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八年级地理上期末预测试卷04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读“中国的行政区划及邻国图(如图),完成下列题。
1.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 我国陆地领土总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二位
B. 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C. 我国领土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D. 领土全部位于北温带,光热充足,利于农业生产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省的简称是新 B. ②省的行政中心是济南
C. ③是我国临海南海 D. ④是陆上邻国蒙古
3.我国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这造成了
A. 同一时代不同民居
B. 同一季节不同衣着
C. 同一时刻不同景象
D. 同处平原不同耕作
读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图,回答下题。
4. 小明的家乡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在A,B,E,F四省中最有可能是小明家乡的是()
A. E省 B. F省 C. A省 D. B省
5.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C地简称“桂”,是我国目前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
B. D地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块领土
C. G地是我国的邻国俄罗斯
D. H地是我国的内海东海
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本次人口普查结果为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准确的统计信息。表为“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比表”,如图为“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数量及年均增长率统计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题目。
表: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比表
类别
年份 2010年 2020年
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9.08年 9.91年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9.46% 13.50%
城市人口比重 49.68% 63.89%
东部地区人口比重 37.78% 39.93%
6.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情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B.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严重
C. 我国城市人口增长较快 D. 我国人口分布趋于均匀
7.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为( )
①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③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依然很庞大
④目前我国人口呈现负增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新乡某旅行社计划2019年春节推出一项民族风情体验生活之旅活动。结合图完成下列小题。
8.“住竹楼、跳孔雀舞、吃竹筒饭,”你认为这个民族是
A. 壮族 B. 蒙古族 C. 回族 D. 傣族
9. 该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对上述四地描述正确的是
A. 我国的最北端位于①省区 B. ②省区有北回归线经过
C. ③省区不是我国最早看到日出的 D. ④省区濒临海洋
11.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往往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地区支离破碎、黄土广布 B. ②地区有“聚宝盆”之称
C. ③在福建省 D. ④地区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12.山脉往往是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下列如图所示地形区表示四川盆地的是( )
A. B.
C. D.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为显著的国家,读亚洲夏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①和②分别是:
A. 西北季风和西南季风 B. 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
C. 东南季风和东北季风 D. 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14.合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15.季风活动不稳定最可能导致的气象灾害是:
A. 旱涝 B. 沙尘暴 C. 泥石流 D. 水土流失
16.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全国所有地方均是高温
B. 地域辽阔,跨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C. 年降水量大致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D. 气候复杂多样,热带季风气候分布最广
下图为我国部分河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17. 下列关于②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B. 河流汛期主要在冬季
C. 河流年径流量小 D. 河流属于内流河
18. 图中四条河流结冰期最长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关于③、④两条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流向都是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B. 受夏季风影响,汛期都出现在夏季
C. 冬季都会结冰,有凌汛现象
D. 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个阶梯,水能资源都较丰富
读中国东部沿海部分省(市 区)耕地 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问题
20. 图示反映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
A. 耕地与水资源的配置失衡 B. 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C. 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量少 D. 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21.为缓解这一矛盾,我国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西气东输 B. 南水北调 C. 兴修水库 D. 植树造林
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宜宾部分外出务工农民返乡承包土地,从事农业生产。据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22. 某返乡农民欲在承包的土地上栽种水果,下列水果中最适宜的是( )
A. 柑橘 B. 苹果 C. 香蕉 D. 椰子
23. 某返乡农民用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大棚主要调节了反季节蔬菜生长条件中的( )
A. 地形 B. 温度 C. 土壤 D. 水分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每到5—7月,浸满露水的荔枝便饱满地挂在枝头。如今,钦州、玉林、南宁等地有超过300万亩的荔枝种植园,品种包括妃子笑、桂味、鸡嘴荔、灵山香荔、贵妃红等。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24.广西种植荔枝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主要包括( )
①降水充沛②土壤肥沃③热量充足④品种众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5.目前,广西的荔枝可以销往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 )
①交通便利②市场广阔③储存、保鲜技术先进
④种植历史悠久⑤劳动力丰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阅读“边疆行路线图”和有关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推出专题片《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和边行走边观察的方式,顺时针勾绘出一幅从广西到辽宁的美丽画卷,反映我国边疆的风士人情。(6分)
