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走进神话故事的殿堂
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生词的方法,读懂句子、读懂自然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落实年级段的教学目标。
2、年级: 三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5、学时数: 80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内容分析: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3、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自学字词,读通课文。但学生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
4、设计思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方法,在读中欣赏提升。
教师教学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在课前交流中,了解学情,沟通师生情感。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三、教学过程描述
(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时间5分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还记不记得这些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看他们是谁?【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 西游记 葫芦娃等】他们都是神话故事家喻户晓的人物。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二)板书课题,读题。
? 先指名读课题,再齐读课题
?学生说说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
播放动画,学生欣赏
大声读题,认识盘古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
?学生说说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要点到为止,不要浪费过多时间
播放动画,学生兴趣很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预习了吗?老师考考大家:出示生字
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肌肤 四肢(肌肤、肢,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跟身体有关,很多跟身体有关的字都有月字旁。滋润 辽阔 逐渐 缓缓 一丈 血液(提示血液的血的字音)一丈有多长?(大约3.3米) 2、指名读课文,请五位同学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的主要意思,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就叫它——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4.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板书:创造】
?学生认读生字
肌肤 四肢
滋润 辽阔
逐渐 缓缓
一丈 血液
发现规律,举一反三
“血液”中的“血”多音字辨认
了解一丈的长度,体会盘古的伟大
五位同学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找中心句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学写“创造”生字
?检查预习效果
复习与月字旁的汉字,总结规律
养成认真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学会找中心句,训练概括能力
抓文眼,创造也是本文的生字,指导范写,怎样写既美观、又好看
?
?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
?什么是创造呢?(做出了新的东西)围绕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都有哪些疑问呢?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怎么创造宇宙的?盘古创造宇宙之前是什么样子的?盘古创造宇宙之后是什么样子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
?学生围绕“创造”质疑。
生众说纷纭
?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带着问题读文章,
…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
?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盘古创造宇宙之前是什么样子的?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有一天盘古醒了,他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呢?我们来看看答案藏在哪些自然段里?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我们先来看第二段,看看第二段写了什么?
①理解“抡”的意思。“抡”是什么意思?他怎么想啊?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盘古抡起大斧头,他怎么想啊?
??? 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①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轻”重量小“清”清澈纯净,通过组词来理解字的含义是一种好方法
②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③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a.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b.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分男女生读)
c.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盘古一把斧头就劈开了天地,神奇吗?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开天辟地。我们把这个词批注在书上。
(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第三自然段也藏着一个词语,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否发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第四段,想一想第四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师生合作读,熟悉第四段内容,为想象做准备。?
(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
? 一个变化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听老师读一句,看看你的眼前能够出现怎样的画面。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
盘古的(??? ),变成了(???? )的(???? )。
(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三)、回归整体,升化认识。
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朗读、品味中心句。
教师小结。
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
18?盘古开天地
? 开天辟地
创造???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学生朗读并思考
学生理解“混沌”的含义
学生做动作理解“抡”
学生通过比较体会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组词加深理解,找反义词
学生发现了这一段有不少反义词:
清--重,清--浊,上升--下降,天--地
学生用四字词语概括段意
学生发现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想象说话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学生想象“四季的风”“ 飘动的云”是怎样的?以此举例来想象画面
学生练习:
他坚硬的牙齿,变成了( )
他粗壮的骨骼,变成了( )
他的最后一缕目光,变成了( )
学生课后完成
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讲一讲。
2、课外找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
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混沌”的
混沌:
1、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2、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用老师和学生示范动作理解“抡”
用比较法理解抡的力气大,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通过组词来理解字的含义是一种好方法
用反义词的方法理解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学生养成写批注的习惯
继续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学会找一个自然段的中心句,与前面找一篇文章的中心句形成互相呼应
培养想象,走进文本,积累语言
拓展文本资料
四季的风:
春风是温暖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夏风是清凉的,他赶走了酷暑的炎热。 秋风习习,他翻滚着金色的稻田。寒风凛冽,他送来了银色的世界。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巩固
?
?1、复习生字、生词。
?2、有感情朗读全文,谈感受。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可以感受神话故事想象的丰富、神奇;也可以感受盘古高大、雄伟的形象;还可以体会创造的过程;或者说说学习的收获……
?
?二、复述故事。
?1.提示复述的线索,鼓励学生复述时加入自己的想象。
2、讨论怎样把故事说清楚
?1、学生自由练习。
?
2.提名说故事,集体评议。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复述的顺序和内容给学生做一些提示,如提示学生先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进行复述;也可以边想象画面边复述;还可以按照上节课的板书进行复述;或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复述。
?三、书写生字。
?
?1.指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
①指导易写错的字,如“降”。
?
②指导写左右结构的字,如“液”“滋”等。
1、?练习书写。
?
2.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
?
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
?
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事物特点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宇宙的美丽。…
①积累文中喜欢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
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准备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
四、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神话体裁的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1.课题的引出比较简洁明快,通过动画,容易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阅读期待。
2、字词教学融入课文理解中,在理解词语的时候,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理解词语,感受盘古的人格魅力,如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混沌” 用老师和学生示范动作理解“抡”,用比较法理解抡的力气大,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通过组词来理解字的含义。用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方法多样
而且适当,不仅学生容易掌握,而且也交给学生方法。
3.在这堂课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如第二节的“抡斧猛劈”通过学生自己的动作感受来加以读的感悟;
4.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随机摘录了这一节中的优美的词组,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他的,变成了。”一句话做了知识的铺垫。特别是补充了《四季的风》和《天上的云》两篇美文,对学生有效地拓展。 不过纵观整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文章的情感基调没有把握好。在教学第三节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时,尽管我请了一位学生动作演示,自己还用撼动人心的语言三次煽情,设法拨动学生心中的情感,无奈学生只游离于文字,未能走进人物心中,与之同喜、同忧!想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估计是自己在上课开始就没能好好渲染这个以至于问他们:盘古他顶天立地站了这么久,脚痛了,脖子酸了,他快倒下了,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估计是自己在上课开始就没能好好渲染意境。导致整体情感基调失控。 2.把教学预设的环节漏掉了。课文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学生读文后我问:“雨露的后面有个省略号,你们知道它的秘密吗?”让学生由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学生先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小组里说一说,改一改,最后按序合成一段话。学生说得还算生动,但说好后我原先有个环节,让学生把他们所写的内容加到省略号里去,问他们这个省略号能不能去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宇宙万物是写不完的,加进去后仍然不能省掉,但在教学时把这个环节忘掉了。
课件14张PPT。盘古开天地肌肤 四肢
滋润 辽阔
逐渐 缓缓
一丈 血液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本文的中心句:创造 创造混沌:
1、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2、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我发现了这一段有不少反义词:
清--重,清--浊,上升--下降,天--地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四肢,变成了他的汗水,变成了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四季的风:
春风是温暖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夏风是清凉的,他赶走了酷暑的炎热。
秋风习习,他翻滚着金色的稻田。
寒风凛冽,他送来了银色的世界。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发挥想象,请补充:他坚硬的牙齿,
;他粗壮的骨骼,
;他的最后一缕目光,
; 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讲一讲。
2、课外找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