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人教版
第十三章 内 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能通过宏观现象推测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作用力。
1
2
3
4
教学目标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想一想
课堂导入
向教室内喷洒几滴香水,前几排的同学闻到什么味道?过几分钟,后面的同学能闻到吗?
为什么能闻到香水味?
1
回忆生活中的现象
2
课堂导入
厨师在做饭时,能闻到菜的味道
春天花开的时候,能闻到花香
这是与分子有关的现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一
物质的构成
课堂导入
古代道家庄子思想
1
我国古代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约前369――前286年)曾说: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你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吗?
一尺长的棍棒,每日截取它的一半,永远截不完。
体现了物质是“无限可分” 的思想
课堂导入
一杯水
大水滴
小水滴
如果把一杯水分为一些大水滴,我们知道大水滴一定还是水,如果经过多次分,水滴会越来越小,但是还具备水的性质。
想一想
物质真的是“无限可分” 吗?
请你想一想,能不能无限的分下去呢?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
2
分子、原子
①水不会无限可分,当分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具备水的性质了。实际上就会变为一个一个的水分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我国在国际上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内部结构
②对于其它物质,也是跟水类似,当分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具备原物质的性质了。也会变为一个一个的分子或原子。
一、 物质的构成
科学研究发现: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
分子、原子
电子显微镜下的铝合金表面原子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
分子的体积非常小,用肉眼直接看不到,用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分子、原子。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电子显微镜下含3个水分子的钠离子水合物
一、 物质的构成
分子间存在间隙
50ml水
50ml酒精
总体积100ml
①准备50ml水和50ml酒精
②先把50毫升的水倒入量筒内,然后再把50毫升的酒精倒入混合。
③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3
一、 物质的构成
视频演示《分子间存在间隙》
在酒精与水的混合过程中,从微观角度看,实际是水分子与酒精分子混合在一起。
想一想
实验表明:水与酒精分子间存在间隙。
混合后总体积
<100ml
把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减少的那部分体积到哪里去了?
一、 物质的构成
要想数完需要80年
4
分子非常小
1cm3空气中分子数大约有2.7×1019个
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体, 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米,即百亿分之几米,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现代大型计算机每秒可以计算100亿(1010)次,如果人们计数的速度也这么快,一个人要把1 cm3空气中的分子数完,猜一猜,需要多长时间?
一、 物质的构成
视频欣赏《分子、原子》
二
分子热运动
下方的二氧化氮分子运动到空气瓶中.
说明:
上方的空气瓶慢慢地由无色到有色。
现象:
① 扩散
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二、 分子热运动
②气体的扩散现象
香水的味道
桂花飘香
炒菜的味道
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二、 分子热运动
2
液体的扩散
界面清晰
界面模糊
融为一体
①讲解水和硫酸铜溶液的扩散实验:
实验表明:液体可以发生扩散
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紫色的硫酸铜水溶液(开始时,因为密度比水的大,会沉在下部)。
二、 分子热运动
②你能说出一些液体间扩散的例子吗?
被污水污染的河流
1
调酒师调酒
2
酱油与醋混合为调料
3
二、 分子热运动
固体的扩散
5年后切开
①历史实验: 把铅板和金板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
铅板里会渗入一些金,金板里面会渗入一些铅,互相渗入1毫米。
3
实验表明:固体可以发生扩散
放置5年
二、 分子热运动
②固体间扩散的例子
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该过程原子发生了扩散。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
2
堆放煤炭的墙角,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会变黑,表明煤炭分子发生了扩散。
1
渗碳
二、 分子热运动
4
扩散现象可发生在气体分子之间、液体分子之间、固体分子之间,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知道扩散的快慢吗?
气体、液体、固体扩散快慢对比
结论
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
二、 分子热运动
下列现象是扩散现象吗?
尘土飞扬
雪花飘飘
桂花飘香
想一想
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尘土、雪花都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并不是分子的扩散现象。
二、 分子热运动
5
扩散现象表明
1
2
3
结论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 分子热运动
在两个烧杯内盛有质量相等的热水、冷水,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观察现象。
6
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
一段时间后,热水先变红
1
热水
冷水
2
二、 分子热运动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上述实验: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7
分子热运动
温度低,分子运动慢
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二、 分子热运动
视频演示《扩散》
小结
二、分子热运动
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把分子的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01
02
03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既然分子在不停运动,为什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不会分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固体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
1
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
想一想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将两个表面光滑、干净的铅块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观察现象。
两铅柱底面削平
现象:两块铅会结合起来,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在下面吊一个重物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演示实验《分子间存在引力》
我们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又通过刚才的实验知道,分子间存在引力,那么为什么分子不能都吸在一起呢?这不是矛盾吗?
