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12.音画交融》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12.音画交融》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2-12 22:1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音画交融
年级学科 八年级美术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绘画作品,探究音乐与绘画要素的联系,体会音乐与绘画的魅力 学生能够尝试用具象或者抽象绘画的方式表现音乐。
教学重难点 音乐与绘画要素中色彩、造型、构图的联系。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间活动时就开始播放《伏尔加船夫曲》】 师:从课间开始老师就在播放这首乐曲,那么你听到了什么呢? “嘿嘿呦吼”这是在喊什么呢? 号子是一个人劳动时喊的口号吗?是集体劳动、协同用力、一起使劲,为了省力才喊的口号。 那么听到这些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音乐想表达什么? 只有痛苦、叹息吗?“歌词踏着世界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加上有力的乐曲基调想表现什么? 【出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绘画】 师:大家脑海中是否浮现了这样的画面,列宾的油画作品,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画面。 师;同一题材,艺术家运用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向我们呈现了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状态,展示了音乐与绘画的魅力,今天我们走进《音画交融》一课,感受音画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学生充满好奇心地聆听 生:纤夫拉纤呼喊声 喊号子 是集体劳动 纤夫劳动迈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向我们走来 纤夫内心的不平、痛苦、叹息 表现劳动人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同沙俄作斗争的勇气,对未来光明的追求向往。 生: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顶着烈日、脚踩荒芜沙滩,拉这货船艰难前进 激趣并用同题材作品引出音画的魅力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新授 一、设疑搜索 【检验课前预习成果】 课前老师给大家留了预习问题: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给大家1分钟时间将小组结果汇总,小组长来说 合作探究 引导感知 1、色彩与音乐 【展示绘画作品】 老师这有三幅作品,请同学们欣赏告诉我你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师:同学们的分析很到位,如果老师请你为这三幅作品配上相符合的音乐,你会怎么选呢,来听。 【播放乐曲】 看来大家与老师的感觉相同啊,那么为什么这么选呢? 对,不同的色彩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画中颜色的明暗、冷暖及象征性呼应了乐曲中或欢快、或沉重亦或是舒缓紧张的基调。 2、线条与音乐 除了色彩之外,绘画还有哪些造型要素? 我们来欣赏《幻想曲》片段,思考随着旋律的起伏,哪种造型语言发生了变化,怎么变化的? 学生讨论汇总音画联系 生1:这幅画用冷色调,没有具体的东西,是一幅抽象画,给人感觉很梦幻,宁静。 生2:第二幅作品用了黑色蓝色,感觉特别压抑郁闷 生3、这幅作品颜色丰富而且对比强烈,给人感觉活泼欢快。 学生选择对应乐曲。 生:色彩给我们这样的感觉 生:构图、造型、明暗。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作业 点评 小结 随着旋律的起伏哪种造型语言发生了变化? 画面中线的长短、粗细、曲直、断续像极了音乐中旋律的高或低、空拍或流畅以及起伏变化! 我们来找同学试一试,听音乐配线条 【播放三首不同音乐】 有位绘画大师用他的画笔谱写了一首生动的交响曲,我们来看康定斯基《第七乐章》你看懂了吗? 是无序的吗? 有了这些排列画面才会有节奏感。 3、构图与音乐 音乐当中有旋律起伏才有节奏感,画面也有节奏吗? 【出示绘画作品毕加索的《站在球上的少女】作品中什么地方有节奏呢?离我们近的人,大,越远越小。正是这种对比产生的节奏 【出示作品《皇后西奥多拉及其侍从》这是中世纪玻璃镶嵌画,比起上一幅有没有明显的节奏感。 构图中的虚实、大小、远近等对比产生的节奏与音乐中轻重强弱变化产生的节奏感相呼应。 三、应用表现 点、线、面、色彩、构图传达出来的某种心里感受给人带来情感上的和谐和震动! 绘画与音乐都是艺术家对于情感的抒发,都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下面请大家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听乐曲,用你觉得合适的色彩,构图,造型色彩变现出来。 【播放乐曲摇篮曲、春节序曲】 展示评价 小结 【播放《vencent》《星夜》】 这是美国民谣歌手 Don Miclean在欣赏了梵高的《星夜》之后创作的歌曲,梵高不但感动了他,也感动了全世界热爱生活和绘画的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纪念馆前,这首曲子一遍又一遍的响起,音乐与绘画带给我们太多感动,愿你的生活如音画般纯净美好,下课! 生:线条 音乐高,线条变细 音乐低沉线条变粗 不同的乐器用不同的线条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不同感觉的线 生:很乱,有很多颜色、色块,还有黑线穿插在中间, 好像有规律,因为有的地方紧凑些,有的地方松些。 生: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线的构图没有明显节奏感 学生创作 自评互评 学生欣赏 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分析能力 唤起学生内心的感受,为自己创作打好基础 检验课程成果,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激发学生内心感受,提高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