(1)《边疆行》路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中,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是 ______,面积最大的是 ______,跨经度最广的是 ______。(填数字代号)
(2)①省区的简称是 ______,甲国是 ______(邻国)。
(3)每年七、八月份举行那达慕大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______(省级行政区)。
2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濒临渤海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标出首都北京的位置,用△标出河南省会郑州的位置。
(3)与河南相临的省份有 ______个,其中,正北的省是 ______,简称 ______,省会是 ______。
(4)从城市分布看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______,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______。
28.读图,填写地形区名称。(14分)
(1)高原: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盆地:
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⑧______。
(3)平原:
⑨______,⑩______, 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格”当中,镶嵌着 ______、______、______和丘陵。
29.读图,回答问题。(13分)
(1)由图甲可见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______;从a→b气温变化的规律说明我国气温受 ______的影响。
(2)c地与d地相比纬度大致相同,气温较低的是 ______地,原因是 ______。
(3)我国冬季盛行 ______风,此类风发源于 ______。特点是 ______。
(4)图乙中①是来源于 ______洋的 ______季风,此外我国夏季还盛行 ______季风。这两类风的共同特征是 ______。
(5)由此可知,我国 ______气候显著,郑州是受季风影响的城市,其气候特征是 ______。
30.读“长江和黄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图中城市①是 ______,它是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
(2)F ______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治黄的关键性工程。
(3)黄河从地形区B带走大量的泥沙,使下游地区成为举世闻名的“______”。
(4)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 ______海。
(5)湖泊E ______,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6)支流C是 ______。
(7)长江和黄河均流经了我国的三大阶梯,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均主要分布在河流的 ______(选填“上游”“中游”或“下游”)。
31.读中国局部区域简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A-B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以北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______。
(2)图中甲地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为主,乙地区的作物熟制是______。
(3)图中①-④四条铁路线中到达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是______线;沿途能看到美丽的内蒙古草原风光的是______线。(均填序号和名称)
(4)京广高铁连接了我国沿海的______和______工业基地。
(5)农业生产的发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______。
A.甲---发展淡水养殖 B.乙---发展种植业为主
C.丙---发展林业为主 D.丁---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为主
答案和解析
选择题
【答案】
B 2. D 3. C 4. D 5. B 6. D 7. A
D 9. B 10 B 11. A 12. D 13. D 14. C
15. A 16. B 17. B 18. A 19. C 20. A 21. B
22. A 23. B 24. B 25. A
26. ⑤ ③ ④ 云或滇 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
27. 辽宁省 河北省 天津市 山东省 6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28.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 平原 盆地
29. 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纬度因素 c 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 偏北 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 寒冷干燥 太平 东南 西南 温暖湿润 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0. 河口 小浪底 地上河 东 鄱阳湖 渭河 上游
31. 甜菜 旱地 一年两熟 ②京九 ④京包 京津唐 珠江三角洲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疆域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疆域知识点即可。
【解答】
A.我国陆地领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B正确,符合题意。
C.我国领土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C错误,不符合题意。
D.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好。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行政区划及邻国,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的行政区划及邻国即可。根据行政区划的位置和轮廓判断对应的名称。
【解答】
A.①省区为新疆,简称是新,A叙述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B.②省为河南,行政中心是济南, B叙述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C.③海域是我国南海, C叙述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D.④国是我国陆上邻国——俄罗斯,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东西距离较远产生的现象,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东西距离较远产生的现象即可。
【解答】
我国最西端约东经73度,最东端东经135度,差62个经度,约5000千米;最西端为东5区,最东端为东9区,共5个时区,时差相差4小时。因此同一时刻当乌苏里江洒满金色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漫天星斗。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的省区,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的省区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题目中A是西藏自治区,B是云南省,E是山东省,F是吉林省,云南省南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西藏自治区、山东省、吉林省都没有太阳直射现象,D对,ABC错。
故选D。
5.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的省区,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的省区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C广东省,简称粤,D是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G是邻国蒙古,H是东海,东海不是我国的内海,B对,ACD错。
故选B。
6.读表可得,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说明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故A叙述正确;
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严重,故B叙述正确;
我国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说明我国城市人口增长较快,故C叙述正确;
