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三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人民版选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三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人民版选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20 19:1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三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考 纲] 1.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1)大抗议书。(2)内战。2.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课 标] 1.知道《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英国革命前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实质。2.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理解国会通过该文献前后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3.简述国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护国政体”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4.以法国大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共和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为例,认识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深刻性和艰巨性。5.知道拿破仑帝国建立和波旁王朝复辟的基本经过,体会民主力量反对封建专制势力斗争的长期性、曲折性。6.说出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共和制度等基本史实,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进步力量进行殊死斗争的结果,而不是专制势力恩赐的产物。
一、英国革命前的民主“火山”
1.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1)詹姆士一世
①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承英国王位,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由此开始了。
②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强调君权来自上帝,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国王只对上帝负责。
③詹姆士一世的对内、对外措施侵犯了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权益,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遭到了议会中反对派议员的敌视和抗议。
(2)查理一世
①查理一世坚持“君权神授”的观念,坚持国王的权力高于议会。
②查理一世把“君权神授”的理论肆意运用到现实政治生活中。
2.王权与议会的矛盾
(1)原因
①随着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增多,有着共同经济利益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便在议会的下院结成了反对派。
②反对派以议会为阵地,以议员的权力为武器,同王权展开了斗争。
(2)焦点
①为解决财政问题,詹姆士一世只好按照传统召开议会,要求批准加征新税。
②议员们着重讨论的却是议员的权利问题。
③詹姆士一世试图通过议会增加税收,但大多遭到议会敷衍了事。
(3)结果:围绕税收问题,王权与议会进一步交恶。
3.斗争的檄文——《权利请愿书》
(1)《权利请愿书》援引大量史实说明英国人民自古就拥有各种权利。
(2)谴责国王侵犯民权,违反国家法度。
(3)规定: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向人民募购公债或征税;非依据国家法律或法庭判决,不得逮捕任何人或剥夺其财产;不得根据戒严令任意逮捕公民;不得强占民房驻兵……
思维提升 王权与议会的矛盾在查理一世统治时期大大激化,围绕征税问题,查理一世解散议会,推行强行借贷政策,逮捕、监禁拒购公债的骑士,引起了民众抗议运动。
二、英国议会与王权的决战
1.民主派的纲领——《大抗议书》
(1)内容
①揭露了无议会期间国王查理一世在世俗、宗教、外交等方面的过失和滥用职权的行为。
②重申了议会下院拥有决定征税、拨款等权力,要求废除各种封建特权,并提出了其他政治、经济要求。
(2)意义
①集中体现了议会中各种反王权力量的政治、经济要求。
②成为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盟的政治纲领。
(3)结果
①查理一世坚决拒绝了《大抗议书》,并决定对议会进行镇压。
②在诺丁汉升起王旗,向议会宣战,内战由此开始。
2.革命的巅峰——共和国的成立
(1)英国内战
通过两次内战,议会用武力打败了国王,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最后战胜封建势力、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
(2)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①为审判国王,议会专门成立特别最高法庭。
②1649年初,查理一世作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敌人被推上了断头台。
(3)共和国成立
①议会决定废除君主制和上院,由下院行使国家主权。
②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规定一院制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③1649年5月,议会以法律的形式宣布英国为共和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了巅峰。
3.反复的较量
(1)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2)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3)“光荣革命”
①过程:1688年11月,议会邀请威廉三世登陆英国,詹姆士二世逃跑。
②结果:1689年,玛丽和威廉成为英国女王和国王。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思维提升 (1)《大抗议书》体现了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集合了议会中所有反对王权的呼声,成为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盟的政治纲领。
(2)克伦威尔统治时期,对内以武力维护统治,发展工商业,并在宗教上厉行清教法规;对外派兵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这些措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但克伦威尔的统治是建立在武力基础上的,掌握政权后,建立的护国政体实质上是一种军事独裁统治。
三、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1.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
(1)照进巴士底狱的阳光
①1789年5月,三级会议召开,第三等级发表“网球场誓言”,国民议会改名为制宪会议。
②7月,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大革命进入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2)违约者的末日
①制宪会议通过1791年宪法,宪法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②1792年8月,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把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推上了统治舞台。
③吉伦特派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较为激进的政策以适应革命需要。
④国民公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
(3)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①1793年6月,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迎来了雅各宾派专政时期。
②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主要包括经济恐怖和政治恐怖。
③1794年7月,“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
(4)影响深远的革命
法国大革命对法国、欧美以及世界各地后来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2.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民主
