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胖乎乎的小手》讲读课文
2年级: 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语文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 第四单元
5学时数: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悟云云是一个勤快的、讨人喜欢的孩子。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会认12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4.说说你的一双小手能做什么事。
内容分析:
爸妈的双手能工作,姥姥的双手会做饭,兰兰也有一双手,能画画,能写字,能给爸爸拿拖鞋,能给妈妈洗手绢,能给姥姥挠痒痒,肯定还能做别的许许多多的尊敬长辈、体贴父母的事情。这就是全家人喜欢兰兰那双胖乎乎的小手的原因。课文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学情分析:
课文中出现了不少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大多数孩子能较流利完整地朗读。这也与我们平时的训练分不开。本节课会重点训练孩子们的感情朗读,一来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二来提高孩子们的朗读技巧。从本节课来看,朗读训练初见成效。
设计思路:
在设计这一课时,我们根据人的思维逻辑规律拟定出这样的问题线索:谁夸了这双胖乎乎的小手?——是怎么夸的?为什么夸它呢?整个教学设计便围绕这一问题主线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知识点的教学和朗读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导入
?
?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贴图:手)这是什么?
小手要和你们说悄悄话了:我是谁啊?你看我长的怎么样?
对了,我的名字就叫做“胖乎乎的小手”(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生答:小手。
生答:胖胖的小手,粉红的小手。
生读课题。
?通过卡通化小手的出示和教师拟人化语言的引导,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有趣的学习情境,从而快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快速导入新课。
?复习生字
?
?胖乎乎的小手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字宝宝,小朋友们开着小火车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这群字宝宝还给我们带来了一群词语朋友,它们早就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我们教室里,瞧,它们要上场了,(出示词语卡)要和我们的小朋友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3、(收卡片)现在我们比比谁的小眼睛最厉害,看看哪个词宝宝不见了。
生开火车读生字。
请一位学生上台背对黑板,老师指定一个词语后,该生随意猜,其他学生只能用“是”或“不是”进行提示。
学生快速读出词语。
?采取开火车读和“猜猜我是谁”两种游戏方式来展开教学,寓教于乐,学生参与面广,在猜与对答的过程中,学生轻松地巩固了本课的词语。
?初读课文
?
这群词宝宝可淘气了,它们和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藏在哪儿了?赶紧翻开书84页,在课文中找找吧!
胖乎乎的小手给你们提要求了:请小朋友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不丢字不加字,自己读自己的吧!
2、请同学分段读课文。
读的同学声音要大,要把字音读准。
其他的同学你们也有任务,请你们当当小评委听听四个同学字音读准了没有,谁读的好。 (教师评价,及时纠正)
思考:听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生汇报交流
?延续导课时的情境,借“胖乎乎的小手”给学生提出读书的要求。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感情朗读
?
学习第一自然段
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知道了这双胖乎乎的小手就是云云画的。课文第一自然段讲的就是这个事儿。(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谁再来把这件事儿说一次?
师:这双胖乎乎的小手不仅很可爱,还很能干呢!家里好多人都夸了这双小手,听听老师读课文,想想都有谁夸了?(师读2——4自然段,读出人物特征。)
学习第二自然段
这么多人都夸了云云,我们先来看看妈妈怎么夸的。
(课件:课文第二自然段)谁来读读?
妈妈夸了云云,她说的话藏在哪儿呢?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别人说的话都被两个小卫士保护着,它长得这个样子(课件:字幕中引号变色)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引号。(带读两次)一起说出它的名字:引号。
引号里面的句子就是别人说的话。(课件:妈妈说的话下面打红色波浪线)谁找到了?谁来读读?
哦,这双小手帮妈妈洗过手绢哦,我们班哪些同学帮妈妈洗过手绢啊?她夸过你吗?怎么夸的啊?
我们夸别人的时候要真诚地微笑,还可以翘起大拇指。
再看看课文,谁来学学课文中的妈妈来夸夸云云?
