe+H2SO4==FeSO4+H2↑)[布置作业]习题5、6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章)名称、课题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时划分 2 教学课时 2 总备课数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法 分析 比较 描述
学法 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复习引入:[教师]在实际运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把过程再简化些,具体格式可以参照下面的例题2。 [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 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56 x 10 t x==18 t。答:需要碳酸钙18 t。 [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共有四种类型。[提问]通过例题的讲解,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 关键是什么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 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 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练习]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 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2.5.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制得氢气多少克 (Fe+H2SO4==FeSO4+H2↑) [注意事项]①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物质问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②计算中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是体积,须根据密度换算)。[小结]通过本节内容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步骤、方法,同时也懂得了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两个因素同时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布置作业]习题5、6、7、8考题回顾1.(天津市中考题)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 g时,消耗B的质量为__________g。2.四川省中考题)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 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 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章)名称、课题 复习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时划分 2 教学课时 1 总备课数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一些化学现象。(2)会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法 练习法 讲解法
学法 分析归纳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练习题
教 学 过 程
一、选择题1.某固体混合物内含有A、B、C三种物质各10g,将其充分反应后,B消耗完全,C的质量增加了8g,生成了4D,则参加化学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5 :1 B、 1 :5 C、6 :5 D、5 :6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 )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元素3.化学方程式aC2H2+bO2 cH2O+dCO2则a、b、c、d等数之和为( ) A、15 B、14 C、13 D、104.在4A+5B=4C+6D反应中,已知34gA与80gB完全反应生成54gD,若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68 B、34 C、17 D、515.在以下反应中,有一种元素从+2价变为0价的是( ) A、S+O2 SO2 B、2Mg+O2 2MgO C、CuO+H2 Cu+H2O D、2H2O 2H2↑+O2↑6.已知反应A+B=C+D且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后生成C和D的质量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 ) A、0.3g B、0.9g C、1.2g D、1.6g7.化学方程式CxHyOz+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 A、1、2、3 B、2、4、1 C、4、8、2 D、4、4、18.某化工厂通过电解食盐(NaCl)水制取一些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此反应的产物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硫酸 C、氢气 D、氯气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MNQ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章)名称、课题 复习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时划分 2 教学课时 1 总备课数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一些化学现象。(2)会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法 练习法 讲解法
学法 分析 归纳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练习题
教 学 过 程
二、填空10.TNT是一种烈性炸药,它爆炸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TNT+21O2=====28CO2+10H2O+6N2 则组成TNT的元素分别是 ,其原子个数比 。1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氧化亚铁 ; FeSO4 ; FeCl3 ;硫酸铁 ; Fe3O4 ;Fe(OH)3 。12.在4P+5O2 2P2O5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每124份质量的磷可跟 份质量的氧气化合,并生成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13.下列化学方程式是某学生在一次作业中书写的,请你判断它们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分别指出,并加以改正。①H2OH2↑+ O2↑ ②2HgOHg2 +O2↑ ③C + O2 CO2↑ ④4Al+ 3O2 2 Al2O3 14.(1)工业上制取金属铝通常以Al2O3为原料在冰晶石(Na3AlF6)参与下发生反应 2Al2O3 2Al+3O2↑这个化学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2)汽车行驶时由于电火花的作用,在汽缸里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有:N2+O2 2NO 2NO+O2==2NO2 这两个反应都属于 反应。三、计算题14.有一种含有水的过氧化氢的样品10g,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完全分解得到氧气3.2g。求:(1)含有水的过氧化氢中纯过氧化氢的质量 (2)求该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15.颗粒大小达到纳米级的单质铁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俗称“纳米铁”。⑴在高温条件下,用H2与FeCl2反应,可生成“纳米铁”和一种溶于水显强酸性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纳米铁”在空气中受撞击时会燃烧,其反应与铁在纯氧中燃烧相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点燃
点燃
点燃
通电
△
点燃
冰晶石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