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的( )
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大都生活在水中
C.腔肠动物一般是脊椎动物
D.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
2.蛔虫、鼠妇、水蛭分别属于( )
A.线形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
B.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线形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
D.线形动物、哺乳动物、软体动物
3.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具有外骨骼 B.身体分节 C.具有贝壳 D.足分节
4.下列关于胎生、哺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
B.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C.胎生、哺乳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
D.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
5.下列生物中,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的是( )
A.鳄鱼 B.大黄鱼 C.中华大蟾蜍 D.海豚
6.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昆虫( )
A.具有翅,能飞行 B.身体分节
C.体表有外骨骼 D.适于陆地生活
7.下列有关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蜈蚣、蝉蜕、蝎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B.乌龟属于两栖动物,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
C.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D.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8.水中的氧进入鲫鱼体内的途径是( )
A.水→口腔→鳃→血液 B.水→鼻腔→鳃→血液
C.水→鳃→血液→口腔 D.水→口腔→血液→鳃
9.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鲜美食品,如鲍鱼、海蜇、对虾、银鲳等,它们分别属于( )
A.软体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B.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C.节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鱼类
D.鱼类、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哺乳动物
1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下列有关青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在水中和陆地生活,因此是两栖动物
B.后肢发达,有利于跳跃
C.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辅助呼吸
D.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
11.与鸟类飞翔生活无直接关系的特征是( )
A.身体呈流线型 B.后肢具爪
C.前肢变成翼 D.有发达的胸肌
12.下列关于①涡虫②河蟹③老鹰④河蚌四种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突出特征是有口有肛门
B.属于脊椎动物的是②③
C.②和④的体表都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
D.③特有的呼吸方式保证了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
13.在海边游泳被海蜇蜇伤后,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可缓解疼痛,下列有关海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蜇的身体有内、中、外三个胚层
B.海蜇蛰人的刺细胞分布在外胚层中
C.海蜇的消化腔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D.海蜇与水螅、涡虫同属于腔肠动物
14.如图为哺乳动物牙齿的结构,据图可以判断两类动物的食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肉食动物,②为草食动物 B.①、②均为肉食动物
C.①为草食动物,②为肉食动物 D.①、②均为草食动物
15.在关节中,围成关节腔的结构有( )
A.关节头、关节窝、节软骨 B.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
C.关节头、关节窝 D.关节头、节囊
16.与真菌菌落相比,细菌菌落的特点是( )
A.菌落较大,呈绒毛状
B.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C.菌落较大,呈青绿色
D.菌落较小。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17.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 )
A.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冰箱
B.配制培养基→接种→高温灭菌冷却→冰箱
C.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D.配制培养基→接种→恒温培养→观察
18.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动物行为是( )
A.大雁南飞 B.老马识途 C.蜘蛛结网 D.公鸡打鸣
19.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就会自觉回到座位上做好,这属于( )
A.学习行为 B.社会行为 C.防御行为 D.迁徙行为
20.炎热的夏天,在常温下放置久了的馒头上会长出许多黑色、红色或白色的斑点,一个斑点是( )
A.一个细菌 B.一个真菌
C.一个细菌菌落 D.一个真菌菌落
二、填空题(除标记的空以外,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21.(9分)根据图A和图B回答问题:
(1)图A示 动作,图B示 动作。
(2)[1]和[2]分别表示两种肌肉,[1]是 ;[2]是 。
(3)在图A和图B的动作中,[1]的状态分别是 和 。
(4)[1]和[2]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动作是在 的支配下。
(5)当双手自然下垂时,[1]和[2]所处的状态是 。
A、都收缩 B、都舒张
C、前者收缩,后者舒张 D、前者舒张,后者收缩。
22.(11分)如图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动物,请回答相关问题。
(1)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 ,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2)B主要靠 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3)C幼体用 呼吸,成体用 呼吸, 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D的呼吸功能强大,体内有 ,辅助 呼吸。
(5)E的毛有 作用; 能大大提高其后代的成活率,增强其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
(6)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填字母)。
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5分)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的( )
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大都生活在水中
C.腔肠动物一般是脊椎动物
D.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
【分析】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螅、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解答】解:A、珊瑚虫、海葵、海蜇具有腔肠动物的特征。A叙述正确;
B、腔肠动物大都生活在水中。B叙述正确。
C、腔肠动物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C叙述错误;
D、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D叙述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腔肠动物的特征.
