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同心顺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宁德市同心顺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13 06:24:39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宁德市同心顺联盟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1-5 ACCA B 6-10 CADAC 11-16DCBDAB
第Ⅱ卷(综合题,52分)
17.(1)东经增大的方向为东 90°W (2)冬至日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3)D 66°34′ (4)AB 0 18 2 (5)先变快再变慢 昼短夜长,昼将变长 (答对1点1分)
18.(1)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4分)(答中纬西风带或西风带也得分,风带可以不写“带”字,气压带要写“带”字)
(2) ③ C D(写 D C也得分)(3分)
(3)A 上升 北
19.(1)甲(1分) 乙(1分) 乙(1分)
(2)西北风(偏北风)(1分) M地(1分) 与N地相比,M地等压线较密集(1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1分)
(3)冷锋(1分) 大风、降温,伴有雨或雪,可能出现沙尘暴等现象。(答对2点2分)
20.(1)(4分)甲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乙地位于向斜地区,由于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岩石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因此甲地海拔低于乙地。
(2)(3分)丙处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1分)。板块挤压,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1分),导致岩层断裂,丁处上升(1分)形成山地。
(3)(乙、丙任选一个,3分)
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1分),向斜处岩层下弯,结构不稳定(1分),且容易积水(1分),不适合开凿隧道。
丙处岩层发生断裂位移,为断层(1分),断层处岩层破碎,易坍塌(1分),断裂面易发生渗漏(1分)。(两个方案都答,按第一个方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石灰岩是含水层,地下水容易汇聚;石灰岩地层多地下溶洞,地质结构不稳定。)
21.(1)冲积扇 (1分);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1分),在河流流出山口处,由于坡度变缓(1分),河水流速减慢(1分),泥沙堆积在山口前方。(4分)
(2) ①甲:河谷呈深切的“V”型河谷(1分);下蚀(1分);②乙:河谷展宽,河床(河槽)依然呈现“V”型(1分);下蚀和侧蚀(1分);③丙:河谷宽广,呈“U”型槽谷(1分);侧蚀(1分)。(6分)2021-2022 学年宁德市同心顺联盟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满分:100 分;时间:75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
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选择题,48 分)
单项选择题(共 16 小题,每题 3 分,满分 48 分)
宁德市某校学生准备和家人一起观看日出,经查找资料得到连续两日日出、日落时间如下表,
据此完成 1~2 题。
日出(北京时间) 日落(北京时间)
第一天 06:50:19 17:20:29
第二天 06:50:35 17:21:10
1.据表中所示信息判断,拍摄期间最接近的节日是
A.元旦 B.劳动节 C.儿童节 D.国庆节
2.拍摄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A.北半球 向北移 B.北半球 向南移 C.南半球 向北移 D.南半球 向南移
北京时间 2021 年 10 月 16 日 0 时 23 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三运载火
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 582 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
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图 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据此回答 3~4 题。 甲
3.当日,地球最接近

A.甲 B.乙
C.丙 D.丁
4.在巴西利亚(47°56′W,15°47′S)的华人收看

直播的时间是
图 1
A.10 月 15 日 13:23 B.10 月 15 日 19:23 丙
C.10 月 16 日 05:23 D.10 月 16 日 13:23
图 2中图 a 为某著名“飞来石”景观图,它与下部的基座平台原系一体,都是由花岗岩所构成,
图 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 5~6 题。
第 1 页 共 6 页
外力作用
甲 乙


a b 图 2
5.形成“飞来石”景观的岩石属于图 b 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6.该景观形成所经历的地质过程可能是
①冷却凝固 ②地壳抬升 ③岩浆侵入 ④风化侵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2021 年 10 月 8 日台风“狮子山”刚刚影响过海南等地,13 日台风“圆规”又接踵而至。从 11
日开始,“圆规”就给福建、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带来强风雨影响,登陆时强度为台风级,成为
今年以来影响华南的最强台风,也是近五年以来登陆海南的最强台风。据此完成 7~8 题。
7.与台风“圆规”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A B C D
8.台风“圆规”危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风力强 ②携带水汽多 ③预警响应慢 ④台风灾情叠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河流主航道一般为水流最深处的航线。图 3为南半球的某河流,
箭头表示河流流向,据此完成 9~10 题。 沙洲 ① ②
9.该河流的主航道最可能经过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③
10.甲沙洲面积不断增大,与周围小沙洲连接后将形成 ④

