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2.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应用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会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小华生日会的情景。)
老师刚才听说咱们班级有一名同学明天过生日,是谁让老师认识一下好吗?老师代表全班同学祝你生日快乐。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是小华的生日,他还想邀请同学们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呢,你们想去吗?为了表示祝贺我们为他买了一个生日蛋糕,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一个蛋糕145元, 40人平均每人应该拿多少元钱?
145÷40=3.625(元)。
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用四舍五入法来解决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10。
我们来到了小强的家里,发现小强的妈妈王阿姨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让同学们帮忙解决: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需要准备几个瓶?(课件出示。)
(1)你们能帮助小强的妈妈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试一试吧!
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2.5÷0.4=6.25(个)。
(2)到底应该准备6个瓶子还是7个瓶子呢?请同学们小组商量一下。(生讨论。)
老师也同意你们的说法,像这样根据实际情况,6个瓶子不能把所有的香油都装下,所以还应该再准备一个瓶子,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小数部分上的数字是多少都要向整数部分进一,这种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你们能给起个名字吗?
进一法。 同学们,你能举一个在生活中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的例子吗?(生举例。)
(3)你们举的例子很恰当,说话很完整,在生活中遇到租车、租船、用容器装东西的时候往往就能够用到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2.教学例题10第2小题。
这个问题解决了,王阿姨非常高兴,为了表示感谢,想在生日会上送给大家一些小礼物,并想包装一下。(课件: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绳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你们还想帮助王阿姨解决这个问题吗?
(1)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25÷1.5=16.66(个)
(2)到底能包装16个还是17个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
谁来汇报一下到底能包装几个礼盒?
(3)你们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同意你的说法。像这样根据实际情况,剩下的丝带不能再包装一个礼品盒了,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数部分无论是几都舍去,像这样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你们能给起个名字吗? 去尾法。
谁能举一个在生活中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例子?
如:用毛线编中国结,一个中国结需要10米的毛线,有56米长的毛线可以编几个中国结?这样的题就应该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做一件衣服需要2米布,有11米布能做几件衣服?这样的题也应该用去尾法来取近似值。
小结:你们举的例子非常符合实际,在生活中,遇到用布做衣服,用铁皮做水桶有时就会用到去尾法来取近似值。
三、尝试应用
判断用进一法还是用去尾法.(让中下生回答)
国庆节五(1)班16名同学到世界之窗游玩,每3个同学一条船,需几条船?
夏铭用彩纸折叠纸飞机,每5张纸折一架,34张纸可以折几架?
一种圆珠笔2.5元钱一支,12元钱最多能买几支?
校办工厂把105个乒乓球装箱,每20个装一纸箱,需要多少个纸箱?
1、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男上衣? 42÷2.5=16.8(件)
2、仓库有18.6吨水泥,用载重2.5吨的卡车运到工地,需要多少辆卡车才能运完? 18.6÷2.5=7.44(辆)
2、解决问题(让优等生回答)
(1) 有2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需要几个袋子?
(2)有5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可以装满几个袋子?
老师点评。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商的近似数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五、作业
第41页练习九,第7、8、9题。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近似数——进一法和去尾法
(1) 2.5÷0.4≈7(个)。
答:需要准备7个瓶.
(2)25÷1.5≈16(个)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
课后反思:
今天上了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一课,这节课的难点在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取近似值。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学,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中的疑问。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交流,参与热情高涨。学生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要比我想象的好,通过展示自学心得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去尾法”、“进一法”的方法。
然后,我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运用“去尾法”、“进一法”的例子,学生兴致很高,踊跃展示自己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邓波把原本该用去尾法的理解成要用进一法。班上同学指出她的错误后,我马上说:“究竟什么时候用进一法、什么时候用去尾法,看来够让人迷惑的?谁能总结一下,怎样才能不混淆?”孩子们马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孩子们各抒己见,面红耳赤。最后集合全班同学的发现,大家总结出这两种方法的使用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在准备材料上要用进一法,就是要准备充足一点,比如装香油时准备瓶子的数量,做衣服准备的布料等;在生产产品和购物时要用去尾法取近似值,就是不能有残缺,比如用丝带能包装几个礼品盒,用面粉能做几个蛋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