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第八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制定依据】
课标相关陈述与解读
课程标准相关级段的要求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能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课程标准的解读与细化
新课标下的解决问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单元内容分析与单元训练重点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截取商的近似值。
3.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进行教学,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但需要准备的桶数和瓶子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需要取这些计算结果的近似值。这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取商的近似数,而不是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让学生对商的近似值有了更全面地理解与运用。
四、班级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于小数除法的算理已经明白,对计算方法也已经掌握,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大部分孩子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但是计算的正确率有待提高。本课所研究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死板,尤其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对待就更难了,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
【教学目标】
1.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3.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方法】
教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互动交流。
学法: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问题,以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常规学习用品
【基于目标的教学反馈与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进行解决,最后通过观察对比、举例说明、巩固练习,深化“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体验“进一法”或“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完成目标1和目标2的评价。。
【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
直接引入课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知识铺垫,提出问题
十一假期时我去超市购物,碰到了我们学校的小强同学,他和妈妈正在买油,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
价格: 45元 价格:25元
净重: 3.5千克 净重: 1.8千克
买哪一种更划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45÷3.5≈12.9(元) 25÷1.8≈13.9(元) 答:买大桶的划算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老师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复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为新知做了铺垫。】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通过我们的帮忙,现在小强和妈妈已经知道买这种大桶的油比较划算,现在准备掏钱买油了。
1、学习“去尾法”
出示课件: 妈妈带了160元现金,如果买这种45元一桶的油,
她所带的钱最多可以买多少桶这样的油?
(2)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160÷45=3.55…… (桶)
设疑:我们求得的结果是3.55…… 桶,在我们的生活中能找到3.55…… 桶吗?符合生活实际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里求“可以买多少桶”,得数应保留什么数?用什么方法保留整数?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汇报:
生1:3.55…… 桶,应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结果应是4桶。
生2:不对,应是3桶,因为买3桶油用了135元钱,剩下25元不够再买一桶油了,所以只能取近似数3了。
生3:是3桶,因为剩余的0.55…… 桶不够一桶,所以只能买到三桶。
师引导并小结: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在取商的近似值时,不管小数部分的十分位是几,都直接把它省略,自觉地取整数商。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
【设计意图:学生虽有“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基础,但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说仍是新的,因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先放后引,在学生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去尾法”。】
学习“进一法”
现在小强和妈妈高高兴兴的提着三桶油回到了家里,可是在妈妈准备做饭时又遇到一点小问题,我们再去看看
(1)出示:小强的妈妈要将3.5千克的油分装在一些小瓶里,每个小瓶最多可盛0.8千克,
她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3.5÷0.8=4.375(个)
提问:瓶子的个数能用小数来表示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里应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小组讨论,再向全班汇报:
瓶子不可能有4.375个,应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结果应是4个。但4个瓶子不能装下3.5千克的油,剩下的0.3千克的油还需要一个瓶子,所以需要准备5个瓶子。
小结: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在取商的近似值时,不管小数部分的十分位是几,把小数部分省略后,向个位进一。这种方法叫“进一法”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之后,学习用“进一法”求近似值,教师以放为主,放中有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对比
对比两个例题: 同样是取商的近似值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明确:对两道题目的结果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
4、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进一法”,什么时候要用“去尾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对学生来说既有认识上的提升---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也有方法上的总结---取近似值,如何“进一”如何“去尾”。】
四、教师点评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情况下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特殊情况下,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合理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教师点评是学生已经感知但还不能系统的进行整理归纳,就需要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思路更清晰,从而达成目标2】
五、巩固应用
1.判断用什么法取近似值较合适
(1) 果农们要将680千克葡萄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装15千克,要准备几个纸箱?进一法
(2)一件衬衫要钉8个钮扣,100个钮扣能钉多少件衬衫 去尾法
(3)现有煤32吨,如果东风牌汽车每次只能运5吨,这些煤要几次才能运完? 进一法
(4)蛋糕房做一种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张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这种蛋糕? 去尾法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 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5÷1.5≈16 (个)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
3、五年级499位同学去秋游, 每辆客车限45人,需要几辆客车
499÷45≈12 (辆)
答:需要12辆客车.
【设计意图:这一专项强化练习,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去尾法”或“进一法”求近似值的使用价值。在根据题意很快做出判断的过程中,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商的近似数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去尾法
根据实际情况 {
进一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