分子间一定还存在排斥力!
怎样证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再压缩。
想一想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①找一个注射器,桶内加入一些水(或用空气),用手指封住口,另一支手用力压缩活塞时,体验所用力的大小。
现象:会发现用力压缩时,活塞内的水会产生“抵抗”。
说明:当分子间距离变小时,分子间相互排斥,存在斥力。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②找一个注射器,桶内加入一些水,用手指封住口,另一支手用力向外拉活塞时,体验所用力的大小。
现象:会发现用力向外拉时,活塞内的水又会吸引。
说明:当分子间距离变大时,分子间相互吸引,存在引力。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当筒内分子间距离变小时,分子间相互排斥;
结论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1
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
当筒内分子间距离变大时,分子间又相互吸引。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跟分子间距离有关系,就好比用弹簧连接起小球的情景。
2
用类比的方法理解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
当压缩固体或液体时,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阻碍分子靠近,所以固体或液体能够保持一定的体积。
当拉伸固体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阻碍分子远离。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②当两个分子的距离变大时,
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③当两个分子的距离变小时,
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3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①当两个分子的距离处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引力与
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3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①固体分子间的情况
固体分子间距离很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所以很难被压缩,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就像教室中坐在凳子上听课的学生。
4
固体、液体及分子的排列及作用力情况
固体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②液体分子间的情况
液体分子间距离比固体的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很难被压缩,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明显的流动性。
就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
液体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③气体分子间的情况
气体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间没有力的作用,所以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
气体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分子间距离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很难被压缩,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气体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间没有力的作用,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5
固体、液体及分子的排列及作用力情况对比
液体分子间距离比固体的大,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具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气体
液体
固体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①为什么破镜难以重圆?
因为破镜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平衡距离,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很小,所以不能把破碎的镜子重新聚合在一起。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
解析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② 两块纯净的铅稍用压力就能合在一起;而打碎的玻璃用再大的力也不能合在一起,这是为什么?
铅块切口很平时,稍用压力就能使两断面分子间距达到吸引力作用的距离,从而使两端铅块重新结合起来。
玻璃断面凹凸不平,即使用再大的力也不能使两断面间距接近分子引力作用的距离,则不能重新接合。
解析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课堂导入
视频欣赏《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 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3米3
B .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 .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 .物体当中有些分子在运动,有些分子静止
C
3. 不同的物质在____________时,彼此___________ 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2.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
分子
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引力和斥力
互相接触
进入对方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4. 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 ;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这表明分子间有 力;风吹荷叶摇晃,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引
运动状态
课堂练习
5.下列选项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
B.炒菜时放盐使菜变咸
C.酒香不怕巷子深
D.教室喷清新剂,香气四溢
A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6. 小明闻到烟味,对爸爸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 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 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B
7.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这一现象说明( )
A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 .分子间存在扩散现象
C .分子间存在斥力来
D .分子间存在引力
D
课堂练习
8. 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起,
原因是( )
A.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C. 玻璃的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 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B
课堂练习
9. 烧菜时,在很远我们就能闻到菜的浓浓香味,当菜凉下来后,所闻到的香味就逐渐变淡,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永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或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解析
课堂练习
正方形的边长:a=1cm=1×10-2m;
正方形的面积:S=a2=(1×10-2m)2=1×10-4m2;
正方形中分子个数:n= =1×1016 个;
10. 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cm。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
答案:约1016个,世界人口按74亿算,约为1.35×106倍。
1×10 4m2
(10 10m)2
解析
课堂练习
11. 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有益的扩散现象:花香四溢;酒香不怕巷子深。
有害的扩散现象:煤气泄漏;房间有人吸烟;臭气熏天等。
解析
课堂练习
12. 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
热水更甜一些。
因为分子的热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也越快。
解析
课堂练习
13.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因为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
解析
课堂练习
物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固定形状 有无固定体积
固态 很大
液态 较大 较大
气态 很大
14.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宏观和微观的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
很小
很小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分子热运动
①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③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②物质内的分子在
不停地做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