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上音乐 教案第三单元 《金色的秋天》(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七上音乐 教案第三单元 《金色的秋天》(3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2-13 10:1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金色的秋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1、学唱《西风的话》,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歌唱秋天的美景。
2、通过学唱歌曲,认识到歌曲的主旨——珍惜时间,热爱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风琴等。
【教学方法】
听唱法、启发式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引入秋天美景图片。
2、如果用绿色、红色、金色、白色来形容四季,哪种颜色最适合秋天?请同学们说说关于秋天的主题词: “秋收”“秋高气爽”“收获”“火红的枫叶”“沉甸甸的稻谷”“金色”等,那么美丽的秋天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当夏天南风飘然离我们而去,阵阵西风,带来了秋天的信息,西风对我们说……。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西风的话》。
三、学唱歌曲《西风的话》。
1、初听歌曲。听歌曲的时候请大家思考: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平缓级进,较慢)。
2、这么好听的歌曲,作曲家是谁呢?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曾赴美国学习,先后在欧伯林大学音乐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钢琴。1929年归国后,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任教并兼任音乐教务主任,作品有: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爱国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著作有《和声乐》《西洋音乐史》等。其中,《思乡》《长恨歌》《抗敌歌》被评为 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朗读歌词,仔细领会歌词,西风到底告诉我们什么?(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美 好时光的憧憬)。这也是这首歌的主旨(中心思想)。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听师范唱。同学讨论,这首歌曲节拍是多少拍?运用了什么节奏型?
5、教师简单分析歌曲:这首歌为 4/4 拍,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都采用了相同的节奏:X X XX XX ︱ X - X -︱ X X XX XX︱ X - - 0︱,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旋律流畅,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入音程大跳,变化有致,力度运用细腻恰当,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由于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西风”作为第一人称“我”“你们”代表“孩子”,唱起来倍感亲切。
6、学唱歌曲: 1) 跟琴视唱歌谱。先找出歌曲的最高音、最低音。 2) 用“啊”随琴唱旋律,并试着打节拍演唱。 3) 填词唱歌曲,手风琴伴奏。4)接龙唱练习。 5) 集体完整演唱歌曲。我们应该怎样去演唱,来体现歌曲中的秋意呢?(注意:要字正腔圆,演唱“袄”“高”“蓬”“红”等字要使声音饱满,吐字清晰。) 6)边听边唱,认真体会在演唱时,哪些地方可作渐强或渐弱的处理?分组讨论,将歌曲的旋律线画在课本上,说说注意歌曲的强弱变化有哪些好处?(使歌曲更好听、 更富有感情) 7) 尝试用中等稍慢的速度演唱,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将歌曲的强弱对比表现出来, 轻柔、舒展的声音演唱,找一位同学指挥集体演唱 。
四、教师小结。
五、课后拓展:说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根据秋天的季节特点,通过多种音乐表现形式,围绕《课程标准》中提出的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方面的基本要求来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本节课主要涉及到感受与鉴赏和表现两方面。
2、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由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作曲,约作于1725年。《四季》是他写作的12首协奏曲《和声与创意的尝试》曲集开始的四首作品,由“春夏秋冬”四首乐曲组成,巧妙地运用全奏与独奏的交替,一呼一应,饶有情趣。每个乐章都附有短诗,表现乐曲的意境。
《秋》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四四拍。表现农民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场面。第二乐章: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下独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描述秋天的美景。第三乐章:描写秋日狩猎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不同音乐形式,在表达同一主题时的异同,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感。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开始接受音乐欣赏教学,能力不够好,也缺乏信心,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多引导。增强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性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西风的话》。
2、介绍维瓦尔第与《四季—秋》。
维瓦尔第(约1675—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作有大量独奏小提琴与乐队演奏的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海上风暴》
、《悦意》,大协奏曲《四季》等是他的代表作,他还创作了十几部歌剧及众多的声乐、器乐作品。《四季---秋》是他写作的《和声与创意的尝试》曲集开始的四首作品,由“春夏秋冬”四首乐曲组成,《秋》是其中的一首。《秋》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四四拍,表现农民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场面。
第二乐章: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下独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描述秋天的美景。第三乐章:描写秋日狩猎的过程。
3、分乐章播放乐曲,请同学们伴随音乐朗读每个乐章前的附诗。启发学生讨论乐曲表现了哪些生活场景(如村民的舞蹈、酒宴、狩猎、枪声、犬吠、野兽的恐惧、奔逃、死亡等)。
4、欣赏全曲。
5、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辨别笛子、唢呐、二胡、堂鼓、云锣这几件乐器的音色。
2、通过欣赏《丰收锣鼓》,让学生感受、了解音乐如何表现人们的生活。
3、依托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喜爱中国的民族乐器和民族乐曲。
【教学重点】
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特征;辨听各类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了解其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下面请大家欣赏奥运开幕式《击缶而歌》。
师:录像看完了,你知道缶在民族乐器里面属于哪一类乐器吗?生:打击。
师:对,缶是鼓的一种,属于中国的民族打击乐器,你们还知道哪些民族打击乐器呢?
