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二轮复习课 教案设计与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数学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二轮复习课 教案设计与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13 19:4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人 备课时间 12.10 上课时间 5.12
执教班级 课 题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教学课时 1 教学课型(新授、复习、习题、实验等) 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可选择合适 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的集中程度;过程与方法:列频率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比较清晰的表示自己的观点,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统计知识进行说明的能力难点:统计图的应用
媒体运用 华为智慧云课堂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某校为了调查学生视力变化情况,从该校2008年入校的学生中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连续三年的视力跟踪调查,将所得数据处理,制成折线图和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1)该校被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名?(2)现规定视力5.1及以上为合格,若被抽查年级共有600名学生,估计该年级在2010年有多少名视力合格?【作业设计】 集锦 圆部分 必做:1 选做:2(预计作业完成时间15分钟)
板书设计 【回顾与思考】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需要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但也需要让他们了解有关的公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掌握知识。再如:一组数据的方差随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学生对公式的了解,否则就是死记公式,而不是从公式的推导或变形中了解,一种是感性的认识,一种是理性的分析,要让学生逐步学会更改分析,再做适当的记忆,这才是真正的探索研究,而这方面,在新课改中,教师难以把握,讲多了怕超纲,超范围,不讲那就是灌输,又不行,所以老师们有时真是束手无策。在此本章中,采取的理性分析,看来部分学生掌握了,还有不少没完全掌握,特别是把标准差一起出现时,学生有点糊涂。这方面还需强化。另外,学生对处理数据的方式还不够熟练,对划记法不习惯,不了解其具有简单、方便的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