2.(1.5分)蛔虫、鼠妇、水蛭分别属于( )
A.线形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
B.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线形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
D.线形动物、哺乳动物、软体动物
【分析】(1)线形动物门的动物身体细长,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
(2)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如水蛭、沙蚕、蚯蚓。
(3)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据此答题
【解答】解:蛔虫的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属于线形动物;
鼠妇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水蛭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常见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3.(1.5分)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具有外骨骼 B.身体分节 C.具有贝壳 D.足分节
【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如蝗虫等。
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用刚毛辅助运动,如蚯蚓等。
故二者的共同点为:身体都是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即身体分节。
【解答】解:A、节肢动物的体外具有外骨骼,而环节动物的体外没有外骨骼,故A错误;
B、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身体都是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即身体都分节。故B正确;
C、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都没有贝壳,故C错误;
D、节肢动物的足分节,环节动物的足不分节,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关键点: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都是由许多体节构成的。
4.(1.5分)下列关于胎生、哺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
B.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C.胎生、哺乳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
D.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
【分析】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幼崽出生时已经基本发育完整,所以不易受到天敌的攻击,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加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据此解答。
【解答】解:哺乳动物在繁殖期间哺乳动物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刚出生的幼体身上无毛,眼睛没有睁开,不能行走,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叫哺乳,所以称为哺乳动物,这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与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无关,故选项B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关键知道胎生可以提高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加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
5.(1.5分)下列生物中,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的是( )
A.鳄鱼 B.大黄鱼 C.中华大蟾蜍 D.海豚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解答】解:A、鳄鱼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大黄鱼是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不符合题意;
C、中华大蟾蜍是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C符合题意;
D、海豚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两栖动物的特征.
6.(1.5分)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昆虫( )
A.具有翅,能飞行 B.身体分节
C.体表有外骨骼 D.适于陆地生活
【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
【解答】解:昆虫的背部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一般具有三对足、两对翅,能爬行或飞行,运动能力比较强,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这样可以扩大昆虫的活动和分布范围,这对昆虫寻找食物、求得配偶、逃避敌害等都有利。因此昆虫分布最广泛,分布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昆虫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能飞行。
故选:A。
【点评】关键知道昆虫一般有两对翅会飞,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7.(1.5分)下列有关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蜈蚣、蝉蜕、蝎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B.乌龟属于两栖动物,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
C.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D.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解答】解:A、蜈蚣、蝉蜕、蝎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正确。
B、两栖动物的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和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的不同特点。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乌龟既能在水中又能在陆地上生活,但不是两栖动物,属于爬行动物,错误。
C、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正确。
D、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各种动物的特征。
8.(1.5分)水中的氧进入鲫鱼体内的途径是( )
A.水→口腔→鳃→血液 B.水→鼻腔→鳃→血液
C.水→鳃→血液→口腔 D.水→口腔→血液→鳃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
【解答】解:A、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为正确项。
B、水是由口进入而不是由鼻腔进入,为错误项。
C、水由口进入在鳃丝处进行气体交换,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为错误项。