(1)拿破仑上台: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从此开始了拿破仑时代。
(2)“绞杀”与“继承”
①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
②拿破仑改革稳定了社会秩序,重振了社会经济,使法国逐渐步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
③《民法典》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定提供了重要蓝本。
(3)帝国的末日:维也纳会议旨在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的政治体系,滑铁卢决战,法军失败,法兰西第一帝国彻底覆灭。
3.曲折的民主之路
(1)动荡中的法国
①复辟王朝时期大搞“白色恐怖”,坚持大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同这股逆流进行斗争。
②“黑色恐怖”:复辟王朝的统治政策,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2)为自由和民主而战:七月革命和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和六月起义。
(3)围绕政体的角逐
①保皇派和共和派的斗争,保皇派企图在法国恢复君主制,共和派主张在法国实行共和制。
②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使共和政体获得了法律上的确认。
思维提升 法国在走向共和的历程中,两次出现帝制不是历史的倒退。
(1)从政体上看是倒退的,但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两者统治期间都适应了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需要,实现了政局稳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和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法国大革命后的共和之路之所以艰难曲折,主要原因在于法国的封建主义根深蒂固,封建旧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民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又说明了民主共和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挠的历史发展趋势。
   《大抗议书》
主题1 《大抗议书》的实质
史料 《大抗议书》是英国国会与专制主义斗争的最重要的文件,形成于1641年。其主要内容有:列举了查理一世在无议会统治时期的暴政;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要求: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高级政府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国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们中间任命,进行议会改革,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该抗议书共204条,由皮姆起草,经过激烈的讨论,议会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
《大抗议书》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纲领。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
主题2 历史进步性
《大抗议书》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并明确提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治、经济要求,它标志着议会和国王的彻底决裂。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图示
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长期斗争的原因
1.历史:法国专制主义传统深厚。
2.思想:法国是天主教国家,君主主义观念根深蒂固。
3.政治:封建专制势力强大,以及雅各宾派的负面影响。
4.经济:法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直到19世纪60年代后期才完成,未能为资产阶级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5.国际因素:法国多次遭遇外国武装干涉。
客观评价法国大革命时期君主立宪派、吉
伦特派、雅各宾派专政以及拿破仑时期的
政策所起到的作用
1.君主立宪派: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当政期间,通过立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对旧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初步的改造,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基本实现革命目标,为大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他们反对共和制,维护君主制而被赶下台。
2.吉伦特派: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当政期间,在废除君主制,创建共和国以及进一步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措施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然而,在共和国生死存亡的关头不能暂时牺牲自身利益,无法稳定局势,遭到人民唾弃。
3.雅各宾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当政期间,为保卫共和国、拯救革命,在摧毁封建制度的同时,实行“恐怖统治”,战胜了敌人,克服了危机。但危机过后,主要领导者用恐怖政策排除异己,导致内部分裂而垮台。
4.拿破仑:在雾月政变后上台。一方面恢复了一些旧制度,另一方面也实行了很多维护大革命成果的政策,比如他制定的《民法典》。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民法典》,传播了大革命的精神。但终因穷兵黩武而被赶下台。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位反抗土耳其霸主的希腊游击队首领这样宣称:“依我看,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真相。以前,世界各民族了解的情况很少,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认为国王有理由说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做得很好。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 ——梅朝荣《从史前到人类的终结:人类简史》
材料二 拿破仑像是一个传教士,他也的确是用枪炮和刀剑来传教的……吉纳丁曾陪同拿破仑参观卢梭的墓,拿破仑在回答他的一个问题时说:“好吧!未来将会证明:在我和卢梭都不存在时,对于世界的宁静是否会更好一些。”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为什么说“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
(2)材料二中,拿破仑为什么要参观卢梭的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和拿破仑打破了什么世界的宁静?其锐利的武器分别是什么?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应该怎样从整体上评价拿破仑的所作所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 国家权力
第一章 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 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拿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
答案
课时训练
1.(1)核心观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原因: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自由民主精神,拿破仑战争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带到被征服的地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原因:拿破仑继承卢梭的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打破了封建专制统治世界的宁静。
武器:卢梭的是“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论,拿破仑的是《拿破仑法典》。
(3)拿破仑的所作所为推进了整个欧洲的近代化进程。
2.(1)《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1791年宪法》: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
(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1791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