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比热容(课件+素材)(69张PPT)202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同步教学精选

文档属性

名称 13.3 比热容(课件+素材)(69张PPT)202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同步教学精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13 10:48:17

文档简介

(共69张PPT)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人教版
第十三章 内 能
第3节 比热容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会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1
2
3
通过比热容的实验,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在实验中的作用。
4
教学目标
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热量计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你去过大海边吗?烈日下的中午,当你在水中游泳上岸时,脚踩在沙子上有什么感觉?与在水中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②而到了傍晚,沙滩凉了下来,海水却还暖暖的。
白天海水凉,
沙滩烫脚。
傍晚沙滩凉,
海水却暖暖。
同样的太阳照射下,为什么沙子和水的温度不同?
课堂引入
想一想
上海市这天白天的最高温度36℃,夜间的最低温度为29℃。
②比较下面两幅图,看一看两地的气温情况,发现什么规律?
吐鲁番市这天白天的温度可以达到42℃,而夜间温度会降到8℃ 。
1
2
课堂引入

为什么沙漠地区比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大?
这与物质吸热情况有关,今天一起学习 《第3节 比热容》
1
2
上海市这天的温度差只有7℃
吐鲁番市这天的温度差达34 ℃
课堂引入

比较物质吸热的能力
1
①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不同物质,当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
物质吸收的热量可能哪些因素有关
150克水
150克煤油
想一想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想一想
2
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以烧水为例,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①在烧水时,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
结论
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有关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② 将一壶水加热到50 ℃ 的温水与加热到100 ℃ 的沸水时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
一壶水
一壶水
加热到100 ℃ 的沸水,吸收的热量多。
结论
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水升高的温度有关
想一想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升高的温度
小结:影响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
吸收
热量
结论
同种物质,物体的质量越大、升高的
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不同物质的物体,比如一杯水和一杯油,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也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①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②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可能相同。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150克水
150克煤油
猜想与假设
想一想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Ⅰ. 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是:质量相等,使其吸收的热量相等;
Ⅱ. 改变的物理量是:不同物质。
Ⅲ. 怎样测量物质吸收的热量:因为热量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我们可以用加热时间来比较物质吸收的热量。
①该实验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3
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情况
实验方案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②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
Ⅰ. 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看升高温度的多少,升高温度小的吸热能力强。
Ⅱ. 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
③要使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对物体加热,目的是:
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使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④转换法
因为液体吸收的热量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我们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间接地表示液体吸收的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
加热的时间t
吸收的热量Q
吸收的热量相等
加热的时间相同
=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质量相等的水与煤油
温度计2支
秒表
电加热器2个
实验器材(第一套方案)
电加热器
煤油

秒表
温度计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实验器材装置图(第一套方案)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质量相等的水与煤油
温度计2支
秒表
酒精灯2个
煤油

温度计
铁架台
秒表
酒精灯
铁架台
实验器材(第二套方案)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实验器材装置图(第二套方案)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②按照如图所示安装器材。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下加热前水和煤油的温度。
①取质量相等的水与煤油各40克。
实验步骤
4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③接通电源,同时对烧杯中的水和煤油加热3~5分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④停止加热,同时读出两只温度计的示数,记下水和煤油的温度。
⑤算出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各升高多少℃。
⑥记录实验数据。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液体 质量 (克) 初温 (℃) 加热时间 (分钟) 末温 (℃) 升高的温度
(℃)
水 40 20 5 56 36
煤油 40 20 5 65 45
⑦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质量相等的水与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的多。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进一步推理
结论
质量相等的水与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实验结论:
质量相等的水与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的多。
分析与论证
5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结论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换用其他物质进行实验,发现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也不同。
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不同
6
一、比较物质吸热的情况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视频演示《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视频演示《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