D、水由口进入经过鳃在鳃丝处进行气体交换,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为错误项。
故选:A。
【点评】知道氧进入鱼体的顺序,即:氧经水进入口,经过鳃丝后进行气体交换后进入血液。
9.(1.5分)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鲜美食品,如鲍鱼、海蜇、对虾、银鲳等,它们分别属于( )
A.软体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B.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C.节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鱼类
D.鱼类、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哺乳动物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解答】解:鲍鱼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
海蜇的结构简单、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
对虾有头胸甲、用鳃呼吸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纲。
银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一些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
10.(1.5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下列有关青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在水中和陆地生活,因此是两栖动物
B.后肢发达,有利于跳跃
C.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辅助呼吸
D.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
【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
【解答】解:A、两栖动物是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在陆地或水中生活的动物;而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如龟、鸭子等,A错误。
B、青蛙的后肢发达,肢间有蹼,有利于跳跃和游泳,B正确。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中密布毛细血管,能辅助肺进行呼吸,C正确。
D、青蛙两眼的后方各有一个圆形的膜叫鼓膜,鼓膜能够传导声波,产生听觉,D正确。
故选:A。
【点评】明确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1.(1.5分)与鸟类飞翔生活无直接关系的特征是( )
A.身体呈流线型 B.后肢具爪
C.前肢变成翼 D.有发达的胸肌
【分析】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固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解答】解:A、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适于飞行;
B、后肢具爪与飞行生活没有直接的关系;
C、前肢特化成翼,宽大的翼又增加了飞行的升力,所以,鸟类可以不用扇动翅膀就可以滑翔很远的距离;
D、鸟类的胸肌特别发达,可以有力地带动翅膀扇动,提供强大的动力。
故选:B。
【点评】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12.(1.5分)下列关于①涡虫②河蟹③老鹰④河蚌四种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突出特征是有口有肛门
B.属于脊椎动物的是②③
C.②和④的体表都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
D.③特有的呼吸方式保证了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
【分析】(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河蟹属于节肢动物,老鹰属于鸟类,河蚌属于软体动物。
【解答】解:A、①涡虫属于扁形动物,突出特征是有口无肛门,错误;
B、③老鹰属于脊椎动物,①②④属于无脊椎动物,错误;
C、②河蟹体表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④河蚌体表有贝壳,属于软体动物,错误;
D、③老鹰属于鸟类,有气囊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保证了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正确。
故选:D。
【点评】只要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结合题意,即可解答本题。
13.(1.5分)在海边游泳被海蜇蜇伤后,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可缓解疼痛,下列有关海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蜇的身体有内、中、外三个胚层
B.海蜇蛰人的刺细胞分布在外胚层中
C.海蜇的消化腔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D.海蜇与水螅、涡虫同属于腔肠动物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分析解答。
【解答】解:A、海蜇的身体有内、外两个胚层,A错误;
B、海蜇蛰人的刺细胞分布在外胚层中,B正确;
C、海蜇有口无肛门,C错误;
D、海蜇与水螅同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腔肠动物的特征,较为基础。
14.(1.5分)如图为哺乳动物牙齿的结构,据图可以判断两类动物的食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肉食动物,②为草食动物
B.①、②均为肉食动物
C.①为草食动物,②为肉食动物
D.①、②均为草食动物
【分析】食草性动物牙齿有臼齿和门齿的分化,无犬齿;食肉性动物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
【解答】解:食草性动物,牙齿有臼齿和门齿的分化,无犬齿;门齿开头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的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是肉食性动物的特点,适于撕裂食物。图①中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所以是草食性动物的牙齿;图②中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所以是肉食性动物的牙齿。
故选:C。
【点评】关键知道食草性动物没有犬齿。
15.(1.5分)在关节中,围成关节腔的结构有( )
A.关节头、关节窝、节软骨 B.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
C.关节头、关节窝 D.关节头、节囊
【分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
【解答】解: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关节的结构及功能即可解答。
16.(1.5分)与真菌菌落相比,细菌菌落的特点是( )
A.菌落较大,呈绒毛状
B.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C.菌落较大,呈青绿色
D.菌落较小。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分析】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
【解答】解:真菌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因此与真菌菌落相比,细菌菌落的特点是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菌落的概念和特点。
17.(1.5分)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 )