我国人口地理界线是黑河-腾冲线,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人口分布不均匀,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7. 读图可得,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为: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依然很庞大。目前我国人口是正增长,故A正确,选A。
8. 【分析】
本题考查省区轮廓和名族风俗,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省区轮廓和名族风俗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阅读地图,“住竹楼、跳孔雀舞、吃竹筒饭”是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的民俗风情,当地气候湿热,盛产竹子,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有绿孔雀等代表动物,饮食习惯吃竹筒饭。
故选D。
9. 【分析】
本题考查省区轮廓和民族风情,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省区轮廓和民族风情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阅读地图,从省区的轮廓可以看出,①是内蒙古自治区,②是云南省,③是黑龙江省,④是青海省。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故选B。
10. 【分析】
本题考查省区的特点,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省区的位置、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①是内蒙古自治区, 我国的最北端在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位于③黑龙江省,故A错误。
B.②是云南省,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故B正确。
C.③是黑龙江省,是我国最早看到日出的省区,故C错误。
D.④是青海省,位于我国内陆地区,不临海,故D错误。
故选B。
11. 解:太行山以东是华北平原,以西是①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支离破碎、黄土广布”的地表形态。故A正确;
读图可知,②是四川盆地,有“聚宝盆”之称的是柴达木盆地。故B错误;
武夷山脉以东是福建省,以西是③江西省。故C错误;
昆仑山脉以北是④塔里木盆地,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青藏高原。故D错误。
故选:A。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①②③④图中的山脉分别是太行山、秦岭、武夷山、昆仑山。
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以及特点,牢记部分地形区的特点即可解答,要理解记忆。
12. 【分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地形地势的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我国山脉地形的分布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①位于大兴安岭西侧,为内蒙古高原;②在雪峰山东侧,为东南丘陵;③在阴山南侧,为黄土高原;④在巫山西侧,为四川盆地。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我国的夏季风。
【解答】
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图中①是东南季风,②是西南季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
故选D。
14.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我国的气候类型。
【解答】
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合肥是安徽省的行政中心,位于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故选C。
15.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解答】
图中季风为夏季风,夏季风不稳定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早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早”;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早”的局面,所以季风活动不稳定最可能导致的旱涝灾害。
故选A。
16.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气候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解答】
我国地域辽阔,跨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除了青藏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夏季并不是全国所有地方均高温,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其中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较小,B对,ACD错误。
故选B。
17.【分析】
本题考查塔里木河流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我国各河流的位置和特点是解题关键。
【解答】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②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该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河流的年径流量较小,受夏季高温的影响,塔里木河的汛期在夏季,选项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18.【分析】
本题考查各河流的水文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解题关键。
【解答】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为黑龙江,位置最北,结冰期最长; ②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③为黄河,有结冰期,因纬度较低,冬季结冰期没有黑龙江长;④为长江,没有结冰期,故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分析】
本题考查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是解题关键。
【解答】
③为黄河、④为长江,这两条河流流向都是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受夏季风影响,汛期都出现在夏季;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个阶梯,水能资源都较丰富,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有结冰现象,有凌汛现象。长江没有结冰现象,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0.【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图表信息分析出所反映的我国资源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图示反映我国的资源问题是耕地与水资源的配置失衡,南方省区地少水多,北方省区地多水少,A正确;图示反映不出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量少、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BCD错误。
故选A。
21.【分析】
本题考查解决我国水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措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我国水土资源配置不合理,南方地区地少水多,北方地区地多水少,为了缓解这一矛盾,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南水北调工程。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 柑橘属于亚热带水果,苹果属于温带水果,香蕉、椰子属于热带水果。宜宾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栽种柑橘。故选 A。
23.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冬季温度过低,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作物生长中冬季温度过低的非生物因素的限制。根据题意,故选B。
24. 荔枝喜欢温暖的气候,适宜的降水、不耐霜冻及阴冷天气;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适宜荔枝的生存,因此,广西地区是荔枝较为理想的种植地之一。
25. 广西是华南通向西南的枢纽,交通便利;这里市场广阔,储存、保鲜技术先进,荔枝可以销往世界各地。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是特点,不是有利条件;⑤与“广西的荔枝销往世界各地”无关。
26. 解:读图分析可知:
