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5.学画中国画(一)竹子的画法》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5.学画中国画(一)竹子的画法》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2-12 22:1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冀美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学画中国画(一)竹子的画法
课时:3课时
课型:造型 表现
设计思路:在中国竹子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中国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正由于这种特点,文人画家都喜欢用它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竹子的特点、生活习性、结构规律
2、使学生能运用笔、墨进行墨竹的绘画
3、学会利用笔墨表现出竹枝竹叶的穿插和前后的层次关系
4、通过艺术活动,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从自然中发现美、创造美、保护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并对竹子的精神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
1、竹叶的浓淡变化和前后关系
2、了解水墨画丰富的表现力和墨色变化方法,大胆尝试运用中国画技法富有个性的画竹,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竹的热爱,学习竹子的精神,并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技法进行墨竹的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教学设施:毛笔、墨、宣纸、碟子、笔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讲课之前,先播放一个关于胸有成竹的典故视频,老师提出问题,考考大家有谁知道成语“胸有成竹”讲的是什么? 看完视频让学生回答。师: “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有了计划。在这里也希望同学们今后不管做什么事都应先做到有一周密的计划,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正好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画竹子。
二、讲授新课
1、了解竹子的结构组成。
我们先来欣赏几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竹竿、竹枝、竹叶)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
2、老师边画边讲解竹竿、竹节、竹枝和竹叶的画法
(1)竹竿
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越往上越长) 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
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注意: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要有疏密变化,留竹节时,竿与竿的节不能在一个水平线上,要错落有致
(2)竹节
竹竿画好之后,当墨色六至七成干时画竹节,用墨宁浓勿淡,常用“乙”字形和“八”字形,如写隶书一样的笔法写出来。笔法要顿挫有力,节须严谨见骨力,圭角不可过大,务求生动自然。
注意:节与节之间空白处不宜过大或小 ,统一、节的弯度不宜太大或太直,合于自然、
(3)竹枝
小竹枝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
注意:画枝用笔以中锋为主,和写草书相似,叶密则枝多,叶少则枝少。
(4)竹叶
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竹叶大致分成两种,一种是仰叶一种是俯叶。今天我们先学习仰叶的画法,用仰叶画成的竹子又叫晴竹。以两个倒立的“人”字组成一个基本单位,几组叶子就可以形成一片叶子,并给予它一定的动态,将书写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表现竹叶的结构及动态。表现茂密的竹叶时,要一组一组的画,尽可能多画几组叶子。用墨时要注意浓——淡、密——稀的变化,这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画竹叶注意:用笔藏锋“欲右则先左,欲左则先右”,用墨比枝干稍浓,干湿并用富有变化,疏密有致。
总结一下注意事项。
3、强调画竹子的一般步骤:
多媒体出示图片,指出绘画步骤。
——————
三、课堂练习
通过以上的学习,结合大屏幕或生活中所见到的竹子,描绘出你心中的竹子。大屏幕上播放提前录制的带有音乐背景的5段绘画视频,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发现学生绘画中的问题,及时解答,现场示范,注重即时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绘画的信心。
四、作品展示并评价
学生互评和老师点评相结合。让学生懂得好作品的所具有的特点,并对绘画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指导性意见。以鼓励为主,通过对作品的展示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课堂拓展与思想升华
竹,有着不一般的中国传统文化含义,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竹子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正如清朝画家郑板桥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当中遇到困难要坚强不屈,为人处世要谦虚谨慎,做一个正直无私的好青年。
六、反思
整堂课的思路应该比较清晰、明了,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多媒体的运用,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置身于非常好的学习环境,便于学习与创作。
这节课尤其是技法的指导上做到了有问必答,游刃有余。现场的示范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对学生的评价也做到了及时有效,准确无误,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这节课,不足之处: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原因是学生平时对美术基本知识的积累不够丰富,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个别同学绘画材料、工具准备不足,导致上课纪律松散,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