A.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冰箱
B.配制培养基→接种→高温灭菌冷却→冰箱
C.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D.配制培养基→接种→恒温培养→观察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
【解答】解: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故选:C。
【点评】接种后再进行高温灭菌,会将接种的细菌或真菌一同杀死。
18.(1.5分)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动物行为是( )
A.大雁南飞 B.老马识途 C.蜘蛛结网 D.公鸡打鸣
【分析】(1)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2)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CD、大雁南飞、蜘蛛结网、公鸡打鸣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ACD错误。
B、老马识途动物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为学习行为,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9.(1.5分)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就会自觉回到座位上做好,这属于( )
A.学习行为 B.社会行为 C.防御行为 D.迁徙行为
【分析】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特点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解答】解: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就会自觉回到座位上做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20.(1.5分)炎热的夏天,在常温下放置久了的馒头上会长出许多黑色、红色或白色的斑点,一个斑点是( )
A.一个细菌 B.一个真菌
C.一个细菌菌落 D.一个真菌菌落
【分析】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
【解答】解: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由题意可知,馒头放的时间长了和水果腐烂了以后,其上有很多有机物,馒头和水果中的营养能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数量大增,形成菌落,细菌的菌落较小,而真菌的菌落一般较大,如“毛状“,因此馒头上会长出许多黑色、红色或白色的斑点是真菌的菌落。
故选:D。
【点评】真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肉眼可以看到.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较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
二、填空题(除标记的空以外,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21.(9分)根据图A和图B回答问题:
(1)图A示 屈肘 动作,图B示 伸肘 动作。
(2)[1]和[2]分别表示两种肌肉,[1]是 肱二头肌 ;[2]是 肱三头肌 。
(3)在图A和图B的动作中,[1]的状态分别是 收缩 和 舒张 。
(4)[1]和[2]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动作是在 神经系统 的支配下。
(5)当双手自然下垂时,[1]和[2]所处的状态是 B 。
A、都收缩 B、都舒张
C、前者收缩,后者舒张 D、前者舒张,后者收缩。
【分析】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解答】解:(1)(2)图中1肱二头肌;2肱三头肌,A为屈肘动作,B为伸肘动作。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1肱二头肌收缩,2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2肱三头肌收缩,1肱二头肌舒张。
(4)1肱二头肌和2肱三头肌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动作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
(5)当双手自然下垂时,感觉到比较轻松,是因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均处于舒张状态。
故答案为:(1)屈肘;伸肘;
(2)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3)收缩;舒张;
(4)神经系统;
(5)B
【点评】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任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22.(11分)如图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动物,请回答相关问题。
(1)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 外骨骼 ,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2)B主要靠 尾部和躯干部 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3)C幼体用 鳃 呼吸,成体用 肺 呼吸, 皮肤 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D的呼吸功能强大,体内有 气囊 ,辅助 肺 呼吸。
(5)E的毛有 保温 作用; 哺乳 能大大提高其后代的成活率,增强其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
(6)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 (填字母)。
【分析】图中A蝗虫属于昆虫类,B鲫鱼属于鱼类,C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D家鸽属于鸟类,E家兔属于哺乳动物。
【解答】解:(1)A是蝗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是一种农业害虫,属于昆虫,身体由许多 体节构成,分头、胸、腹三部分。它的体表具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这是节肢动物适应干旱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2)B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动力。
(3)C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4)D家鸽,其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有发达的胸肌等。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吸气时,气体经肺进入气囊后,再从气囊经肺排出,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
(5)E家兔的体表被毛,能够保温;体腔被膈分为胸腔和腹腔;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适应陆地生活。
(6)图中的A蝗虫是节肢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属于无脊椎动物。B鲫鱼,C青蛙,D家鸽,E家兔的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属于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1)外骨骼。
(2)尾部和躯干部。
(3)鳃;肺;皮肤。
(4)气囊;肺。
(5)保温;哺乳。
(6)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动物的主要特征。并注意灵活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