学习第三自然段
妈妈很高兴地夸奖了云云,还有谁来夸云云呢?
在课文中找到爸爸夸奖云云的话,打上波浪线。(课件出示)
谁来学学爸爸的语气?
学习第四自然段
还有谁忍不住来夸云云了?(姥姥)(课件:第四自然段)
姥姥是我们的什么人啊?(外婆,妈妈的妈妈,年纪比较大了。)课文中的姥姥年纪也比较大了。
教师用自己的语速和语气来启发学生读好姥姥的话。
你发现了没有?姥姥夸云云的时候有个小动作,是什么啊?(眯眼睛)为什么要眯起眼睛呢?(因为姥姥年纪大了,眼睛看不太清楚;也许姥姥在笑,笑眯眯的。)
你来学学!
把姥姥的语气和样子都合起来。读整段。
小结:你们太棒了!你们表演的妈妈很温柔,爸爸的声音很洪亮,你的姥姥也特别慈祥。老师特别想和你们合作朗读课文,好吗?你用你的表情和动作,配上美妙温馨的音乐一起读读。
指名3—4位学生读。学生齐读。
生答:有爸爸、妈妈还有姥姥都夸了这双小手。
请一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小朋友在书上找到引号,然后找到妈妈说的话,打上波浪线。
生答:我的妈妈笑着夸我;她会拥抱我;妈妈会对我翘起大拇指。
请五六个女生来学学妈妈夸云云。女生齐读一次。
生答:爸爸也夸了云云。
请男生读。
再请五六名男生齐读。
小朋友自己学学老人家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2个学生读。
齐读整段。
师生配乐朗读。
这部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此时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解决“是谁夸的”“怎么夸的”这两大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在说话时的情感,从而读出感情。此外,还穿插了初步认识引号的小知识点的教学。
拓展
这双胖乎乎的小手真能干,它的小主人是谁啊?(云云)这双能干的小手帮妈妈洗手绢、帮爸爸拿报纸、帮姥姥挠痒痒,还会帮家里人做什么呢?
这双小手为什么会帮爸爸妈妈姥姥做这么多事情呢?(板书:画红心)
小朋友们,你们也很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很爱你的家,让我们一起举起胖乎乎的小手,随着音乐一起感受《让爱住我家》。
回家后用你的小手为家人做一件事,让家人感受到你的爱。
生答。
生答:因为云云爱他们,他们也爱云云,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生拍手唱歌。
学生经过此前的情感体验与多种形式的朗读能体会到云云的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能够感受到云云爱家人、家人爱云云的幸福与温馨。最后在音乐《让爱住我家》中,完成对本课情感的升华。
四、教学反思
当我执教的《胖乎乎的小手》一课上完后,我觉得自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教材,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了“有效教学”,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反思整堂课,体会非常深刻。
一、紧紧围绕“谁夸了?怎么夸?为什么夸?”这一重点主题展开多层次的“读”。
第一围绕问题读。让孩子们自己读书、感悟、发现,“找一找、画一画”,初步找到了文中的几个关键出。第二是引导感悟读。通过抓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让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第三是想象补充读。通过教师问题引导,激发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渗透朗读的方法,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忘情地读,带上表情、加上动作读,边读边想边评为,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达到了“情动而辞发”的效果。
二、课堂语言的童趣和智慧。
老师在教学中语言干净利索,用自己富有魅力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孩子们才能认真地倾听。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学中,当我硬邦邦地对学生说“安静!坐好!不准说话!”收效甚微。当我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到课堂上和老师一起学习,没有距离感,这样,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能始终跟着老师走,老师也不用再为维持课堂秩序发愁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在本课时中,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学生方面: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同学发言不够积极,跟不上课堂节奏。教师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不够;二是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如何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快速反应,巧妙应对,也是我教学中的瓶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学习借鉴、潜心提炼,让我的课堂折射出智慧的灵光,教出自己的特色。
附: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