比 热 容
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焦的热量。
我们来看看物理学家通过实验获取的数据:
想一想
水与煤油,哪一种物质吸热的能力更强?你能否比较?
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不同。那应该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3千克的煤油,温度升高2℃,需要吸收12.6×103焦的热量。
二、比热容
液体 质量 m(千克) 升高的温度 △t(℃) 吸收的热量 Q(焦)
水 1 1 4.2×103
煤油 3 2 12.6×103
【焦/(千克·℃)】
4.2×103
2.1×103
比较水与煤油吸热的能力
水吸热能力比煤油强
结论
比较物质吸热的能力可比较
我们可以计算出1千克煤油温度升高
1℃时吸收的热量,即可进行比较:
=2.1×103焦/(千克·℃)
二、比热容
②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①物理意义:
用来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③定义式:
比热容
Q :物质吸收的热量;
m:物体的质量;
Δt :升高的温度; Δt =t末温 - t0
C :物质的比热容。
1
比热容
C
二、比热容
④公式中各物理量及其单位:
Q :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
m :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
Δt :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单位:摄氏度( ℃ )
吸热时Δt =t 末温- t0 放热时Δt =t0 – t末温
C :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焦/(千克·℃),符号: J/(kg·℃)
C
二、比热容
⑤比热容的单位:
焦/(千克·℃),符号: J/(kg·℃)
焦每千克摄氏度
⑥实验证明: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 ℃时放出的热量,
也等于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⑦水的比热容是:
4.2×103焦/(千克·℃)
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读作
意义:
二、比热容
Ⅰ. 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不变的,与质量、变化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无关,它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水结冰后,冰的比热容是:
2.1×103焦/(千克·℃)
二、比热容
Ⅱ. 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吸热能力,比热容越大,越不容易升温,也不容易降温。比热容也可以理解为反映了物质对冷热反应的灵敏程度,比热容越小,对冷热反应越灵敏。
Ⅲ.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情况下是不同的,可以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二、比热容
从上表中你可发现什么规律?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的比热容最大,约是砂石的4.5倍。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值不同。
水 4.2×103 砂石 0.92×103 铁.钢 0.46×103
冰 2.1×103 玻璃 0.67×103 铜  0.39×103
煤油 2.1×103 橡胶 1.7×103 水银 0.14×103
酒精 2.4×103 水蒸气1.88×103 铝   0.88×103
甘油 2.5×103 干泥土 0.84×103 铅   0.13×103
不同种物质,比热容值一般不同。
01
02
03
2
二、比热容
水比热容大的应用及现象主要分三个方面:
①用热水取暖;
②用冷水冷却发动机;
③影响气温;例如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应用
由上表可知,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所以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气候的变化影响也比较大。
水的比热容
4.2×103焦/(千克·℃)
3
二、比热容
 ①不考虑经济成本,谈一谈暖气用水好,还是用油好?
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油的大,在质量一定时,降低相同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用热水取暖效果好。
二、比热容
②汽车发动机为什么用水来冷却 有什么好处
水的比热容 4.2×103焦/(千克·℃)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热量多,用水作冷却剂效果好。
二、比热容
③为什么沿海地区比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小?
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所以海水升温比沙子慢;因此白天海水温度低,沙子温度高。
晚上没有光照时,海水和沙子放出相同热量时,海水降低的温度比沙子的小。所以海水温度高,沙子温度低。
二、比热容
砂石的比热容比较小,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比其他物质的要大。
   ①吐鲁番夏天最高温度大多在四十多摄氏度,居中国之首,而火焰山又是吐鲁番最热的地方,其表面温度最高曾达到八十多摄氏度。但一到晚上气温一下子就降到二十多摄氏度,空调都不用开 。
火焰山的温度计
4
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呢?
二、比热容
  城市内有大量的钢筋水泥建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炎炎夏季,都市气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5℃,这就是热岛效应,你能够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②城市的“热岛效应”
二、比热容
②城市的“热岛效应”
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比热容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吸收热量多,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
二、比热容
种草种树。绿地能吸收太阳辐射,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热量,降低环境空气的温度。
修建人工湖,利用水的吸热本领强,来调节气温。
②解决“热岛效应”的一些方法:
二、比热容
③体温计中为什么用水银作测温介质 用水可以吗
水银的比热容 0.14×103焦/(千克·℃)
因为水银的比热容小,与质量相同的水比较,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量大,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明显,便于精确读出温度。
二、比热容
④海陆风和陆海风的形成
谈起夏日海风,你可知道,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白天和夜晚的风向往往是不同的,你知道白天风是从哪里吹向哪里?夜晚呢?为什么?
二、比热容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所以在近地面,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陆风”。
Ⅰ. 海陆风的形成
二、比热容
Ⅱ.陆海风的形成
而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温度高,海洋气流上升,陆地空气流向海洋,风就从陆地吹向海上,形成“陆海风” 。
二、比热容
Ⅲ. 海陆风和陆海风的形成对比
陆海风
海陆风
二、比热容

