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属性

名称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30 21:19:00

文档简介

《狼》重点词句闯关题
一、一词多义
止 止有剩骨??
? 一狼得骨止 ? 意???? 意暇甚? ?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 敌?? 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前???? 恐前后受其敌?? ?
狼不敢前
二、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意思是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意思是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意思是 。 其一犬坐于前。
三、通假字
止有剩骨: 通
四、古今异义
股:古: 屠自后断其股
今:屁股
几何:古: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今:数学的分支学科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目似瞑,意暇甚
4、一狼洞其中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课件15张PPT。狼蒲松龄人教版九义制新教材修订本第一册第五单元作者介绍 蒲松龄,字留仙,山东人,清朝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共有491篇短篇小说。题材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朗读课文,读准读音
缀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少时 尻尾zhuìjiǒngshàn bìchídānmíngsuìxiá
shǎo kāo
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自由朗读,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完成练习。课文你一定读熟了,
你能复述吗?
看图说话12345讨论一: 文中狼具有哪些本性, 并在文中找出依据。分析狼的特性:从文中找出原话分析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3“并驱如故”贪婪狡猾1“ 缀行甚远”凶狠两狼的计谋:
前狼假寐的姿势:
前狼假寐的神态: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径去的目的:
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诱敌意将隧入以攻其后}阴险狡诈,愚蠢4讨论二: 面对凶残的狼, 屠户的反映 又是如何? 找出课文中描写屠户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注重于人物的哪方面写?
1、 请指出描写屠户心理的句子 惧-----大窘-----恐------悟 2、 他的行动描写?(原文回答)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勇敢且果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勇敢机智且细心) 分析屠户的人物性格投以骨-------------------(缓兵之策,体现了屠户的智谋)(智谋)这篇蒲松龄的关于屠户杀狼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思考作业:
1.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小故事.谢谢同学们!
谢谢各位老师!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初中语文?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狼》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下期

学?
目?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止”、“从”、“缀”、“敌”、“顾”、“弛”、“径”、“黠”等实词的含义,理解一词多义、词性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古汉语现象;
2、理解句意、文意,把握文章寓意;
3、训练学生复述能力。
4. 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
斗争。?

学?
重?

1、理解一词多义、词性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古汉语现象。
2、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学?
思?

预习课文 ——范读——初读——研读——精读——拓展——总结
主要
教学?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学?
资?

教材《狼》、?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共一课时)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
?
?

一?
课?
时?
?
?
一、播放录象,导入新课?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凶狠的狼,那么屠夫又是怎样对待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狼》这篇课文。
??
【活动一】学生自己谈谈对问题的看法,走进《狼》中去寻找答案。??
1、引发对课题的兴趣 。
2、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二、检



??
作者介绍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共有491篇短篇小说。题材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拼音
缀 zhuì 窘jiǒng 苫蔽 shànbi 弛chí
眈 dān 瞑 míng 隧suì 黠 xiá
少时 shǎo 尻尾āo
【活动二】
1、 学生查阅蒲松龄的有关资料、课外阅读《聊斋志异》
1、学生自己借工具书读准重要的字音。?
2、学生借课文注释翻译文章,根据文意划分文句的节奏。?
3、学生根据文意自己尝试读出文章的语气。
1、读准字音

三、范



?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活动三】 1、学生根据文意划分文句的节奏。?
2、学生根据文意自己尝试读出文章的语气。
1、学生熟悉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读清节奏?
3、读出语气。

?
四、初



(一)学生齐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学生自由朗读,合作探究,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完成练习(教师分发事先印好的试卷)
(三)请一位学生看多媒体中的一幅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力,用现代文方式,精彩的复述课文内容。
( 打出1至4段的图片)
教师根据复述写出板书,使学生理清故事情节。
板书设计:开端: 一、遇狼
发展: 二、惧狼
故事情节 三、御狼
高潮和结局:四、毙狼

《狼》重点词句闯关题
一、一词多义
止 止有剩骨
? 一狼得骨止
意???? 意暇甚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前???? 恐前后受其敌?? ?
狼不敢前
二、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意思是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意思是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意思是 。
其一犬坐于前。
三、通假字
止有剩骨: 通
四、古今异义
股:古: 屠自后断其股
今:屁股
几何:古: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今:数学的分支学科
重点句子翻译,并解释红色字
1、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目似瞑,意暇甚
4、一狼洞其中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活动四】
1、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一组),老师把已经准备的练习发给每小组,小组既分工又合作,借助课文注释快速完成练习,老师把完成得快的三组的练习题用展示台展示,边校对边展示,并计分。表彰做得好的小组。
2、学生复述,了解故事情节
1、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基本上就抓住了文章内容,也落实了考点,更能积累文言词语
2、分类归纳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便于积累和记忆。
3、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提高学习效率。?
五、研



默读课文,讨论:
讨论一: 文中狼具有哪些本性,并在文中找出依据。
1“ 缀行甚远” 凶狠
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狡猾
3“并驱如故” 贪婪
4、两狼的计谋: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狼假寐的姿势:犬坐于前
前狼假寐的神态:目似瞑,意暇甚 狡诈、愚蠢
前狼假寐的目的:诱敌
后狼径去的目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讨论二: 面对凶残的狼, 屠户的反映又是如何?
1、 请指出描写屠户心理的句子
惧-----大窘-----恐------悟
2、 他的行动描写?(原文回答)
投以骨------------ (缓兵之策,体现了屠户的智谋)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智谋)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勇敢且果断)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勇敢机智且细心)
【活动五】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中有关狼和屠户的描写,分析狼和屠户的性格
交流分享学习收获。
?
六、精



(一)、探究文章的主旨: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回答:1、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含义。 2、作者对这件事是什么看法,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二)、拓展延伸:
这篇蒲松龄的关于屠户杀狼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活动七】
1、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主旨,并能运用于生活实际中
从课内到课外,深化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这节课,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教学文言文,是个有益的尝试。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运用事先准备的试卷练习扩大课堂的容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教师只是充当了课堂教学的策划者,保证学生按照老师指点的正确方向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既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又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从实际课堂的表现和课后学生的反馈来看,证明本教学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