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人民版选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人民版选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20 19:1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考 纲] 1.《独立宣言》。2.《人权宣言》。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近代中国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课 标] 1.概述《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理解“限制王权、国会权至上”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2.说出《独立宣言》中体现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化进程要有一个从思想理论到制订法律的准备阶段。3.概述《人权宣言》中有关“自然权利”和“最高权利属于人民”的基本思想,理解它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意义。4.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5.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建立的史实,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其它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6.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中关于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规定,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7.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与艰巨性。
一、写进法律文献的民主
1.英国《权利法案》
(1)目的
①英国为限制王权、提高议会权力而于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
②《权利法案》是近代较早把民主思想渗透到法律中的历史性文献。
(2)主要内容
①《权利法案》重申了英国议会所具有的传统权力。
②《权利法案》进一步确立了议会的立法权力,并规定国王不能停止法律的实施,更不能废除法律。
③为削弱国王的军权,《权利法案》明确规定:“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④《权利法案》还规定了臣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议会议员有自由选举和在议会自由演说、辩论或自由议事的权利。
(3)影响
①《权利法案》的颁布,极大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提高了议会的作用,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强调了“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
②《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框架形成。
2.美国《独立宣言》
(1)内容
①着重表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的思想。
②用大量篇幅列举了英国的暴行,为美利坚民族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独立提供了现实理由。
③《独立宣言》庄严宣告,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
(2)影响
①《独立宣言》继承了欧美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斯宾诺莎、洛克等人的天赋人权思想,发展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②集中表达了美国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革命要求。
③《独立宣言》在历史上第一次利用简明的语言、以国家的名义把天赋人权载入法律文献,使之获得了法律效力。
④《独立宣言》不仅开辟了美国民主化道路,而且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3.法国《人权宣言》
(1)内容
①《人权宣言》主要以天赋人权理论为依据,以洛克、卢梭等启蒙学者的“自然权利”、“社会契约”和“主权在民”思想为主要内容,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改变法国封建制度和社会不平等状况的强烈政治愿望。
②《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③《人权宣言》规定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法治的尊重与追求。
④在国家制度方面,针对封建社会的君权及贵族特权,《人权宣言》提出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宣布国家主权来自于国民。
⑤《人权宣言》高度重视人的自由。
(2)影响:《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它将资产阶级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深入的阶段,因此《人权宣言》成为大革命中法国人民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人权宣言》所阐明的民主与自由思想,为后世各国资产阶级制定成文宪法所采用。
(3)《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华。
误区提醒 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都体现了欧洲启蒙思想的精神,但由于两国革命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所以两者的精神实质各有侧重,前者强调的是自由和反抗(殖民)压迫的权利,后者则强调了民主与平等,体现了反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二、实现民主的政治构建
1.英国“让王权不再神圣”的过程
(1)通过议会限制王权,进而通过内战确立了自己的统治,议会权力也随之扩大。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使国王的很多权力逐渐被转移到了议会,议会逐步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逐渐壮大,通过议会改革使议会权力的重心开始逐渐由上院转向下院。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17世纪后期内阁逐渐代替枢密院,成为实际上的最高行政机关。
(2)自1718年后,国王就不再参加内阁会议,而是指定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负责行政事务。
(3)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既完善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又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3.两党制的形成
(1)1679年,议会针对詹姆士公爵的王位继承权问题形成了“托利”和“辉格”两派,政党政治形态初现。
(2)“光荣革命”后,起主要作用的辉格党执政,随着责任内阁制发展,形成两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4.法兰西的共和政体
(1)1791年的制宪会议制定了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1792年9月在人民的压力下,国民公会废除君主立宪制,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通过普选,法国形成了共和体制下的民主政治。
(3)雅各宾派政府颁布的《1793年宪法》规定:法兰西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确立议会共和制。为法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4)1848年法国的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第二共和国的公民享有较为广泛的民主自由权。
(5)1870年,法国人民推翻了第二帝国,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思维提升 (1)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建立、政党政治的出现和逐步完善,基本实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府的政治架构。
(2)法兰西共和政体的建立过程历经艰难曲折,但基本实现了“主权在民、平等共和”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构想。
三、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
1.独立之初的美国民主建设
(1)根据1781年生效的《邦联条例》组成的邦联政府,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2)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了联邦共和制和三权分立原则,但也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2.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利益集团
(1)政府:许多高官来自利益集团或由利益集团推荐。
(2)国会:利益集团影响甚至直接参与政府的决策。
(3)利益集团被称为“政党的补充”或“院外集团”。
思维提升 (1)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的特点是在国家权力分配上采取“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在国家体制上,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制。在联邦与州的关系上,肯定了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原则,同时也确定了联邦与州分权的原则。
(2)美国利益集团为公民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是公民参与政治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反映了公民日益增强的参与意识。
四、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
1.“公车上书”: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想理论传播发展为政治实践,冲破了清政府“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
2.百日维新
(1)措施:在人事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教方面和军事方面推出了众多的改革措施。
(2)评价:近代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实践由此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推翻帝制
(1)辛亥革命埋葬了清王朝的统治,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专制的法律武器。
4.捍卫共和
(1)袁世凯复辟,对外卖国,对内肆意践踏民主。
(2)孙中山领导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发动了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
思维提升 (1)“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以一种社会政治力量表现群众性爱国行动的开始,它将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愿望及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各种问题和盘托出,把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想传播阶段推进到了政治运动阶段。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革命党人用议会民主制来限制袁世凯、维护辛亥革命成果的正义愿望,代表了大多数革命党人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认识。
英法美三国战斗檄文的区别
1.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用法律形式对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加以认定,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
3.《独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独立宣言》中天赋人权与洛克天赋人权的
异同
1.相同点:都是根据自然法的原则提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2.不同点:(1)内容不同:①洛克根据英国革命的要求概括成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②《独立宣言》概括为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2)对象不同:①洛克的天赋人权主张适应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法治的民主制度的要求;②《独立宣言》则适应了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明显缺陷
1.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权利的保障。
2.没有采取地方分权制,不利于民国的巩固。
3.没有贯彻五权宪法的理论。
4.对外没有明确规定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则没有规定平均地权,土地制度条款的缺失是绝大多数国民所关心的重大问题。这既是辛亥革命的果实会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之一,也是临时约法的不足之处。
1.(2010·浙江高考)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请回答:
(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要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的“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现今不列颠国王拒绝批准那些对于公共福利最有用和最必要的法律。……我们谨庄严地宣告: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基本思想?反映在政治上其共同要求是什么?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较,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3)以上三则材料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答案
课时训练
1.(1)《论法的精神》。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既相互独立而又相互监督(或:三权制约与平衡)。
(2)立法权:国会分成众议院和参议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经参议院批准。
(3)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甚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
2.(1)基本思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意三点即可)
共同要求:反对专制(或殖民)统治,实行民主政治。
(2)三权分立。
(3)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推动了人类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