热量的计算
②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为:
③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t0 表示物体原来的初温度,t 表示物体的末温度。
热量的计算
Q吸=cm (t-t0) =cmΔt
Q放=cm (t0-t) =cmΔt
1
C
①根据比热容公式
三、热量的计算
各物理量单位的选择
Q吸=cm (t-t0)
=cmΔt
2
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
C: 物质比热容,单位:
焦/(千克·℃)
m: 物质的质量,单位:
千克
△t: 改变的温度,单位:


三、热量的计算
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一质量为500g的高温物体投入质量为8kg、温度为20℃的水中,如果物体放出的热量是2.73×106J,不计热量损失,则水的温度会升高到多少℃?
解:根据热量公式 Q = cmΔt,水升高的温度为:
由于t0+Δt=20℃+81.25℃=101.25℃>100℃,又因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后温度会保持100℃不变,故水的末温为100℃。
3
例题
三、热量的计算

课堂练习
1.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比热容跟温度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C、物体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D、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C
四、课堂练习
2. 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 )
A.比热容跟热量成正比
B.比热容跟质量成反比
C.比热容跟温度变化量成反比
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和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定值。
D
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不变的,与质量、变化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无关;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和温度变化量的乘积之比即为比热容:
C
四、课堂练习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D
四、课堂练习
4.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致受冻,傍晚时要向秧田里多灌些水。这是因为水的 ( )
A、密度大 B、比热容大
C、温度高 D、热膨胀大
B
四、课堂练习
5. 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无关系的是( )
 
 
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B.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
  C.夏天洒水降温
  D.滩涂湿地温差小
C
A B C D
四、课堂练习
6. 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多少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 )
A、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C、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D、不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定不同
B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反映物体放出热量多少跟物质种类有关,应该控制物质的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相同,物质种类不同。
四、课堂练习
7. 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B.比热容小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C.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大
D.升高温度相同,与比热容大小无关
A
根据Q=cm△t可知:吸收的热量Q与质量m相同,比热容C越大,则△t越小。
四、课堂练习
8.将质量、初温分别相等的铁块和铝块(c铁  A.铁块和铝块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B.铝块比铁块吸收的热量多
  C.铁块比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解析:初温分别相等的铁块和铝块放在沸水中煮一段较长的时间,则它们的末温度相等,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根据Q=cm△t可知:m与△t相同,因为 C铁B
四、课堂练习
9. 质量为10kg的水的温度从25℃升高到65℃,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解:Q吸=cm(t-t0)
=4.2 × 103J/(kg·℃) ×10kg ×(65℃-25℃)
=1.68 × 106J
答:水吸收了1.68×106J热量.
四、课堂练习
  10.一个质量为250 g的钢件,加热到560 ℃,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 ℃,这个钢件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
Q = cm(t-t0)
  =0.46×103 J/(kg·℃)×0.25 kg×(560 ℃-20 ℃)
解:
答:钢件在冷却过程中放出6.21×104 J热量
【钢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
= 6.21×104 J
四、课堂练习
11. 小明想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他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中,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该实验中除了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外,还有 必须完全相同。
(1)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本领与物质种类的关系时,由于是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即沙子和水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所以可以利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加热时间
加热方法
(2)要探究物体吸热升温的属性,根据控制变量法要保证沙子和水的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还要保证相同时间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加热方法应该相同;
四、课堂练习
11. 小明想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他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物质种类
(3)他得到如下实验数据,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物质 质量m(千克) 升高温度Δt(℃) 加热时间t(分)
水 0.1 10 2
煤油 0.1 10 1
四、课堂练习
11. 小明想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他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煤油
(4)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升高的温度更高。
(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物质 质量m(千克) 升高温度Δt(℃) 加热时间t(分)
水 0.1 10 2
煤油 0.1 10 1
水的导热性能好(煤油的导热性能不好)或煤油里温度计玻璃泡插入比较浅;没有用搅拌棒搅拌等。
四、课堂练习
(6)另一组的小华采用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来进行探究,你认为他的方案可行吗?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11. 小明想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他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可行
物质 质量m(千克) 升高温度Δt(℃) 加热时间t(分)
水 0.1 10 2
煤油 0.1 10 1
四、课堂练习
视频欣赏《比热容》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①物质的吸热能力:与质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种类有关。
比热容
比热容
②物理意义:用来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③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⑤单位:J/(kg·℃)。
④公式: c = 。
⑥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热量的
计算
影响吸放热多少的因素:物质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
计算公式
①吸热公式:
②放热公式:
Q吸=cm (t-t0) =cmΔt
Q放=cm (t0-t) =cmΔ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