A.三角洲 B.新月形沙丘
图 3
C.河漫滩平原 D.洪积扇平原
图 4 示意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回答 11~12 题。
第 2 页 共 6 页
图 4
11.直接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②增强,③减弱 B.②减弱,③增强 C.②减弱,④增强 D.③增强,④减弱
图 5为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 13~14 题。
13.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甲处气温比丙处低
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D.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14.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地球表面
A.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图 5
B.③气流比较湿润
C.④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
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
下表是某地某月 1日至 5 日的气象资料,图 6为气压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 15~16 题。
气温(℃)
气压(hPa) 天气现象
平均 最高 最低
某月 1日 20 28 12 1 002.5 晴,1~2级偏北风
某月 3日 9 17 2 1 005.0 中雨,6~8级偏北风
某月 5日 7 13 0 1 008.0 阴转晴,2~3级偏北风
15.上表中所述天气系统与图 6中气压变化曲线对应正确的是
A.冷锋---① B.暖锋---② 气压
C.冷锋---③ D.暖锋---④ ①

16. 下列天气现象与文中所述天气系统有关的是

A.江淮地区的梅雨 B.北方夏季的暴雨

C.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D.福建夏秋季的台风 时间
图 6
第 3 页 共 6 页
第Ⅱ卷(综合题,52分)
17.读图 7(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12 分)
图 7
(1)此图所示为南极点为中心,判断依据是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坐标是_______。
(2)此图所示的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其判断依据_______。
(3)A、D、E点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__,该日 A 点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为______。
(4)图中表示晨线的是______;B 点的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时,C点的日落地方时为_________时。
图示北京时间为_______时。
(5)图示日期之后一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将如何变化______ ,宁德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为______。
18.图 8示意北半球大气环流,读图回答问题。(10 分)
a ① 90°N
D 60°

C 30°
B

A 0° 图 8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
A ,B ,C ,D 。(4 分)
(2)低纬环流圈是 (填数字),锋面 a由 和 (填字母)交汇形成。(3 分)
(3)图中主要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为 (填字母),近地面空气以 (上升/下沉)
运动为主。夏至日,该气压带位置相对于赤道偏 (北/南)。(3分)
第 4 页 共 6 页
19.图 9为亚洲部分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问题。(10 分)
图 9
( 1)图中甲、乙两地为高压中心的是 , 中心气流上升的是 ,气温日较差较小的
是 。(3 分)
(2)此时 M 地的风向是 ,M、N 两地风力较大的是 ,理由是 。(4
分)
(3)图中天气系统 A 是 ,未来几天北京的天气状况是 。(3
分)
20.下图为沿回归线所作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图中石灰岩层形成年代早于砾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分)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地的地表海拔低于乙地的原因。(4 分)
(2)结合图文材料,说明丁山的形成过程(3分)
第 5 页 共 6 页
(3)该地区要开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选址分别有甲、乙、丙三个规划方案,最终选择甲方案。
请从工程的安全性和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说明没有选择乙、丙方案的理由。(乙、丙任选一个,3 分)
21.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0 分)
图 c 河流三段横剖面
(1)指出图 a 地貌类型,并说明图 a 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4 分)
(2)结合图 b 和图 c,分别指出图中河流的甲、乙、丙三段的河谷特征和主要的流水侵蚀作用类型。
(6分)
第 6 页 共 6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