生:铜锣、木鱼、梆子、钹……
讲授新课
(一)初识音乐《丰收锣鼓》
师:看来咱们同学们课外音乐知识涉猎真丰富,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打击乐器。当然在我国除了打击类乐器以外还有很多种其它乐器。
师:大家一起来看本节课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以打击乐器为主的民族管弦乐合奏《丰收锣鼓》 。
师:在观看之前老师提一个要求:
观察管弦乐合奏《丰收锣鼓》中出现了哪些乐器?
2、该乐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学生欣赏乐曲,教师介绍: 《丰收锣鼓》的作者。
师:给大家二分钟的讨论时间,请前后位小组间讨论交流演奏中出现的乐器有哪些,小组最后确定一名代表发言。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教师介绍:中国民族乐器。
师:刚才我们一起了解认识了中国民族乐器,每种乐器在演奏中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你知道这几种乐器的发音吗?
(二)分段学习音乐《丰收锣鼓》。
师:有谁知道乐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主题?(多提问几个学生)
生:丰收的喜悦之情。
师:丰收锣鼓通过情绪热烈的旋律展示了一幅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描绘了金秋田野的美景,抒发了劳动者喜获丰收的欢快心情。
师:下面咱们来分乐段欣赏《丰收锣鼓》。
乐曲分四个部分:(放第一部音乐)
师:这段音乐能让人联想到哪些情景?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适当小组讨论)
①展现了一幅热烈,欢腾,你追我赶热情欢欣的劳动场面。(锣鼓部分)节奏明快,速度较快,情绪更为高涨,尤其是最后的锣鼓部分,情绪更为高涨,这首乐曲就叫《丰收锣鼓》。
(放第二部分音乐)
师:同学们说地真不错,这欢庆的锣鼓仿佛把我们也带到了欢庆现场,让我们和农民伯伯一起来分享丰收的喜悦吧。听,什么乐器吹起了嘹亮的号角。(播放第二部分音乐)
生:唢呐。
师:唢呐声把我们引到了金色的田野、丰收的果园、飘香的茶山,这段优美、轻快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在劳动时的怎样心情?
生:高兴、喜悦。
②这一部分优美、抒情。开始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音调,继而转入由弦乐组和笛子先后演奏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然后笛子与弹拨乐以轻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在劳动时的欢快心情。
(放第三部分音乐)
师:欣赏第三部分,重点感受笛子、云锣的音色以及他们所表达的散板旋律情绪。
师:1、前半段的旋律有何特点?
后半段旋律的主奏乐器是哪两件?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适当小组讨论) ③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之后,笛子以明亮的音色, 采用散板的旋律,展现出优美如画的田 园景色,云锣的柔和音色和琶音旋律,犹如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
(放第四段音乐)
师: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音乐是如何表现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的?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适当小组讨论) ④这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一开始,潮州大锣鼓的打击乐奏出气势磅 礴的音响。在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后,打击乐又运用锣鼓表现紧张、急促、激烈场面, 构成第三段的锣鼓。乐曲在快速、强的全奏中结束。
(三)整体感知乐《丰收锣鼓》谈本节课收获。 学生听音乐后谈感受,要让学生尽情的说,教师要加以引导。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民乐合奏曲《丰收锣鼓》 ,了解了民族乐器的表演功能,又感受到农民丰收的乐趣,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辛苦,有一首诗叫《锄禾》你们还记得吗?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你们能做到吗?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