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13 07:1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甘肃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415.29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煤
B. 风能
C. 太阳能
D. 地热能
2.我国“十二五”规化对“低碳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  )
A. Zn+H2SO4(稀)=ZnSO4+H2↑
B. 焦炭与水蒸气反应:C+H2O(气)H2+CO
C. 太阳光分解水:2H2O2H2↑+O2↑
D. 电解水:2H2O2H2↑+O2↑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 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 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D.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4.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 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C. 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 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
B.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
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D.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6.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B. “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
C. 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D. 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7.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说法合理的是(  )
A. 酸雨——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
B. 白色污染——废弃塑料袋焚烧处理
C. 雾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 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化肥
8.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 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9.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 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 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10.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吸热现象
C.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11.我们的衣食住行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衣料中的蚕丝和涤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 加碘食盐和铁强化酱油都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 建筑高楼大厦时用到的钢是纯净物
D. 用液化石油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12.下列做法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是( )
A. 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B.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 农药化肥的合理施用
D.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13.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油是可燃物
B.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C. 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D. 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14.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泼灭 
B. 碳酸氢钠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在用途上没有区别
15.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 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 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节假日,同学们打算到郊外野炊,请回答下列与野炊有关的问题:
(1)野炊时同学们用铁锅烧饭炒菜,是利用了铁锅的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2)引燃“灶”火后,如果往“灶”里塞的枯树枝太满,“灶火”反而燃烧不旺,且产生很多浓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水把火熄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      。
(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18.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煤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都是新能源。
2.【答案】C
【解析】A.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消耗化学药品,既不经济又不节能,故A不正确;
B.焦炭与水蒸气反应需要高温,故不节约能源,故B不正确;
C.太阳光分解水不需要消耗地球能源,只需太阳光和催化剂即可,是最节约能源的方案,故C正确;
D.电解水需要消耗电能,故不是最节能的方案,故D不正确。
3.【答案】B
【解析】一般说来,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燃烧可以发光或火星四射,所以A是正确的,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也可以是缓慢氧化,不一定就是燃烧,B是错误的,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正确,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也是正确的。
4.【答案】A
【解析】A.芦苇着火,可以用沙子、土、水来灭火,故错误;
B.芦苇属于可燃物,要在仓库外有明显的防火标志,故正确;
C.可燃物与其他建筑之间要留出隔离带,故正确;
D.为了在发生火情时能及时灭火,所以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故正确。
5.【答案】B
【解析】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选项说法正确;B.可燃物要燃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充足的氧气接触,二者同时满足,缺一不可,选项说法错误;C.因为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选项说法正确;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6.【答案】C
【解析】乙醇可由植物种子或果实酿制,沼气可由植物发酵沤制,氢气可由水分解制得,它们都属于可再生能源,A正确;“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B正确;石油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加速开采不符合持续发展的要求,C错误;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是防止水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D正确。
7.【答案】C
【解析】将烟囱加高不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不能减少酸雨的形成;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应使用可降解塑料或减少塑料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减少烟尘的排放,能有效防止雾霾;为减少富营养化污染,应合理使用化肥,但不可能禁止。
8.【答案】B
【解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知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隔绝氧气或空气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
B.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可知图书文字材料起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做法错误;
C.根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故做法正确;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做法正确。
9.【答案】A
【解析】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
B.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燃烧,但是与“浇油”无关,不合理;
C.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
D.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
10.【答案】A
【解析】A.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是对的。
B.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氢气的燃烧等,故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不仅仅是燃烧反应,比如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部分的化合反应等也会放热。故错误;
D.人类利用的能量不完全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比如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就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而获得的,故错误。
11.【答案】B
【解析】A.衣料中的蚕丝是天然纤维,涤纶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选项错误;B.加碘食盐中的碘和铁强化酱油的铁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选项正确;C.钢是铁的合金,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D.液化石油气中含有碳、氢、氧、硫、氮等,会造成酸雨等空气污染,选项错误,故选B。
12.【答案】B
【解析】煤中含有少量的硫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导致酸雨,A是正确的;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导致水和土壤的污染,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B是错误的;
C.农药化肥的合理施用会减轻水的污染,正确;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正确。
13.【答案】D
【解析】物质的着火点是固有属性,是不会降低的,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14.【答案】B
【解析】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钢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在生产、生活中用途更为广泛,故选项说法错误。
15.【答案】C
【解析】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A是错误的;
B.白磷在冷水中,温度达不到着火点,通入空气后也不会燃烧,B错误;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是正确的;
D.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天然气不是可再生能源,错误。
16.【答案】(1)B (2)枯树枝太满,使“灶”缺乏氧气,不能完全燃烧,所以“灶火”燃烧不足,产生很多浓烟 (3)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1)用铁锅烧饭炒菜,是利用了导热性;(2)“灶”里塞的枯树枝太满,会导致氧气不足,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3)用水把火熄灭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17.【答案】(1)烧杯 (2)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解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是烧杯;
(2)罩住白磷燃烧的目的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18.【答案】CH4+ 2O2CO2+ 2H2O 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产物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
【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燃烧的实质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这:CH4+ 2O2CO2+ 2H2O,高压水枪灭火,是把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