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体操——前滚翻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水平四)七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体操——前滚翻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水平四)七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1-12-13 09:3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前滚翻》教学设计
本课的设计理念: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 注重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同时,注重学生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的改良。体育来源于生活,应服务于生活,通过技巧练习增强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特别是灵敏素质的发展,能在身体失去平衡时更好地使用来保护自己。本课将以技术学习和练习为主线,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为形式在和谐学习氛围中愉悦地开展学习。
教材分析:
前滚翻是体操教学中重要的内容,熟练地掌握前滚翻,可以提高学生在瞬间运动中控制身体、避让风险的能力,改善身体的平衡感觉,是必须要教好的教材之一。
本课本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正确体验上下肢协调用力和上肢撑垫后缓冲及低头团身的技术,形成正确的前滚翻的概念,部分学生在本节课能够较正确地作出正确的动作。正确地掌握技术,形成技能需要多次的重复练习,程序性技能一但形成,就可能在遇危险的时候,本能性地做出保护自己的反应,所以,后继的学习中还需多次的练习。
学情分析:
本学校地处开发区境内,属于城乡结合部,约50%以上的学生来自各省打工子女,身体超重或过轻的学生较多,加之体育教师为了规避风险,体操内容的教学根本就没有,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前滚翻和后滚翻,有些孩子在小学根本就没好好上过体育课,基础很差,据此,本人采用辅助练习与诱导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消除畏惧心理,自然过渡完成前滚翻学习任务。
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本课教学侧重于前滚翻的技能教学,重点体会和掌握手臂撑垫后的缓冲、低头团身的技术环节。
重点设置的依据:
1.前滚翻要求手臂支撑缓冲,团身翻转,事实上,由于学生缺乏翻转感知,产生畏惧,会造成头顶撞垫和摔背。
2 .前滚翻低头团身是前滚翻的关键、重点也是前滚翻的关键、重点,是防止摔背的重要环节。
突破方法:
1. 仰卧团身前后摆动,体验翻转感知。
2. 屈体,撑垫缓冲,体验缓冲的方法。
3. 屈膝、蹬地低头,感知蹬地、手臂撑垫的方向。
4. 高位完成练习,体验失去重心后,如何保护自己,减轻伤害。
二、难点分析:
自我本能的保护使得学生对前滚翻会产生畏惧心理,消除畏惧心理和手臂缓冲与团身的衔接是前滚翻的难点。
难点设置的依据:
1. 由于前滚翻时,有头向下的过程,异位感知缺乏,本能的保护,产生畏惧心理是自然地事,甚至无法完成练习。
2. 前滚翻动作的完成只需很短时间,手臂撑垫后什么时候缓冲,缓冲时间多长时间,老师很难讲清楚,学生很难看清楚。
突破方法:
1分段体验,认识动作过程。
2.循序渐进逐步理解动作。
3.改变位置,感知时空、体位的变化。
教学特点:
1.教师并不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接向学生示范、讲解前滚翻,而是通过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逐步过渡,让学生感知前滚翻过程,回避和克服畏惧心理。
2.采用个体学习成果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采用小组内互助学习,培养学生互助意识,提高学生练习的成功率。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前滚翻 (水平四 七年级)
教学目标:1.通过辅助练习和诱导性练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 2.通过练习、指导、纠正,60%学生能正确作出符合规格动作 3.在自我展示、教师评价、互助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信心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蹬地后的圆滑团身 教学难点:畏惧心理的克服和手臂缓冲与团身的衔接
课的结构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引 导 准 备 10' 1.教学常规 1′ 2新课导入 2′ .游戏:报数成3′ 3.专项准备活动:4′ 3.1踝、腕、颈关节的活动 3.2正压腿(4×8) 3.3体转运动(4×8) 3.4直腿立位体前屈 1.1向学生问好 1.2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 1.3安排见习生和服装的检查 2.影片场景介绍和鱼跃前滚翻运用 3.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 3.2参与组织学生动 4.1调动队形成四列横队(做操队形) 1.2带领学生完成专项徒手操 1.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汇报人数 2.感受场景气氛,讨论。 1.2向教师问好 1.3明白学习内容与要求 3.1明白玩的方法 3.2和同伴合作进行游戏 4.按教师要求站好队,认真完成徒手操 1.四列横队 要求:队伍整齐、精神饱满 2. 四列横队 3.围绕跑道,有节奏进行慢跑,按教师口令和示数快速结合。 4.四列横队成做操队形 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到位
技 能 学 习 与 发 展 25' 1.辅助性练习练习: 1.1 示范与讲解与 团身 1.2仰卧团身滚动×4次 1.3原地屈膝团身缓冲撑垫×4次 2.诱导性练习 2.1站立屈体、撑垫前滚翻 2..2蹲立、团身、蹬地前滚翻×5-6次 2.3高位,前滚翻 (站在高出练习垫10-150cm叠层垫上,完成前滚翻×5-6次 2.4展示性练习 2.5提高质量练习×5--6次 3.力量素质练习 俯卧撑男生累计40,女生累计30 1.1教师示范,讲解要点,演示团身的方法 1.2教师师范练习方法,指导学生仰卧团身练习 1.3示范练习的方法,指导学生练习,告诉学生正确感觉和作用 2.1示范、讲解站立屈体前滚翻,指导并纠正学生练习 2.2示范、讲解蹲立、团身、蹬地前滚翻和帮助保护方法。 2.3示范、讲解高位、前滚翻练习在生活中的保护作用和意义。 并巡回指导。 2.4教师鼓励学生出列展示(站在高出练习垫10--15cm垫子上向下完成前滚翻),教师参与点评。 2.5教师巡回指导学生 3.指导学生在本组的垫子四周,撑垫练习 1.1认真观察示范,形成印象 1.2认真观察和练习仰卧团身滚动 1.3认真练习,理解老师的讲解,体验身体前倾、重心前移动的感觉 2.1认真练习,体验远距离蹬地完成前滚翻的感觉,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指导 2.2认真观看示范,积极练习并正确感知手臂缓冲,头的触垫滚动。 2.3认真参与练习使体验身体失去平衡时的处理方法。 2.4踊跃参与展示,克服紧张、自卑心理。 2.5继续认真练习,完成前滚翻并接受教师和同伴的建议 2.6踊跃参与展示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3.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 . 场地安排: 1.1 体操垫5张,围绕教师认真观看 1.2围绕垫子,背对垫子,蹲立,后倒,体验滚动。 1.3练习队形和要求同上 2.1练习方法同上 2.2垫边站立,依次练习,排头帮助保护 2.3原队形练习,依次有序 2.4在中心的垫子上进行展示。 2.5在各组的垫子上依次有序练习 3.自觉、规范完成练习
结 束 本 课 5' 1.结束本课 2.布置回收器材 1..鸣哨,集合队伍 教师和学生回顾练习方法和前滚翻的作用和意义。指出本节课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后改进的方法。 2.指定小组回收器材 1.认真向别人学习,敢于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帮组同学练习,力争更多的人完成练习。.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2..按老师要求放入指定位置 1.四列横队,队伍整齐,认真听讲 2.主动参与回收器材
场 地 与 器 材 大体操垫5张 小方垫10张 强度 及 密度 中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