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2 22:0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01
02
03
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
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天朝田亩制度》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抗日根据地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
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1、直接原因: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
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
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国共产党党史》
2、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1950年—1952年底
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文件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基本内容
从“地主私有” 到“农民私有”
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产品分配
地主阶级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封建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靠剥削为生,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地租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以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租人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贫农 占有一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一般需要租人土地耕种,或出卖-部分劳动力,受剥削
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 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减少土改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斗地主
烧地契
拔界碑
量土地
分土地
分工具
土地改革后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中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奴们将寺庙所有高利贷、卖身等文书契据,投入熊熊烈火化为灰烬。
农奴们住的房子破乱不堪
拉萨城
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完成
西藏
具体做法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经过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结合材料和教材思考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摘自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结合材料和教材思考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意义?
农民地位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农业生产获得快速恢复和发展,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结合材料和教材思考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意义?
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材料三:
国家政权
材料四:“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毛泽东
结合材料和教材思考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意义?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地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国家政权: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对承包的土地进行现代化管理
参加管理
“农民 工”拿到工资存折
子女接受现代化教育
忆往昔,看今朝
土地改革
(1)原因:
(2)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时间:
1950—1952年底
(4)地区:
广大新解放区
(5)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具体做法: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7)完成: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8)意义: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 .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B.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
是“按功行赏”
C.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D. 农民无地少地,生活困苦
A
2.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
是因为(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实现农业合作化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A
3.“地主”一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消失是在(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