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3 09:0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大坞中学第一学期单元检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
1.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B.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2.电视刷《光武中兴》的主人翁最应该是(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3.“我们因遇雨误期,肯定要被杀头;即使去边,大多数人也会死去,‘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下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反抗( )的残暴统治。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4.“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的干到底。这个成语源于( )
A.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5.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下面与成语“退避三舍”、“破釜沉舟”分别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B.城濮之战 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巨鹿之战 D.城濮之战 巨鹿之战
6.黄巾起义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作口号,组织全国几十万人同时起义。其中,“岁在甲子”是指公元
A.前209年 B.前184年 C.25年 D.184年
7.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共同采取过的治国措施有( )
A.释放奴婢为平民 B.兵皆罢归家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8.儒家思想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这主要得益于
A.秦始皇、李斯 B.汉武帝、主父偃
C.汉武帝、董仲舒 D.卫青、霍去病
9.斩蛇起义,推翻秦朝;消灭项羽,建立汉朝的是( )
A.汉高祖刘邦 B.汉文帝刘恒 C.汉景帝刘启 D.汉武帝刘彻
10.蔡伦改进造纸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下列对造纸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造纸术最早产生于东汉 B.造纸术推动儒学思想的传承
C.张骞传造纸术于西域 D.造纸术促进罗马帝国的兴起
11.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横征暴敛 B.文治武功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12.假如有一位秦朝的政府官员,他每天工作特别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吏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了什么制度?
A.分封制 B.休养生息政策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
14.探究历史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与结果之间因果联系对应正确的是
A.盐铁专卖——改善财政 B.巨鹿之战——西汉灭亡
C.商鞅变法——前秦兴盛 D.独尊儒术——各派消亡
15.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加大了反腐力度,监察机关“拍苍蝇,打老虎”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武帝时期开始实施的类似措施是 ( )
A.设御史大夫 B.设太尉
C.实行推恩令 D.设刺史制度
16.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其中,哪一情景与史实不符
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政府奖励
B.地方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文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景帝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17.秦朝的统治是开创性的,也是短暂的。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其表现为( )
①赋税沉重 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④残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这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使其一蹦不振 。”这里的“农民大起义”是指( )
A.大泽乡起义 B.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项羽起义
19.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设置了许多职能相似的职位或机构。下列选项中,按职能划分不正确的是
A.太尉、军机处 B.丞相、吏部尚书 C.御史大夫、通判 D.郡县、行省
20.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注。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游 D.郑和下西洋
二、综合题
21.小虎同学在一本课外书籍中看到了下列两段材料:
材料一 咸阳人李良20岁时去南方,由于各诸侯国战争连绵不断,局势混乱,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和咸阳的不一样,一路上给他带来很多不便。
材料二 李良40岁时又去南方,这次一路上他发现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和咸阳的一样了,战争也基本平息,旅途方便多了。
请你根据上述两段材料做出推断:
(1)李良20岁时中国处于_____时期。
(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是秦国统一了六国,结束了几百年的纷争局面。
(3)李良40岁时中国处于_____时期。
(4)李良40岁时中国各地通用的文字是_____。
(5)李良40岁时全国通用货币的标准样式是下图中的____。
A. B. C. D.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公……牵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灶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秦泰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看时间的推移,有的诸候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教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奏王扫六合发生在哪年 秦统一全国后对地方的管理不再推行西周的管理制度,而是实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内容十分丰富,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关于“中国农业发展史”的探究问题。
材料一 传说中,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号称神农氏,被认为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1)材料一中,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谁?和他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另一位传说人物是谁?
【农具篇】
材料二 我国不同时期的农具(如下图)
(2)图一中的骨耜是哪一远古居民的典型农业生产工具?该居民种植哪种粮食作物?
(3)伴随着图二农具的出现还产生了什么样的农业耕种技术?
(4)结合上面材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农业获得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政策篇】
材料三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汉书.文帝纪》
诏曰:“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景帝纪》
(5)材料三反映的内容是我国古代哪次改革中的措施?这次改革的作用有哪些?
(6)材料四体现的汉文帝、汉景帝共同治国思想是什么?这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24.王朝的兴衰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末年,统治腐朽不堪。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商部落兴起,与夏朝的发展形成冲突,为了打败夏桀,商汤进行了长期准备。他重用出身卑微的伊尹和仲虺(huǐ),积极准备灭夏。商汤以“为民除暴”为口号,兴兵伐夏,终于灭掉了夏朝,建立商朝。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人心,大大扩展了商朝的统治地区。
材料二长年累月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秦始皇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举办各种盛大典礼,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这一切不可避免地促成了秦的速亡……汉文帝的统治宽厚,不仅表现在刑法上,他还爱惜民力,轻徭薄赋。他即位的第一年,颁布了养老令,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米、肉、布帛等物品,让地方官按时慰问,同时下令郡国不要搜罗奇珍异宝上贡朝廷。文帝十三年更下令免除全部田租。他还大力减少徭役,将成年男子的徭役从每年服役一次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他宽厚仁爱,深刻认识到农业为天下之本,衣食足才能够百姓安。他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并亲为表率。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东汉中期以后,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大量积聚起来。随着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土地兼并激烈进行,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或沦为农奴,或流离失所。由于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官吏贪残,横征暴敛,敲诈勒索,人民负担沉重,苦难日深。加上多次镇压人民的起义,造成了“兵役连年,死亡流离”的恶果,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东汉后期的七八十年间,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1)据材料一,列举商汤的兴国之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走向灭亡和“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东汉为什么由盛而衰甚至灭亡?
(4)王朝的兴衰带给我们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