(1)《边疆行》路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中,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是我国位置最东边的⑤黑龙江省,面积最大的是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④内蒙古自治区。
(2)依据位置,①省区是云南省,其简称是云或滇,甲国是蒙古。
(3)每年七、八月份,蒙古族举行那达慕大会,该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故答案为:(1)⑤;③;④;(2)云或滇;蒙古;(3)内蒙古自治区。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据图中信息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我国省区的概况,掌握其名称、简称及邻国等知识,从图中获取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27. 解:据图可知,(1)濒临渤海的省级行政区域有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
(2)北京和河南省郑州市的位置如下图;
(3)与河南相临的省份有6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湖北省、安徽省,其中,正北方向的是河北省,简称冀,省会石家庄。
(4)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其它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故答案为:(1)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2);(3)6;河北省;冀;石家庄;(4)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人口地理界线是黑河-腾冲线。
考查我国主要省级行政区划位置及我国人口分布,结合题目理解回答即可。
28. 解:读图分析可知:
(1)我国有四大高原,依据位置,图中①为内蒙古高原,②为黄土高原,③为青藏高原,④为云贵高原。
(2)我国有四大盆地,依据位置,图中⑤为准噶尔盆地,⑥为塔里木盆地,⑦为柴达木盆地,⑧为四川盆地。
(3)我国有三大平原,依据位置,图中⑨为东北平原,⑩为华北平原, 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4)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
故答案为:
(1)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2)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高原;平原;盆地。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我国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可依据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解答此题。
认真审题,把握我国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在此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9. 解:(1)由图甲可见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从a→b气温逐渐降低,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2)c地与d地相比纬度大致相同,气温较低的是c地,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
(3)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此类风发源于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特点是寒冷干燥。
(4)图乙中①是来源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此外我国夏季还盛行来自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这两类风的共同特征是温暖湿润。
(5)由此可知,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郑州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故答案为:(1)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纬度因素;(2)c;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3)偏北;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寒冷干燥;(4)太平;东南;西南;温暖湿润;(5)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从a→b气温逐渐降低。
(2)c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
(3)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此类风发源于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特点是寒冷干燥。
(4)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共同特征是温暖湿润。
(5)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郑州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本题考查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我国的季风,知识点较多,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30. 解:(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图中城市①是河口,它是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桃花峪是黄河中游与下游的划分点。
(2)F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治黄的关键性工程。
(3)黄河从地形区B黄土高原带走大量的泥沙,使下游地区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4)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该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5)湖泊E是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6)支流C是渭河,该河流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7)长江和黄河均流经了我国的三大阶梯,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均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游河段。
故答案为:(1)河口;(2)小浪底;(3)地上河;(4)东海;(5)鄱阳湖;(6)渭河;(7)上游。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桃花峪,进入下游(华北)平原地区,流速减缓,河道变宽,泥沙沉积,河床抬高;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据图中不同字母与序号的位置解答。
本题考查黄河和长江水系图,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后比较记忆即可,属于常见的综合题。
31. 解:读图分析可知:
(1)图中A--B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即秦岭、淮河一线,该山脉以北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甜菜,以南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甘蔗。
(2)图中甲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其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乙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其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
(3)依据位置,图中①是京广线,自北京至广州;②是京九线,自北京至香港九龙;③是京沪线,自北京至上海;④是京包线,自北京至内蒙古的包头。
(4)京广高铁连接了我国沿海的京津唐和珠江三角洲大型机械工业基地。
(5)农业生产的发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甲位于华北平原,不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宜发展淡水养殖和种植业;丙地位于四川盆地,适宜发展种植业,丁地位于内蒙古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
故答案为:(1)甜菜;(2)旱地; 一年两熟;(3)②京九; ④京包;(4)京津唐;珠江三角洲;(5)B。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交通线及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等,读图解答即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